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綜合 >> 學習Linux >> CentOS7 (精簡操作指令)

CentOS7 (精簡操作指令)

日期:2017/3/6 9:50:16   编辑:學習Linux

CentOS7 (精簡操作指令)


CentOS7 (精簡操作指令)


CentOS7 檢查查看精簡指令:

//////////////////////////檢查查看精簡指令:///////////////////////////////
/////////////////////////////////////////////////////////////////
///////////////////////////////////////////////////////////////
Centos查看系統硬件信息
分類: LINUX
[root@yongsen ~] # uname -a # 查看內核/操作系統/CPU信息的linux系統信息命令
[root@yongsen ~] # head -n 1 /etc/issue # 查看操作系統版本,是數字1不是字母L
[root@yongsen ~] # cat /proc/cpuinfo # 查看CPU信息的linux系統信息命令
[root@yongsen ~] # hostname # 查看計算機名的linux系統信息命令
[root@yongsen ~] # lspci -tv # 列出所有PCI設備
[root@yongsen ~] # lsusb -tv # 列出所有USB設備的linux系統信息命令
[root@yongsen ~] # lsmod # 列出加載的內核模塊
[root@yongsen ~] # env # 查看環境變量資源
[root@yongsen ~] # free -m # 查看內存使用量和交換區使用量
[root@yongsen ~] # df -h # 查看各分區使用情況
[root@yongsen ~] # du -sh # 查看指定目錄的大小
[root@yongsen ~] #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查看內存總量
[root@yongsen ~] # grep MemFree /proc/meminfo # 查看空閒內存量
[root@yongsen ~] # uptime # 查看系統運行時間、用戶數、負載
[root@yongsen ~] # cat /proc/loadavg # 查看系統負載磁盤和分區
[root@yongsen ~] # mount | column -t # 查看掛接的分區狀態
[root@yongsen ~] # fdisk -l # 查看所有分區
[root@yongsen ~] # swapon -s # 查看所有交換分區
[root@yongsen ~] # hdparm -i /dev/hda # 查看磁盤參數(僅適用於IDE設備)
[root@yongsen ~] # dmesg | grep IDE # 查看啟動時IDE設備檢測狀況網絡
[root@yongsen ~] # ifconfig # 查看所有網絡接口的屬性
[root@yongsen ~] # iptables -L # 查看防火牆設置
[root@yongsen ~] # route -n # 查看路由表
[root@yongsen ~] # netstat -lntp # 查看所有監聽端口
[root@yongsen ~] # netstat -antp # 查看所有已經建立的連接
[root@yongsen ~] # netstat -s # 查看網絡統計信息進程
[root@yongsen ~] # ps -ef # 查看所有進程
[root@yongsen ~] # top # 實時顯示進程狀態用戶
[root@yongsen ~] # w # 查看活動用戶
[root@yongsen ~] # id # 查看指定用戶信息
[root@yongsen ~] # last # 查看用戶登錄日志
[root@yongsen ~] # cut -d: -f1 /etc/passwd # 查看系統所有用戶
[root@yongsen ~] # cut -d: -f1 /etc/group # 查看系統所有組
[root@yongsen ~] # crontab -l # 查看當前用戶的計劃任務服務
[root@yongsen ~] # chkconfig –list # 列出所有系統服務
[root@yongsen ~] # chkconfig –list | grep on # 列出所有啟動的系統服務程序
[root@yongsen ~] # rpm -qa # 查看所有安裝的軟件包
[root@yongsen ~] # cat /proc/cpuinfo # 查看CPU相關參數的linux系統命令
[root@yongsen ~] # cat /proc/partitions # 查看linux硬盤和分區信息的系統信息命令
[root@yongsen ~] # cat /proc/meminfo # 查看linux系統內存信息的linux系統命令
[root@yongsen ~] # cat /proc/version # 查看版本,類似uname -r
[root@yongsen ~] # cat /proc/ioports # 查看設備io端口
[root@yongsen ~] # cat /proc/interrupts # 查看中斷
[root@yongsen ~] # cat /proc/pci # 查看pci設備的信息
[root@yongsen ~] # cat /proc/swaps # 查看所有swap分區的信息
狀態:

systemctl status network////////////查看服務狀態

top 分析linux的性////////////參見下文:top詳細解釋:

systemctl status network ///////網絡狀態

//////查看服務端口號

netstat -anp|grep ssh

ip addr 、//////IP查看

/////CentOS7中查看selinux狀態
sestatus
SELinux status: disabled

?#?CentOS7重啟網卡的命令如下
systemctl?restart?network.servic

運維

////////////////看防火牆設置////////////////////////
舊指令:///////////////////////////
直接使用iptables -L查看防火牆設置
service iptables stop關閉防火牆
service iptables start/restart開啟或重啟
新指令: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
//////////////////////檢查服務是否正在運行

檢查Gmond服務是否正在運行,發出如下命令:ps aux | grep gmond

///////////查看centos的系統版本 //////////////////
分類: LINUX
centos查看系統的版本,比如6.4
1、cat /etc/issue

2、cat /etc/redhat-release3、rpm -qa | grep centos-release

4、 cat /etc/system-release
////////////////////////////////////////////////////////////

////////查看設備io端口/////////////////

netstat -tupln

////////通過IP查看MAC /////////////////
$ arp 192.168.189.8

///////////路由查看:///////////

route

////////////////////////////磁盤查看:////////////////////////////
/////////////////////////////////////////////////////////////////
///////////////////////////////////////////////////////////////

磁盤查看:

df -h 看
fdisk -l

du -Sh
ls -lish

du -sk * | sort -n //從小到大看看當前目錄下的空間使用情況

  df -hl //////Df 命令是以磁盤分區為單位查看文件系統,可以加上參數查看磁盤剩余空間信息,命令格式:
 

/////////////////////////////////////////////////////////////////
/////////////////////////////////////////////////////////////////
///////////////////////////////////////////////////////////////

服務:

systemctl –failed //////////////檢查是否有失敗的服務

/////////////////////////////執行指令:////////////////////////////
/////////////////////////////////////////////////////////////////
///////////////////////////////////////////////////////////////

時間 同步

ntpdate ntp.fudan.edu.cn

執行指令:
1.新建文件夾

mkdir 文件名

執行指令–網絡://////////////////////////
//////////////////重啟網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

?#?CentOS7重啟網卡的命令如下
systemctl?restart?network.servic

nmtui ///////網絡管理

ip addr 、//////IP查看

///////////////////開機啟動

使用systemctl enable xxxxx就可以將所編寫的服務添加至開機啟動即可。

例:設定開機啟動一個名為NetworkManager-wait-online服務,命令為: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wait-online.service

//////////////關閉防火牆
systemctl stop firewall.service

systemctl is-enabled iptables.service
systemctl is-enabled servicename.service #查詢服務是否開機啟動
systemctl enable *.service #開機運行服務
systemctl disable *.service #取消開機運行
systemctl start *.service #啟動服務
systemctl stop *.service #停止服務
systemctl restart *.service #重啟服務
systemctl reload *.service #重新加載服務配置文件
systemctl status *.service #查詢服務運行狀態
systemctl –failed #顯示啟動失敗的服務

//////////////////////////////設置指令的別名。
alias
功能說明:設置指令的別名。
語  法:alias[別名]=[指令名稱]
補充說明:用戶可利用alias,自定指令的別名。

