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編程 >> Linux編程 >> AngularJS + CoffeeScript 前端開發環境配置詳解

AngularJS + CoffeeScript 前端開發環境配置詳解

日期:2017/4/19 14:17:01   编辑:Linux編程

AngularJS 號稱 '第一框架' ('The first framework') 確實是名不虛傳。由其從jQuery中完全轉入AngularJS後就有無法離開他的感覺了。雖然AngularJS的學習曲線很陡峭,入門的門檻相比較高,但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相信用過的朋友都會與我有同感吧。為何我如此
地偏愛AngularJS? 或者這樣說吧,用AngularJS開發的話其實是給我了一種工業化開發的概念,我對軟件工業化的淺顯理解簡單歸結為幾點就是:

  • 自動化
  • 智能化
  • 注重質量
  • 注重工藝

前端開發比後端開發要求開發人員做更多繁雜的事,例如:js和css 的壓縮、依賴引入、更新,圖片壓縮、“糖果語言(coffeescript/less/sass)”的語法檢查與編譯、靜態圖片/靜態網頁壓縮,單元測試、E2E測試、等等。這些鎖事往往很耗時間。

再者,當引入AngularJS作為主前端框架的話,大量的js源文件管理對文件結構與模塊結構合理規劃就顯得更為之重要。所幸的是,google 是AngularJS工業化的主力推手,為了增加前端開發人員的生產力他們也不遺余力地做了很多工作,,他能快速地為我們建立各種類型項目的腳手架(項目模板),以他們的“最佳實踐”為基礎快速地為我們完成這一系列繁瑣的工作。

我在實際項目開發覺得官方提供的 angular 生成器並不是十分合用,在經歷了好幾個項目的磨合後我在 google 官方的 yeoman angular 腳手架項目上進行了一些定制與修改,也在此作一些分享,由於時間關系還沒有去將其成一個generator 所以只能在此以博文方式共享了。

如果對Yeoman不了解也不用要,本文將會獨立於yeoman 一步一步詳細地解釋如何部署一個可以用於生產AngularJS前端開發環境。

工具

以下這些可謂是前端開發必備了,如果不清楚具體用法那麼就先請去他們的官網先腦補吧:

npm
Node的依賴包管理工具,可以到 [nodejs 官方下載|http://nodejs.org/download/]頁面獲取安裝包。

** bower **

bower 是由twitter開發的客戶端依賴包管理工具

npm install -g bower

** grunt **

自動化任務管理工具,是整個自動化工程的核心。

npm install -g grunt-cli

安裝此三大工具後我們就可以著手開始了。

實現的目標功能

  • 基於 CoffeeScript並支持自動編譯
  • 能支持 livereload(一但任何代碼、資源發生更改浏覽器會自動刷新)
  • 自動編譯 less
  • 支持 ngdocs 從 CoffeeScript 自動提取注釋生成 API文檔網站
  • 自動 連接、最小化靜態資源,包括:腳本、圖片、網頁
  • 自動將bower引入的依賴包注入頁面
  • 配備 Karma 的單元測試
  • 配備基於 protractor 的e2e測試

基本目錄結構

以下是基本項目目錄的構成以及每個目錄的功能說明

項目目錄/
├── app // 應用程序目錄
│ ├── bower_components // bower 組件目錄 (由 bower 生成)
│ ├── fonts // 字體
│ ├── images // 圖片資源
│ ├── styles // 樣式目錄 可存放 .css 和 .less
│ └── scripts // 應用程序腳本
│ └── app.coffee // angularJS 應用程序文件
│ └── index.html // HTML HOME 文件
├── dist // 發布後的程序目錄
├── test // 測試程序目錄
│ ├── mocks // 存放mocks組件文件目錄
│ ├── e2e // e2e測試文件目錄
│ └── spec // 單元測試文件目錄
├── node_modules // NodeJS 的組件目錄 (由 npm 生成)
├── docs // 存放生成文檔
├── .tmp // 臨時文件目錄 (由 grunt 任務自動生成)
├── .bowerrc // bower 路徑規則指定文件
├── conffeelint.json // CoffeeScript 語法檢查規則
├── Gruntfile.js // grunt 配置文件
├── karma.conf.js // karma 配置文件
├── protractor.conf.js // protractor 配置文件
├── package.json // nodes 依賴包描述文件
└── bower.json // bower 依賴包描述文件