////////////////////////////////////////////////////////
CentOS磁盤分區添加刪除 2015-10-22 14:26:05
分類: LINUX
Linux硬盤分區(一):添加



過程簡述


–添加磁盤

fdisk -l –查看磁盤情況

fdisk /dev/sdb –為/dev/sdb設備分區

n –添加分區
p/e –主分區/邏輯分區
w –保存退出

mkdir /data –創建掛載目錄

mkfs.ext3 /dev/sdb –格式化磁盤為ext3文件系統

fdisk -l –再次查看磁盤情況

mount /dev/sdb /data –掛載磁盤到創建的掛載目錄下

vi /etc/fstab –修改啟動自動掛載項

/dev/sdb /data ext3 defaults 0 0


說明


1、以上操作為精煉總結,若如可以看懂,下面內容無需浏覽;
2、以下簡單列舉兩例,細化操作過程。
//////////////////////////////////////////CentOS系統掛載U盤的必備方案

CentOS系統掛載U盤的必備方案

時間:2014-07-24 15:15來源:系統之家作者:zhang
  很多系統用戶想在CentOS系統上掛載U盤,但是在網上搜索了很多資料去操作仍舊不能如願,那應該怎麼操作才能順利地掛載U盤呢?來看下高手的操作技巧吧。
  在CentOS系統掛載U盤的必備方案:
  1、以root用戶登陸
  用fdisk -l 看看U盤的設備
  假如U盤是sda1
  2、確定在 目錄 /mnt 下建立了 文件夾 /usb,如果未建立可鍵入一下命令:mkdir /mnt/usb_disk,成功後進行下一步。
  3、載入 u 盤,需鍵入以下命令:mount /dev/sda1 /mnt/usb_disk
  成功後,即可使用 u 盤了, 文件就在目錄 /mnt/usb 下。
  4、卸載u盤:在使用完u盤後,在拔出前需要先鍵入卸載U盤命令
  命令如下:umount /mnt/usb
  以上的簡單步驟便能順利地讓你在CentOS系統上掛載U盤了,在這裡我們需要為大家提示的是,在復制完文件後注意卸載U盤哦,如果是沒卸載的情況下拔出,後來再插上就不能讀到U盤了,插到Windows系統便要提示重新格式化U盤。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2547
///////////////////////////////////////////////////////////////

刪除

rm -r 遞歸刪除目錄

///////////////////////問題處理//////////////////////////////////
/////////////////////////////////////////////////////////////////
///////////////////////////////////////////////////////////////

//////////////////////////////////////////////////////
YUM 出錯
[root@localhost bin]# yum install yum
已加載插件:fastestmirror
Loading mirror speeds from cached hostfile
* base: mirrors.zju.edu.cn
* epel: ftp.cuhk.edu.hk
* extras: mirrors.163.com
* updates: mirrors.163.com
File “/usr/libexec/urlgrabber-ext-down”, line 28
except OSError, e: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File “/usr/libexec/urlgrabber-ext-down”, line 28
except OSError, e: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原因:安裝新版Python後出現在的問題。
解決辦法:

vi /usr/libexec/urlgrabber-ext-down
把頭部的python改成和/usr/bin/yum中一樣的

//////////////////////////////////////////////////////
///////安裝好CentOS 7的minimal後網絡不通問題
安裝好CentOS 7的minimal後,第一件事就是設置網絡訪問。
首先需要用 nmtui 命令進入 Network Manager,如下:
設置好後:
設定開機啟動一個名為NetworkManager-wait-online服務,命令為: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wait-online.service

////////部署ganglia後80端口被tcp6占用問題
netstat -lntp|grep 80
直接kill PID 後 重啟httpd
systemctl restart httpd.service

//////////部署ganglia後httpd不能web訪問問題
關閉防火牆
systemctl stop firewall.service

/////////////////////////////////////////////////////////////////
/////////////////////////////////////////////////////////////////
///////////////////////////////////////////////////////////////

注銷,關機,重啟

  Login://///////////////// ← 回到登陸的畫面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now////////////////// ← 立刻關機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5 ///////////////////← 5分鐘後關機

reboot ///////重啟

/////////////////////////////////////////////////////////////////////////////////////////////////////////////////////////////////////

centos7.0 沒有netstat 和 ifconfig命令問題

yum install wget

運行 yum install net-tools 就OK了

/////////////////////////////////////////////////

centos徹底刪除文件夾、文件命令(centos 新建、刪除、移動、復制等命令:

1.新建文件夾

mkdir 文件名

新建一個名為test的文件夾在home下

view source1 mkdir /home/test

2.新建文本

在home下新建一個test.sh腳本

vi /home/test.sh

3.刪除文件或文件夾

1、刪除home目錄下的test目錄

rm /home/test

2、這種不帶參數的刪除方法經常會提示無法刪除,因為權限不夠。

rm -r /home/test

3、-r是遞歸的刪除參數表中的目錄及其子目錄。 目錄將被清空並且刪除。 當刪除目錄包含的具有寫保護的文件時用戶通常是被提示的。

rm -rf /home/test

-4、f是不提示用戶,刪除目錄下的所有文件。請注意檢查路徑,輸成別的目錄就悲劇了。

rm -ir /home/test

5、-i是交互模式。使用這個選項,rm命令在刪除任何文件前提示用戶確認。

4.移動文件或文件夾

mv [options]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示例:

1、移動hscripts文件夾/目錄下的所有文件,目錄和子目錄到tmp目錄mv hscripts tmp
分析:在上述命令中,如果tmp目錄已經存在,mv命令將移動hscripts文件夾/目錄下的所有文件,目錄和子目錄到tmp目錄。 如果沒有tmp目錄,它將重命名 hscripts目錄為tmp目錄。

2、移動多個文件/更多問價到另一目錄
mv file1.txt tmp/file2.txt newdir
這個命令移動當前目錄的file1.txt文件和tmp文件夾/目錄的file2.txt文件到newdir目錄。

參數:

-i:交互方式操作。如果mv操作將導致對已存在的目標文件的覆蓋,此時系統詢問是否重寫,要求用戶回答”y”或”n”,這樣可以避免誤覆蓋文件。

-f:禁止交互操作。mv操作要覆蓋某個已有的目標文件時不給任何指示,指定此參數後i參數將不再起作用。

5.復制文件或文件夾

cp [options] 來源檔(source) 目的檔(destination)

參數:
-a :相當於 -pdr 的意思;
-d :若來源文件為連結文件的屬性(link file),則復制連結文件屬性而非檔案本身;
-f :為強制 (force) 的意思,若有重復或其它疑問時,不會詢問使用者,而強制復制;
-i :若目的檔(destination)已經存在時,在覆蓋時會先詢問是否真的動作!
-l :進行硬式連結 (hard link) 的連結檔建立,而非復制檔案本身;
-p :連同檔案的屬性一起復制過去,而非使用預設屬性;
-r :遞歸持續復制,用於目錄的復制行為;
-s :復制成為符號連結文件 (symbolic link),亦即『快捷方式』檔案;
-u :若 destination 比 source 舊才更新 destination !
最後需要注意的,如果來源檔有兩個以上,則最後一個目的文件一定要是『目錄』才行!

示例:

1、復制兩個文件:
cp file1 file2
上述cp命令復制文件file1.php 的內容到文件file2.php中。

2、備份拷貝的文件:
cp -b file1.php file2.php
創建文件file1.php的帶著符號 ‘~’的備份文件file2.php~。
3、復制文件夾和子文件夾:
cp -R scripts scripts1
上面的 cp 命令從 scripts 復制文件夾和子文件夾到 scripts1。

6、創建目錄
mkdir 文件名
mkdir /var/www/test
/////////////////////////////////////////////////////////////////////////////////////////////

(沒有以上目錄。。。。。。。。。。。。。。注意大小寫)

發現時因為在VMware 虛擬機裡面的系統 右上角顯示的連接都沒有連接上

三種方法解決 Failed to start LSB: Bring up/down networking 問題
《—》
1、執行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出現以下錯誤
Restarting network (via systemctl): Job for network.service failed. See ‘systemctl status network.service’ and ‘journalctl -xn’ for details.
2、根據上面的提示,執行“systemctl status network.service”輸出以下的類似信息: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tus network.service
network.service - LSB: Bring up/down networking
Loaded: loaded (/etc/rc.d/init.d/network)
Active: failed (Result: exit-code) since 三 2014-11-05 15:30:10 CST; 1min 5s ago

11月 05 15:30:10 localhost.localdomain network[2920]: RTNETLINK answers: File exists
11月 05 15:30:10 localhost.localdomain network[2920]: RTNETLINK answers: File exists
11月 05 15:30:10 localhost.localdomain network[2920]: RTNETLINK answers: File exists
11月 05 15:30:10 localhost.localdomain network[2920]: RTNETLINK answers: File exists
11月 05 15:30:10 localhost.localdomain network[2920]: RTNETLINK answers: File exists
11月 05 15:30:10 localhost.localdomain network[2920]: RTNETLINK answers: File exists
11月 05 15:30:10 localhost.localdomain network[2920]: RTNETLINK answers: File exists
11月 05 15:30:10 localhost.localdomain systemd[1]: network.service: control process exited, code=exited status=1
11月 05 15:30:10 localhost.localdomain systemd[1]: Failed to start LSB: Bring up/down networking.
11月 05 15:30:10 localhost.localdomain systemd[1]: Unit network.service entered failed state.
3、解決的辦法(由於centos7中沒有70-persistent-net.rules這個文件,復制出來的虛擬機(vmware)需要修改mac地址),就是修改mac地址。

4、如何查看centos7復制出來的虛擬機的mac地址,需要執行 “ip addr”,輸出如下的類似信息:
[root@localhost ~]# ip addr
1: lo: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inet 127.0.0.1/8 scope host lo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inet6 ::1/128 scope host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2: eno16777736:
link/ether 00:0f:19:10:12:f1 brd ff:ff:ff:ff:ff:ff
inet 192.168.38.135/24 brd 192.168.38.255 scope global dynamic eno16777736
valid_lft 1681sec preferred_lft 1681sec
inet6 fe80::20c:11aa:ae11:4fe4/64 scope link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注意上面加粗加紅的字,這就是新的mac地址。
接下來就剩下修改ifcfg-XXX文件了,只修改HWADDR就可以了。接下來執行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就正常了。

《二》
如果還是啟動失敗 查看是否有如下錯誤信息
Nov 23 22:09:07 hdcoe02 network[597]: Bringing up loopback interface: Could not load fil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lo’
Nov 23 22:09:07 hdcoe02 network[597]: Could not load fil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lo’
Nov 23 22:09:08 hdcoe02 network[597]: Could not load fil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lo’
Nov 23 22:09:08 hdcoe02 network[597]: Could not load fil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lo’ Nov 23 22:09:08 hdcoe02 network[597]: [ OK ]
Nov 23 22:09:08 hdcoe02 network[597]: Bringing up interface enp0s25: Error: Connection activation failed: Connection ‘enp0s25’ is not available on the device enp0s25 at this time.
設定開機啟動一個名為NetworkManager-wait-online服務,命令為: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wait-online.service
《三》
我也是上面方法都測試完了 一直不成功,最後發現時因為在VMware 虛擬機裡面的系統 右上角顯示的連接都沒有連接上,雖然報錯都一樣,最後我在虛擬機設置裡面將原來的網絡適配器刪掉,重新建了一個新的網絡適配器,這次進去,顯示連接成功,再用上面的方法,問題解決。

top詳細解釋:

top命令作為linux中最常用的命令之一,其作用是分析linux的性能。經常使用這個命令,但是一直沒有詳細的了解各個參數的含義,下面詳細的總結一下top命令各個參數的含義:

clipboard

第一行: top - 16:10:53 up 37 days, 20:20, 4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0, 0.00

16:10:53 當前時間
up 37 days 20:20 系統運行時間,格式為時:分
4 user 當前登錄用戶數
load average: 0.00, 0.00, 0.00 系統負載,即任務隊列的平均長度。 三個數值分別為 1分鐘、5分鐘、15分鐘前到現在的平均值。

ps : 雖然知道load average是系統負載的含義,但是沒有明白其含義,google之後找到的參考資料:

http://heipark.iteye.com/blog/1340384

需要注意的是,多核cpu需要用這個值除以邏輯核心的數量

第二行:Tasks: 259 total, 2 running, 257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Tasks: 259 total 進程總數
2 running 正在運行的進程數
257 sleeping 睡眠的進程數
0 stopped 停止的進程數
0 zombie 僵屍進程數

第三行:Cpu(s): 0.2%us, 0.6%sy, 0.0%ni, 99.3%id, 0.0%wa, 0.0%hi, 0.0%si, 0.0%st

Cpu(s): 0.2%us 用戶空間占用CPU百分比
0.6%sy 內核空間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戶進程空間內改變過優先級的進程占用CPU百分比
99.3%id 空閒CPU百分比
0.0%wa 等待輸入輸出的CPU時間百分比
0.0% hi 硬中斷(Hardware IRQ)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si 軟中斷(Software Interrupts)占用CPU的百分比
0.0%st 虛擬機偷取時間

ps : 這些參數的具體含義,參考:http://www.cnblogs.com/yjf512/p/3383915.html,看的還不是很懂,不過足夠用了。

第四行:Mem: 16143520k total, 15581588k used, 561932k free, 919728k buffers

Mem: 16143520k total 物理內存總量
15581588k used 使用的物理內存總量
561932k free 空閒內存總量
919728k buffers 用作內核緩存的內存量
ps: 單位為kb

第五行:Swap: 8011768k total, 58072k used, 7953696k free, 11067628k cached

Swap: 8011768k total 交換區總量
58072k used 使用的交換區總量
7953696k free 空閒交換區總量
11067628k cached 緩沖的交換區總量

進程列表:

列名 含義
PID 進程id
PPID 父進程id
RUSER Real user name
UID 進程所有者的用戶id
USER 進程所有者的用戶名
GROUP 進程所有者的組名
TTY 啟動進程的終端名。不是從終端啟動的進程則顯示為 ?
PR 優先級
NI nice值。負值表示高優先級,正值表示低優先級
P 最後使用的CPU,僅在多CPU環境下有意義
%CPU 上次更新到現在的CPU時間占用百分比
TIME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秒
TIME+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1/100秒
%MEM 進程使用的物理內存百分比
VIRT 進程使用的虛擬內存總量,單位kb。VIRT=SWAP+RES
SWAP 進程使用的虛擬內存中,被換出的大小,單位kb。
RES 進程使用的、未被換出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RES=CODE+DATA
CODE 可執行代碼占用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
DATA 可執行代碼以外的部分(數據段+棧)占用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
SHR 共享內存大小,單位kb
nFLT 頁面錯誤次數
nDRT 最後一次寫入到現在,被修改過的頁面數。
S 進程狀態。
D=不可中斷的睡眠狀態
R=運行
S=睡眠
T=跟蹤/停止
Z=僵屍進程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WCHAN 若該進程在睡眠,則顯示睡眠中的系統函數名
Flags 任務標志,參考 sched.h