流程及原理

此項目環境主要提供三種主要的運行方式,分別適用於項目生命周期中的不同的時期,更准備地說應該是適用於不同的場景。

生成模式 - build

將所有的文件生成至產品交付目錄 dist 內,執行包括:

  • coffeescript/less

    • 編譯
    • 連結
    • 壓縮
    • 引用修正,包括 angular 動態注入修正
    • 拷貝
  • 輸出必要的靜態文件

    • 網頁
    • 圖片
    • 字庫
  • 輸出注釋文檔並生成文檔網站

指令:
grunt build

測試模式 - test

多用於開發期,進行自動化單元測試或是e2e測試,考慮到e2e測試的使用頻率相對於單元測試要低,故此 test指令只默認執行所有單元測試,
而要執行e2e測試則需加入 e2e 參數作明確指定。

指令:
grunt test
- e2e -
grunt test:e2e

如果加入 keepalive 參數的話,test 指令將直接運行於後台,且會檢測所有的文件變化,一但文件發生更改測試將會自動被重新執行。

這種情況多適用於測試程序的編寫與調試。

grunt test:keepalive

調試模式 - debug

主要用於手工調試與HTML界面設計之用,當啟用 debug 模式後,livereload 功能將會被自動載入,也就是所有 app 目錄下的任何
變更都能被捕獲且浏覽器能自動刷新應用更改。

指令:
grunt debug

Gruntfile.js 文件的設計

首先需要安裝 load-grunt-tasks 和 time-grunt 兩個插件

    npm load-grunt-tasks --save-dev
    npm time-grunt --save-dev

基本的 Gruntfile.js

'use strict';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grunt) {
    // 自動加載所有可用的grunt 任務
    require('load-grunt-tasks')(grunt);

    // 可以顯示每個任務執行的實際時間,可以便於以我們優化任務
    require('time-grunt')(grunt);

    // 配置主要路徑
    var config = {
        app: require('./bower.json').appPath || 'app',
        dist: 'dist',
        tmp: '.tmp',
        tasks: grunt.cli.tasks
    };

    grunt.initConfig({
        // 任務配置
    });

配置 CoffeeScript

首先是令CoffeeScript能支持語法檢查,需要安裝 [coffeelint|http://www.coffeelint.org] 插件:

npm install coffeelint --save-dev

此插件安裝後可以與大名鼎鼎的 jshint一樣將語法檢查規則放在一個獨立的文件內,本項目中就是項目根目錄下的 coffeelint.json
如果需要增加更多的CoffeeScript語法檢查規則可以修改此文件 。

在Gruntfile.js內的配置如下:

coffeelint: {
    options: {
        configFile: 'coffeelint.json'
    },
    all: ['<%= config.app %>/scripts/**/*.coffee'], //檢查應用程序目錄下的 CoffeeScript腳本
    test: {
        files: {
            src: ['tests/**/*.coffee'] //檢查所有測試腳本
        }
    }
}

然後是安裝CoffeeScript編譯插件: [coffee-script|http://github.com/jashkenas/coffeescript]

npm install grunt-contrib-coffee --save-dev

由於我們編譯出來的 javascript 不會直接使用,因為還要進行連接、壓縮和拷貝過程,所以我們將所有的輸出目錄設置為 .tmp 目錄。
在即使修改時也可以通過livereload 從.tmp目錄直接將變更後的腳本直接加載到浏覽器內,方便調試之用。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coffee 選項中我將 sourceMap設置為true,只有這個選項打開,當生成map文件後在浏覽器調試時才能准確地將被壓縮後的
文件正確地重新映射至未壓縮的程序源文件。關於 source map的具體用法可以參考 [javascript source map的使用|http://www.cnblogs.com/Ray-liang/p/4018162.html]
一文。

coffee: {
    options: {
        bare: false,
        sourceMap: true,
        sourceRoot: ''
    },
    dist: {
        files: [
            {
                expand: true,
                cwd: '<%= config.app %>/scripts',
                src: '{,*/}*.{coffee,litcoffee,coffee.md}',
                dest: '.tmp/scripts',
                ext: '.js'
            }
        ]
    },
    test: {
        files: [
            {
                expand: true,
                cwd: 'test/spec',
                src: '{,*/}*.coffee',
                dest: '.tmp/spec',
                ext: '.js'
            },
            {
                expand: true,
                cwd: 'test/e2e',
                src: '{,*/}*.coffee',
                dest: '.tmp/e2e',
                ext: '.js'
            }
        ]
    }
}