命令:

- q:退出top命令- <Space>:立即刷新- s:設置刷新時間間隔- c:顯示命令完全模式- t::顯示或隱藏進程和CPU狀態信息- m:顯示或隱藏內存狀態信息- l:顯示或隱藏uptime信息- f:增加或減少進程顯示標志- S:累計模式,會把已完成或退出的子進程占用的CPU時間累計到父進程的MITE+- P:按%CPU使用率排行- T:按MITE+排行- M:按%MEM排行- u:指定顯示用戶進程- r:修改進程renice值- kkill:進程- i:只顯示正在運行的進程- W:保存對top的設置到文件^/.toprc,下次啟動將自動調用toprc文件的設置。- h:幫助命令。- q:退出

///////////////////////////////////////////////////
//////////////////////////////////////////////////////
//////////////////////////////////////////////////////////////////////////////////////////

Linux的常用基本命令。

  首先啟動Linux。啟動完畢後需要進行用戶的登錄,選擇登陸的用戶不同自然權限也不一樣,其中“系統管理員”擁有最高權限。

  在啟動Linux後屏幕出現如下界面顯示:

  ……

  Red Hat Linux release 9 (Shrike)

  Kernel2.4.20.8 on an i686

  login:

  輸入:root(管理員名)後,計算機顯示輸口令(password:),輸入你的口令即可。當計算機出現一個“#”提示 符時,表明你登錄成功!

  屏幕顯示Linux提示符: [root@localhost root]#_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Red Hat Linux release 9 (Shrike)”表示當前使用的操作系統的名稱及版本。“2.4.20.8”表示Linux操作系統的核

心版本編號。“i686”表示該台電腦使用的CPU的等級。

  下面我們來介紹常用基本命令

  一,注銷,關機,重啟

  注銷系統的logout命令

  1,Logout 注銷是登陸的相對操作,登陸系統後,若要離開系統,用戶只要直接下達logout命令即可:

  [root@localhost root]#logout

  Red Hat Linuxrelease 9(Shike)

  Kernel2.4.20.8 on an i686

  Login: ← 回到登陸的畫面

  2,關機或重新啟動的shutdown命令

  Shutdown命令可以關閉所有程序,依照用戶的需要,重新啟動或關機。

  參數說明如下:

   立即關機:-h 參數讓系統立即關機。范例如下: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h now ← 要求系統立即關機
 指定關機時間:time參數可指定關機的時間;或設置多久時間後運行shutdown命令,范例如下: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now ← 立刻關機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5 ← 5分鐘後關機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10:30 ← 在10:30時關機

   關機後自動重啟:-r 參數設置關機後重新啟動。范例如下: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r now ← 立刻關閉系統並重啟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r 23:59 ← 指定在23:59時重啟動

  3,重新啟動計算機的reboot命令

  顧名思義,reboot命令是用來重新啟動系統的。常用的參數如下:

   -f 參數:不依正常的程序運行關機,直接關閉系統並重新啟動計算機。

   -I 參數:在在重新啟動之前關閉所有網絡接口。

  雖然reboot命令有個參數可以使用,但是一般只需要單獨運行reboot命令就可以了

  二,文件與目錄的操作

 1,列出文件列表的ls命令

  ls(list)命令是非常有用的命令,用來顯示當前目錄中的文件和子目錄列表。配合參數的使用,能以不同的方式顯示目錄內容。范例

如下:

   顯示當前目錄的內容:

  [tony@free tony]$ ls

  Desktop mail myinstall.log test.txt ← 有兩個目錄及兩個文件夾

   當運行ls命令時,並不會顯示名稱以“.”開頭的文件。因此可加上“-a”參數指定要列出這些文件。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a

   以“-s”參數顯示每個文件所有的空間,並以“-S”參數指定按所有占用空間的大小排序。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s –S

  總計36

  4 Desktop 4 mail 24 myinstall.log 4 test.txt

   在ls命令後直接加上欲顯示的目錄路徑,就會列出該目錄的內容。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l/usr/games
2,切換目錄的cd命令

  cd(change directory)命令可讓用戶切當前所在的目錄。范例如下:

  [tony@free home]$ cd tony ← 切換到當前目錄下的tony子目錄

  [tony@free tony]$ cd .. ← 切換到上一層目錄

  [tony@free home]$ cd / ← 切換到系統根目錄

  [tony@free /]$ cd ← 切換到用戶主目錄

   [tony@free tony]$ cd /usr/bin ← 切換到/usr/bin目錄

  3,創建目錄的mkdir命令

  Mkdir(make directory)命令可用來創建子目錄。下面的范例會在所在目錄下創建tool子目錄。

  [tony@free tony]$ mkdir tool

  4,刪除目錄的rmdir命令

  rmdir(remove directory)命令可用來刪除“空”的子目錄。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dir tool ← 刪除tool目錄

  5,復制文件的cp命令

  cp(copy)命令可以將文件從一處復制到另一處。一般在使用cp命令將以個文件復制成另一個文件或復制到某個目錄時,需要指定原始文件

名與目的文件名或目錄。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cp data1.txt data2.txt ← 將data1.txt復制成data2.txt

  [tony@free tony]$ cp data3.txt /tmp/data ← 將data3復制到/tmp/data目錄中

   顯示復制過程:加入-v參數可顯示命令執行過程。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cp zip.txt zip2.txt ← 一般狀態下不會顯示復制過程

  [tony@free tony]$ cp –v zip.txt zip3.txt ← 以-v顯示復制過程

   zip.txt ->zip3.txt

   遞回復制:加入“-R”參數可同時復制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錄。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cp –v –R * backup ← 將所有文件(含子目錄文件)復制到backup目錄

  6,刪除文件或目錄的rm命令

  rm(remove)命令可以刪除文件或目錄。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 myfile ← 刪除指定的文件

  [tony@free tony]$ rm * ← 刪除當前目錄中的所有文件
rm命令的常用參數如下:

   強迫刪除:使用-f參數時,rm命令會直接刪除文件,不再詢問。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 –f *.txt ← 強迫刪除文件

   遞回刪除:-r 也是一個相當常用的參數,使用此參數可同時刪除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錄。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 –r data ← 刪除data目錄(含data目錄下所有文件和子目錄)

  [tony@free tony]$ rm –r * ← 刪除所有文件(含當前目錄所有文件,所有子目錄和子目錄下的文件)

   強制刪除指定目錄:當使用-r參數刪除目錄時,若該目錄下有許多子目錄及文件,則系統會不間斷地詢問,以確認您的確要刪除

目錄或文件。若已確定要刪除所存目錄及文件,則可以使用-rf參數,如此一來,系統將直接刪除該目錄中所有的文件及子目錄,不再詢問。范

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 –rf tmp 強制刪除tmp目錄及該目錄下所有文件及子目錄

   顯示刪除過程:使用-v 參數。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 –v

  7,讓顯示畫面暫停的more命令

  為了避免畫面顯示瞬間就閃過去,用戶可以使用more命令,讓畫面在顯示滿一頁時暫停,此時可按空格鍵繼續顯示下一個畫面,或按Q鍵停

止顯示。

   當使用ls命令查看文件列表時,若文件太多則可以配合more命令使用。范例如下:

  [tony@free bin]$ ls –al   more

   單獨使用more命令時,可用來顯示文字文件的內容。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more data.txt

  8,連接文件的cat命令

  cat(concatenate) 命令可以顯示文件的內容(經常和more命令搭配使用),或是將數個文件合並成一個文件。范例如下:

   逐頁顯示 preface.txt的內容:

  [tony@free tony]$ cat preface.txt   more

   將preface.txt 附加到outline.txt文件之後:

  [tony@free tony]$ cat preface.txt >> outline.txt

   將new.txt和info.txt合並成readme.txt文件:

  [tony@free tony]$ cat new.txt info.txt >readme.txt
9,移動或更換文件,目錄名稱的mv命令

  mv (move)命令可以將文件及目錄移動到另一個目錄下面,或更換文件及目錄的名稱。范例如下:

  [tony@free backup]$ mv a.txt .. ← 將a.txt文件移到上層目錄

  [tony@free backup]$ mv z1.txt z3.txt ← 將 z1.txt改名成z3.txt

  [tony@free backup]$ cd.. ← 切換到上一層目錄

  [tony@free tony]$ mv backup.. ← backup 目錄上移一層

  10,顯示當前所在目錄的pwd命令

  pwd(print working directory)命令可顯示用戶當前所在的目錄。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pwd

  /home/tony ← 當前所在目錄為“/home/tony”

  11,查找文件的locate命令

  locate 命令可用來搜索包含指定條件字符串的文件或目錄。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ocate zh_CN 列出所有包含“zh_CN”字符串的文件和目錄。

  由於locate命令是從系統中保存文件及目錄名稱的數據庫中搜索文件,雖然系統會定時更新數據庫,但對於剛新增或刪除的文件、目錄,

仍然可能會因為數據庫尚未更新而無法查得,此時可用root身份運行updatedb命令更新,為此數據庫得內容正確。

  12,搜索字符串得grep命令

  grep 命令可以搜索特定字符串來並顯示出來,一般用來過濾先前得結果,避免顯示太多不必要得信息。范例如下:

  [tony@free etc]$ grep text *.conf ← 搜索當前目錄中擴展名為.conf且包含“text”字符串得文件。

  grep:amd.conf: ← 拒絕不符權限得操作

  grep:diskcheck.conf: ← 拒絕不符權限得操作

  grep:grub.conf ← 拒絕不符權限得操作

   若您是使用一般權限的用戶運行,上例的輸出結果會包含很多如“拒絕不符權限的操作之類的錯誤信息,可使用-s參數消除。

   [tony@free etc]$ grep –s text *.conf
13,重導與管道

  重導(redirect)可將某命令的結果輸出導文件中,它有兩中命令:“>”和“>>”。“>”可將結果輸出到文件中,該文件原有的內容會被

刪除:“>>”則將結果附加到文件中,原文件內容不會被清除。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a>dir.txt ← 將ls –a命令執行結果輸出到dir.txt文件。

  [tony@free tony]$ cat data1.txt >> data2.txt ← 將 data1.txt 內容附加到data2.txt文件之後。

  通道(pipe)命令的符號是“ ”,可將某命令的結果輸出給另一命令,一下范例將ls命令的輸出結果傳給grep命令過濾:

  [tony@free etc]$ ls   gerp conf ← 搜索並顯示ls命令運行結果中包含有“conf”字符串

  在舉一個刪除文件或目錄的例子,可以利用yes命令重復輸出“y”字符的特性,將結果傳給rm命令,如此即可避免重復輸入“y”:

  [tony@free tony]$ yes   rm –r mydir

  三,使用光盤及軟盤

  在Linux的文字模式下要使用光盤或軟盤,並不是只將光盤或軟盤放入即可,用戶需要運行加載的命令,才可讀寫數據。所謂加載就是將存

儲介質(如光盤和軟盤)指定成系統中的某個目錄(如/mnt/cdrom或mnt/floppy)。通過直接存取此加載目錄,即可讀寫存儲介質中的數據。

以下就來看看文字模式下的加載及卸載命令。

  1,加載的mount命令

  要使用光盤時先把光盤放入光驅,然後執行加載的mount命令,將光盤加載至系統中:

  [tony@free tony]# mount/dev/cdrom/mut/cdrom ← 加載光盤

  同理,使用軟盤之前也需要和光盤一樣,必須先加載後才能使用:

  [tony@free tony]# mount/dev/fd0/mut/floppy ← 加載軟盤

  2,卸載的umount命令

  如果不需要使用光盤或軟盤,則需先執行卸載命令之後,才能將光盤或軟盤退出。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umount / mnt/cdrom ← 光盤卸載

  在不使用軟盤時執行umount 命令卸載軟盤,再將軟盤拿出

  [tony@free tony]# umount / mnt/ ← 軟盤卸載
四,在後台運行程序

  用戶有時的程序有可能要花費很多時間,如果將它放在前台運行,將導致無法繼續做其他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它放在後台運行,甚至

可能希望在用戶注銷系統後,程序還可以繼續運行。讓我們看看那如何實現這一目的。

  1,在後台運行程序的&、bg命令

  將程序放到後台運行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在命令最後加上“&”,范例如下:

  [tony@free root]# updatedb & ← 在後台執行 locate 數據庫更新命令

  [tony@free root]# bg ← 將更新操作放到後台運行

  2,前台運行的程序fg命令

  如果用戶當前已有程序在後台運行,可以輸入fg命令,將它從背景中移到前台運行:

  [tony@free root]# fg ← 放到前台執行的命令會顯示出來

  3,在退出後讓程序繼續運行的nohup命令

  此命令可使用戶退出系統後,程序繼續運行。范例如下:

  [tony@free rony]$ nohup myserver &

  然後用戶就可以退出了,當再次登錄的時候,可以用ps –aux命令看到程序仍在後台中運行。

  五,任務調度命令

  計算機有很多程序需要周期性的被運用,例如清理磁盤中不要的暫存盤、備份系統數據、檢查遠程服務器的郵件等。對於這些重復性的工

作,其實不需要每次都辛苦地運行這些程序。可利用任務調度命令,指定系統定期在某個時間運行這些程序,輕輕松松完成想要執行的工作。

  任務調度的crond常駐命令

  crond 是Linux用來定期執行程序的命令。當安裝完成操作系統後,默認便會啟動此任務調動命令。crond命令每分鐘會定期檢查是否有要

執行的工作,如果有要執行的工作,便會自動執行該工作。由於任務調度中間的操作過程十分繁雜,我們只將任務調度文件的寫法介紹給大家

,供大家參閱:

  Minute Hour Day Month DayOfWeek Command

  在這段文字中除了“Command”是每次都必須指定的字段以外,其他自動皆可視需求自行決定是否指定。

  六,任務調度的系統工作

  /ect/crontab/文件是Linux系統工程的任務調度設置文件,其默認的內容如下:

  SHELL=/bin/bash ← 指定執行任務調度工作時所使用的SHELL

  PATH=/shin:/bin:/usr/sbin:/usr/bin ← 指定命令搜索的路徑

  MAILTO=root ← 指定將輸出結果給root用戶

  HOME=/ ← 指定跟目錄
七,任務調度的個人工作

  除了上述任務調度的系統工作外,一般用戶則可利用crintab命令,自行設置要定期執行的工作。

  每個用戶可執行crontab –e命令,編輯自己的任務調度設置文件,並在此文件加入要定期執行的工作。以下范例為tony用戶編輯的任務調

度設置文件:

  [tony@free rony]$ crontab –e

  執行上述命令後,即會進入VI文本編輯器自行編輯任務調度的工作。

  八,刪除調度工作任務

  如果不想再定期執行任務調動中的工作,則可執行crontab –r命令刪除所有任務調度的工作。范例如下:

  [tony@free rony]$ crontab –r ← 刪除任務調度中的工作

  [tony@free rony]$ crontab -1 ← 再查看一次任務調度中的工作

  no crontab for tony ← 已經沒有任何任務調度工作

  九,打包、壓縮與解壓縮

  由於這是每一個Linux用戶都會經常用到的基本功能,因此我們將介紹最常見到的打包、壓縮和解壓縮程序。

  1,打包文件的tar命令

  tar命令位於/bin目錄中,它能將用戶所指定的文件或目錄打包成一個文件,不過它並不做壓縮。一般Unix上常用的壓縮方式是先用tar命

令將許多文件打包成一個文件,再以gzip等壓縮命令壓縮文件。tar命令參數繁多,以下舉例常用參數作說明:

   -c:創建一個新的tar文件;

   -v:顯示運作過程信息;

   -f:在:指定文件名稱;

   -z:調用gzip壓縮命令執行壓縮;

   -j:調用bzip2壓縮命令執行壓縮;

   -t:參看壓縮文件內容;

   -x:解開tar文件。

  在此舉一常用范例:

  [tony@free data]# tar cvf data.tar * ← 將目錄下所有文件打包成data.tar

  [tony@free data]# tar cvf data.tar.gz * ← 將目錄所有文件打包成data.tar再用gzip命令壓縮

  [tony@free data]# tar tvf data.tar * ← 查看data.tar文件中包括了哪些文件

  [tony@free data]# tar xvf data.tar * ← 將data.tar解開
2,壓縮與解壓縮

  tar命令本身沒有壓縮能力,但是可以在產生的tar文件後,立即使用其他壓縮命令來壓縮,省區需要輸入兩次命令的麻煩。

   使用-z參數來解開最常見的.tar.gz文件:

   [tony@free data]# tar –zxvf foo.tar.gz ←將文件解開至當前目錄下

   使用-j參數解開tar.bz2壓縮文件:

   [tony@free data]# tar –jxvf linux-2.4.20tar.bz2 ←將文件解開至當前目錄下

   使用-Z參數指定以compress命令壓縮

   [tony@free data]# tar –cZvf prcture.tar.Z*.tif 將該目錄下所有.tif打包並命令壓縮成.tar.Z文件

  十,其他常用命令

  Linux可用的命令相當多,本章我們只舉例幾個常用的命令進行說明,在以後的章節中,還會接觸到許多其他命令。

  1,修改密碼的passwd命令

  passwd(password)命令可讓用戶變更密碼。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passwd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tony

  Changing password for tony

  (current)UNIX password: ← 輸入原密碼

  New password: ← 輸入新密碼

  Retype new password ← 在此輸入新密碼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 密碼修改成功
2,創建引導盤的mkbootdisk命令

  如果安裝系統時,並沒有制作引導盤,或者引導盤已經損害,可以在安裝系統之後,利用mkbootdisk命令創建一張新的引導盤:

  [root@free root]# mkbootdisk ‘uname -r’

  執行上述指令便可以成功的創建一張引導盤了。請保存好出盤,已備緊急之用。

  3,顯示與設置時間的date、clock和ntpdate命令

  date 命令可以顯示當前日期時間。范例如下:

  [tony@free rony]$ date

  -9月 8 10:00:00 CST 2006

  CST為中部標准時間

  clock命令也可以顯示出系統當前的日期與時間,不過clock命令默認不允許一般用戶執行,請用root賬號執行:

  [root@free root]# clock

  公元2006年9月8日(周五)10時00分00秒 0.112604 seconds

  如果系統時間不正確要想更改,可以使用date命令來設置時間。用root賬號如下操作:

  [root@free root]# date 09091200 ← 將時間設定為9月9日12點00分

  用戶有時可能會苦於不知道標准時間。沒關系,當前網絡上也有校對時服務器提供的標准時間。因此可執行ntpdate命令,將系統時間設成

與校時服務器一致:

  [root@free root]# ntpdate stdtime.microsoft.com ← 與微軟校時服務器校時。

  然後再執行一次date命令,就會發現系統時間已經更改。不過這樣還沒有結束,還需要執行clock –w 命令將更改的時間寫入計算機的

CMOS中,這樣下次啟動時才會使用更改過的時間。 范例如下:

  [root@free root]# clock –w

  常用的基本命令我們就先介紹到這裡,現在我們來講些新手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的一些應用技

巧。
一,如何進入文字模式

  當安裝Linux時,可選擇自動後要進入文字模式或時圖形模式。如果選擇的時文字模式則可略過此說明;若是直接進入X Window的圖形模式

,仍可以使用下列方式,進入文字模式:

  1,在X Window中打開文字模式窗口

  在默認的GNOME窗口環境為例,在X Windows 下進入文字模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桌面空白處單擊鼠標右鍵,執行“新增終端命令”,打

開文字模式窗口。在文字模式窗口中可以用 Shift+Page Up和Shift+Page Dwon 鍵來卷動窗口內容。

  2,切換虛擬主控制台進入文字模式

  Linux主機在主控制台(console)下提供了7個虛擬主控台,在每一個虛擬主控台中可以運行各自的程序。可以在登陸X Window系統後的任何時間,按下Ctrl+Alt+Fn鍵來切換到其他的虛擬主控台。其中的Fn是指F1~F7的功能鍵。

  3,啟動直接進入文字模式

  要設置啟動時直接進入文字模式,可以使用任何一個文本編輯器,打開/etc/inittab文件,在文件中查找“id:5:initdefault:”這一段文字,並將其改為“id:3:initdefault:”即可。

  二,/etc/inittab設置錯誤,導致無法啟動

  若修改/etc/inittab後無法正常啟動,則可以在啟動時采用單人模式進入系統,重新修改inittab設置文件以解決問題。

  若使用GRUB為引導裝載程序時,只要在啟動顯示菜單畫面時,按a鍵,並在命令行輸入一下參數以進入單人模式:

  grub append > ro root=LABEL=/s ← 只要在命令行原來的語句後,加“S”即可

  使用LILO為引導裝載程序時,同樣在啟動顯示LILO菜單畫面時,按Ctrl+X鍵,切換到文字模式的LILO登錄畫面,並輸入以下參數即可:

  boot: linux s ← 表示系統直接講進入單人模式

  三,如何查詢命令的用法

  在linux系統中,如果用戶某命令的功能不大清楚,可以使用man命令查詢幫助:

  [root@free root]# man shutdown ← 以man命令查詢稍後要介紹的shutdown命令的用法。

  大多數命令的語法,還可以通過-h或—help參數查詢。例如shutdown命令的語法可以運行shutdown –h或上述的man shutdown 命令查得。

  四,避免按Ctrl+Alt+Del重新啟動系統

  在linux中直接按下Ctrl+Alt+Del三個鍵後就會重新啟動,如果不希望任何人利用這組組合鍵隨意重新啟動計算機,請用文本編輯器修

改/etc/inittab文件:

  #ca::ctrlaltdel:/sbin/shut down –t3 –r now ← 在此之前加上“#”。

  存盤後重新啟動計算,以後就無法用Ctrl+Alt+Del 鍵重新啟動了。
五,文字模式下的中文信息出現亂碼,怎麼辦

  在此版的Red Hat Linux中,若是在X Window打開文字模式窗口,以文字模式操作,則所有中文文件名、月份,甚至部分信息都可以正常的

以中文顯示。但在文字模式的虛擬控制台中,這些中文信息,則會變成亂碼,此時請如下操作,可將此信息改成英文顯示:

  [root@free root]$ LANG=C

  [root@free root]# ls –l

  運行LANG=C命令後原來以中文顯示(亂碼)的部分,變成英文了

  若想改回原來的設置,則只要再執行LANG=zh_CN命令即可:

  [root@free root]$ LANG=zh_CN

  六,看不到中文文件名

  如果加載的存儲介質中含有中文文件名,需要再運行mount命令,再加上“-o iocharset=cp950”參數,這樣才能看到此保存媒體內的中

文文件名。例如加載光盤就可以執行以下命令:

  [root@free root]# mount –o iochatset=cp950/dev/cdrom/mnt/cdrom

  七,如何調換光盤

  當光盤已經被加載成為一個目錄時,按下光驅上面的退出按鈕,將無法退出光盤,必須先將光盤卸載後,才能退出光盤。

  若當前所在之處就是光盤加載目錄(如/mnt/cdrom),或有其他用戶正在此目錄下,將無法成功的卸載它,當然也不能退出光盤:

  [root@free root]# umount/mnt/cdrom

  umount:/mnt/cdrom: device is busy ← 此光盤正在被使用中

  先將工作目錄切換到別處,或要求其他用戶離開此目錄,才可卸載目錄並退出光盤。而更換關盤之後,記得要將光盤再次加載才能使用。

  八,允許一般用戶加載光盤或軟盤

  Linux 操作系統默認只允許root用戶才能運行mount命令,若是一般用戶執行上述命令,則會出現以下的錯誤信息:

  [root@free root]# mount/dev/cdrom/mut/cdrom

  mount:only root can do that ← 只有root用戶才能執行此命令

  因此若要允許一般用戶也能加載光盤或軟盤,請修改/ect/fstab/設置文件:

  /dev/cdrom/mut/cdrom udf,iso9660 noauto,owner,kudzu,ro,user ← 若要讓一般用戶也加載光盤,請在此處加上“,user”項目。

、///////////////////////////////////////////////////////////////////////
fdisk -l顯示信息詳解

[[email protected] ~]# fdisk -l
Disk /dev/sda: 10.7 GB, 1073741824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130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44938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638 5120000 83 Linux
Partition 1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
/dev/sda2 638 893 2048000 83 Linux
Partition 2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
/dev/sda3 893 1020 1024000 82 Linux swap / Solaris
Partition 3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
/dev/sda4 1020 1306 2292736 5 Extended
/dev/sda5 1021 1306 2291712 83 Linux

解析:
Disk /dev/sda: 10.7 GB, 10737418240 bytes
塊設備名稱為/dev/sda,此設備的大小為10.7GB,這個數字不是特別精確,我系統是10GB;10737418240 bytes這是轉換成字節後的大小,即:10737418240/1024/1024/1024=10GB (注:bytes=B,表示“字節”,bit=b,表示“位”)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1305 cylinders
255 heads:表示磁頭數為255
63 sectors/track:表示每磁道上有63個扇區
1305 cylinders:表示共有1305個柱面,柱面是分區的最小單位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16065=255*63 因為每一個磁頭都是在同一個柱面的,63表示每個磁道上的扇區數量,這兩個數的乘積表示一個柱面上的扇區數量;所以16065*512表示一個柱面的大小是8225280字節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表示一個扇區的大小是512字節

總結:所以一個磁盤的大小=一個柱面大小柱面的總數=磁頭數量每個磁道上的扇區數一個扇區大小柱面總數

即:磁盤大小=8225280*1305=10733990400bytes=9.99GB=255*63*512*1305
上例中顯示出我們的磁盤只有1305個柱面,但下邊的分區信息中出現了1306個柱面數,不必太在意,linux顯示的這些數據不會十分精確。

相關閱讀:

Linux使用fdisk進行磁盤管理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06/85714.htm

Linux dd命令詳解 and 用dd來測試磁盤的讀寫能力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04/82539.htm
/////////////////////////////////////////////////////////

Alias

來自 ChinaUnix Wiki
Linux命令:alias
功能說明:設置指令的別名。
語  法:alias[別名]=[指令名稱]
補充說明:用戶可利用alias,自定指令的別名。若僅輸入alias,則可列出目前所有的別名設置。 
alias的效力僅及於該次登入的操作。若要每次登入是即自動設好別名,可在.profile
或.cshrc中設定指令的別名。
(/home/username/..cshrc)
參  數:若不加任何參數,則列出目前所有的別名設置。

例 子: 設置別名 alias ll =’ls -l’
驅動模塊設置,在/etc/modprobe.conf(modules.conf)
alias eth0 tg3
alias eth1 bcm5700
alias eth2 off 刪掉eth2模塊

偶用到的命令:
alias date=’date +”%Y-%m-%d %H:%M:%S”’

順便附上date命令:
date //顯示當前日期

date -s //設置當前時間,只有root權限才能設置,其他只能查看。

[root@localhost ~]# date -s 101012 //設置日期為20101012

Tue Oct 12 00:00:00 CST 2010

[root@localhost ~]# date -s 09:01:30 //設置時間為09:01:30

Tue Oct 12 09:01:30 CST 2010

CST:中國標准時間(China Standard Time),這個解釋可能是針對RedHat Linux。

UTC:協調世界時,又稱世界標准時間,簡稱UTC,從英文國際時間/法文協調時間”Universal Time/Temps Cordonné”而來。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蒙古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澳洲西部的時間與UTC的時差均為+8,也就是UTC+8。

GMT:格林尼治標准時間(舊譯格林威治平均時間或格林威治標准時間;英語:Greenwich Mean Time,GMT)是指位於英國倫敦郊區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標准時間,因為本初子午線被定義在通過那裡的經線。

設置完系統時間後,還需要同步到硬件時鐘上

clock –systohc

硬件時鐘與系統時鐘同步:

hwclock –hctosys

或者

clock –hctosys

上面命令中,–hctosys表示Hardware Clock to SYStem clock。

系統時鐘和硬件時鐘同步:

hwclock –systohc

或者

clock –systohc

//////////////////////////////////////////////////////////////////////////////////////////////

/////////////////////////////////////////////////////////////////////////////////////////////
使用linux的同學對service和chkconfig兩個命令都不陌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怎麼會突然冒出個systemctl命令呢?其實,為了簡化操作,systemctl命令將service和chkconfig命令結合在了一起。這樣通過一個命令就可以實現兩個命令的功能。