配置 Less

Grunt 提供了官方的less 編譯安裝包 [grunt-contrib-less|https://github.com/gruntjs/grunt-contrib-less]

npm install grunt-contrib-less --save-dev

與配置coffee 編譯器的原理一樣我們需要將 styles 目錄下的 .less文件預先編譯成為 .css並存放在 .tmp/styles下,以備後處理
和livereload 之用。

less: {
    all: {
        files: [
            {
                expand: true,
                flatten: true,
                cwd: '<%= config.app %>/styles',
                src: ['{,*/}*.less'],
                dest: '.tmp/styles',
                ext: '.css'
            }
        ]
    }
}

壓縮與連接

在這部分我並沒有直接采用 Grunt 官方的 uglify,concat 而是使用了 usemin 插件這是延續了 yo generator-angular 的做法。他是 yeoman項目的官方插件,這個插件同樣是依賴於 uglify,concat 的,然而他增加了對文件自動引用的支持,可以從頁面讀出腳本文件的引用而不是通過hardcore的方式寫在Gruntfile中。另外,他還能增加對bower_components內的依賴進行合成而取代人工合成,這是一個很棒的功能可以省去我們從bower_components下找輸出文件的麻煩,只需要關注bower.json文件內管理包而不是在Gurntfile.js進行硬編碼了。

usemin是一個合成包需要以下這些插件同時支持,為了節省篇幅以下的指令都是以 npm install [包] --save-dev 方式安裝

  • [grunt-usemin|https://github.com/yeoman/grunt-usemin]
  • [grunt-svgmin|https://github.com/sindresorhus/grunt-svgmin]
  • [grunt-contrib-cssmin|https://github.com/gruntjs/grunt-contrib-cssmin]
  • [grunt-contrib-htmlmin|https://github.com/gruntjs/grunt-contrib-htmlmin]
  • [grunt-contrib-imagemin|https://github.com/gruntjs/grunt-contrib-imagemin]
  • [grunt-contrib-uglify|https://github.com/gruntjs/grunt-contrib-uglify]
  • [grunt-contrib-concat|https://github.com/gruntjs/grunt-contrib-concat]

以下配置是從 generate-angular 中拷貝過來用的:

// Reads HTML for usemin blocks to enable smart builds that automatically
// concat, minify and revision files. Creates configurations in memory so
// additional tasks can operate on them
useminPrepare: {
    options: {
        dest: '<%= config.dist %>'
    },
    html: [
        '<%= config.app %>/index.html'
    ]
},

// Performs rewrites based on rev and the useminPrepare configuration
usemin: {
    options: {
        assetsDirs: [
            '<%= config.dist %>',
            '<%= config.dist %>/images'
        ]
    },
    html: ['<%= config.dist %>/{,*/}*.html'],
    css: ['<%= config.dist %>/styles/{,*/}*.css']
},

// The following *-min tasks produce minified files in the dist folder
imagemin: {
    dist: {
        files: [
            {
                expand: true,
                cwd: '<%= config.app %>/images',
                src: '{,*/}*.{gif,jpeg,jpg,png}',
                dest: '<%= config.dist %>/images'
            }
        ]
    }
},

svgmin: {
    dist: {
        files: [
            {
                expand: true,
                cwd: '<%= config.app %>/images',
                src: '{,*/}*.svg',
                dest: '<%= config.dist %>/images'
            }
        ]
    }
},

htmlmin: {
    dist: {
        options: {
            customAttrAssign: [/\?=/],
            collapseBooleanAttributes: true,
            collapseWhitespace: true,
            removeAttributeQuotes: true,
            removeCommentsFromCDATA: true,
            removeEmptyAttributes: true,
            removeOptionalTags: true,
            removeRedundantAttributes: true,
            useShortDoctype: true
        },
        files: [
            {
                expand: true,
                cwd: '<%= config.dist %>',
                src: ['{,*/}*.html', 'views/{,*/}*.html', 'templates/{,*/}*.html'],
                dest: '<%= config.dist %>'
            }
        ]
    }
}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 app/index.html文件,也就是在配置中:

useminPrepare: {
    html: [
        '<%= config.app %>/index.html'
    ]
}

這個選項是給 usemin 插件去找腳本引用的,這裡默認只是設定了 index.html 文件,因為這是一個Angular SPA項目,所以只有一個index.html文件作為主入口,如果你具有多個不同的視圖模板,而且所引用的 script 都不要一樣的話,可以將這些模板頁明確地放在這個 html 數組選項中。

關於usemin的詳細用法可以參考google的官方文檔,以下只是對最常用的部分進行講解,力求不去看官方那個龐大的英文文檔也能快速地使用起來。

打開 index.html :

<!doctype html>
<html ng-app="app">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Project Title</title>
    <!-- build:css styles/vendor.css -->
    <!-- bower:css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bower_components/bootstrap/dist/css/bootstrap.css"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bower_components/fontawesome/css/font-awesome.css" />
    <!-- endbower -->
    <!-- endbuild -->

    <!-- build:css styles/main.css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styles/main.css">
    <!-- endbuild -->

    <!-- build:js scripts/vendor.js -->
    <!-- bower:js -->

    <!-- endbower -->
    <!-- endbuild -->

    <!-- build:js({.tmp,app}) scripts/index.js -->
    <!-- endbuild -->
    <base target="_blank">
</head>
<body ng-strict-di>
<div ui-view></div>
</body>
</html>

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這裡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標記,<!--build:js--><!-- endbuild --><!--build:css--><!-- endbuild -->
實際上這不是注釋,他們其實是 usemin 的專用配置標記。其中 <!-- bower:js--><!--endbower--> 是另一個插件 bowerInstall 的
配置標記,我會在下文再詳細講解。

這個標記其實很簡單將他翻譯過來就是:<!-- build:類型[js|css] 生成的目標文件>, 源文件目錄就是當前html所在的目錄,如果要指定多個
源目錄可以通過<!-- build:類型({目錄1,目錄2}) 生成的目標文件>的方式指定。

按照這個來理解的話,這裡的設置就會輸出三個文件:

  • vendor.js //第三方依賴的合成壓縮腳本
  • index.js //項目內的的合成壓縮腳本
  • vendor.css //第三方依賴的合成壓縮樣式表
  • main.css //項目內的合成壓縮樣式表

好吧,先來說說 vendor.*,如果裝了 bowerInstall 這個插件在<!-- bower:類型 --><!-- endbower-->內的引用是由 bowerInstall 自動加入的,他加入後會修改index.html源文件,我們不需要手工加入。而對於某些比較坑爹的第三包,這裡指的坑爹是他的最終輸出文件放在一些古怪的深層目錄中,而不是在他的發布目錄的根下,那麼我們才需要手工加入引用。如 ace-builds 這個包,他的發布文件是在 ace-builds/src/ace.js,同時他又提供了ace-build/src-min/ace.js 文件,對於這類包我們就不得不手工將具體的引用文件加入到 <!-- bower--> 標記內,否則bowerInstall是不知道應該引用哪一個文件的。

而輸出位置就是前面我們在 usemin選項中設定的:

useminPrepare {
    options: {
            dest: '<%= config.dist %>'
     }
}

也就是 項目目錄/dist

接下來是 main.cssindex.js ,這兩個是從不同的源來生成的,main.css 沒有指定源,所以他會在當前的index.html所在位置中找 styles 目錄也就是 項目目錄/app/styles,那麼具體需要引用那些自定的css(之前通過 less生成的)就在此設定。

解釋得更為清楚一點就是 假設有一個 app/styles/custom.less 文件,那麼在 index.html內加入這個引用應該是:

<!-- build:css styles/main.css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styles/main.css">
  <link rel="stylesheet" href="styles/custom.css">
<!-- endbuild -->

雖然custom.css在設計期並不存在,但他會被less編譯器最終輸出,所以引用時只要名字對了就行了。

同樣的 build:js 的設置也是這理,只是這裡增加了 .tmp 作源搜尋目錄,就是說在 .tmp 找不到的源文件 可以到 app/scripts下找,反之亦然。

更多詳情見請繼續閱讀下一頁的精彩內容: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5-09/123595p2.htm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