工具/原料
centos7
我們對service和chkconfig兩個命令都不陌生,systemctl 是管制服務的主要工具, 它整合了chkconfig 與 service功能於一體。

systemctl is-enabled iptables.service
systemctl is-enabled servicename.service #查詢服務是否開機啟動
systemctl enable *.service #開機運行服務
systemctl disable *.service #取消開機運行
systemctl start *.service #啟動服務
systemctl stop *.service #停止服務
systemctl restart *.service #重啟服務
systemctl reload *.service #重新加載服務配置文件
systemctl status *.service #查詢服務運行狀態
systemctl –failed #顯示啟動失敗的服務
systemctl list-units –type=service#顯示所有已啟動的服務

    chkconfig --list        

注:*代表某個服務的名字,如http的服務名為httpd

例如在CentOS 7 上安裝http

[root@CentOS7 ~]# yum -y install httpd
啟動服務(等同於service httpd start)
systemctl start httpd.service
停止服務(等同於service httpd stop)
systemctl stop httpd.service
重啟服務(等同於service httpd restart)
systemctl restart httpd.service
查看服務是否運行(等同於service httpd status)
systemctl status httpd.service
開機自啟動服務(等同於chkconfig httpd on)
systemctl enable httpd.service
開機時禁用服務(等同於chkconfig httpd on)
systemctl disable httpd.service
查看服務是否開機啟動 (等同於chkconfig –list)
總結:
使用systemctl命令,要記住start,stop,restart,status,enable,disable,is-enabled。就可以很好的使用!

start,啟動
stop,停止
restart,重啟
systemctl reload *.service #重新加載服務配置文件
status,狀態
enable,開機啟動
disable,#取消開機運行
任務 舊指令 新指令
使某服務自動啟動 chkconfig –level 3 httpd on systemctl enable httpd.service
使某服務不自動啟動 chkconfig –level 3 httpd off systemctl disable httpd.service
檢查服務狀態 service httpd status systemctl status httpd.service (服務詳細信息) systemctl is-active httpd.service (僅顯示是否 Active)
顯示所有已啟動的服務 chkconfig –list systemctl list-units –type=service
啟動某服務 service httpd start systemctl start httpd.service
停止某服務 service httpd stop systemctl stop httpd.service
重啟某服務 service httpd restart systemctl restart httpd.service
is-enabled#查詢服務是否開機啟動
systemctl –failed #顯示啟動失敗的服務
/、///////////////////////////////////
//////////////////////////////////////////////////////////

ss命令用於顯示socket狀態. 他可以顯示PACKET sockets, TCP sockets, UDP sockets, DCCP sockets, RAW sockets, Unix domain sockets等等統計. 它比其他工具展示等多tcp和state信息. 它是一個非常實用、快速、有效的跟蹤IP連接和sockets的新工具.SS命令可以提供如下信息:
所有的TCP sockets
所有的UDP sockets
所有ssh/ftp/ttp/https持久連接
所有連接到Xserver的本地進程
使用state(例如:connected, synchronized, SYN-RECV, SYN-SENT,TIME-WAIT)、地址、端口過濾
所有的state FIN-WAIT-1 tcpsocket連接以及更多
很多流行的Linux發行版都支持ss以及很多監控工具使用ss命令.熟悉這個工具有助於您更好的發現與解決系統性能問題.本人強烈建議使用ss命令替代netstat部分命令,例如netsat -ant/lnt等.

展示他之前來做個對比,統計服務器並發連接數
netstat

time netstat -ant | grep EST | wc -l

3100

real 0m12.960s
user 0m0.334s
sys 0m12.561s

time ss -o state established | wc -l

3204

real 0m0.030s
user 0m0.005s
sys 0m0.026s

結果很明顯ss統計並發連接數效率完敗netstat,在ss能搞定的情況下, 你還會在選擇netstat嗎, 還在猶豫嗎, 看以下例子,或者跳轉到幫助頁面.
常用ss命令:
ss -l 顯示本地打開的所有端口
ss -pl 顯示每個進程具體打開的socket
ss -t -a 顯示所有tcp socket
ss -u -a 顯示所有的UDP Socekt
ss -o state established ‘( dport = :smtp or sport = :smtp )’ 顯示所有已建立的SMTP連接
ss -o state established ‘( dport = :http or sport = :http )’ 顯示所有已建立的HTTP連接
ss -x src /tmp/.X11-unix/* 找出所有連接X服務器的進程
ss -s 列出當前socket詳細信息:
顯示sockets簡要信息
列出當前已經連接,關閉,等待的tcp連接

ss -s

Total: 3519 (kernel 3691)
TCP: 26557 (estab 3163, closed 23182, orphaned 194, synrecv 0, timewait 23182/0), ports 1452

Transport Total IP IPv6
* 3691 - -
RAW 2 2 0
UDP 10 7 3
TCP 3375 3368 7
INET 3387 3377 10
FRAG 0 0 0
列出當前監聽端口

ss -l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Port Peer Address:Port
0 10 :::5989 :::*
0 5:rsync:*
0 128 :::sunrpc :::*
0 128:sunrpc:*
0 511:http:*
0 128 :::ssh :::*
0 128:ssh:*
0 128 :::35766 :::*
0 128 127.0.0.1:ipp:
0 128 ::1:ipp :::*
0 100 ::1:smtp :::*
0 100 127.0.0.1:smtp:
0 511:https:*
0 100 :::1311 :::*
0 5:5666:*
0 128:3044:*

ss列出每個進程名及其監聽的端口

ss -pl

ss列所有的tcp sockets

ss -t -a

ss列出所有udp sockets

ss -u -a

ss列出所有http連接中的連接

ss -o state established ‘( dport = :http or sport = :http )’

·以上包含對外提供的80,以及訪問外部的80

·用以上命令完美的替代netstat獲取http並發連接數,監控中常用到
ss列出本地哪個進程連接到x server

ss -x src /tmp/.X11-unix/*

ss列出處在FIN-WAIT-1狀態的http、https連接

ss -o state fin-wait-1 ‘( sport = :http or sport = :https )’

ss常用的state狀態:
established
syn-sent
syn-recv
fin-wait-1
fin-wait-2
time-wait
closed
close-wait
last-ack
listen
closing
all : All of the above states
connected : All the states except for listen and closed
synchronized : All the connected states except for syn-sent
bucket : Show states, which are maintained as minisockets, i.e. time-wait and syn-recv.
big : Opposite to bucket state.

ss使用IP地址篩選
ss src ADDRESS_PATTERN
src:表示來源
ADDRESS_PATTERN:表示地址規則

如下:
ss src 120.33.31.1 # 列出來之20.33.31.1的連接

# 列出來至120.33.31.1,80端口的連接
ss src 120.33.31.1:http
ss src 120.33.31.1:80

ss使用端口篩選
ss dport OP PORT
OP:是運算符
PORT:表示端口
dport:表示過濾目標端口、相反的有sport

OP運算符如下:

<= or le : 小於等於 >= or ge : 大於等於
== or eq : 等於
!= or ne : 不等於端口
< or lt : 小於這個端口 > or gt : 大於端口

OP實例

ss sport = :http 也可以是 ss sport = :80
ss dport = :http
ss dport > :1024
ss sport > :1024
ss sport \< :32000
ss sport eq :22
ss dport != :22
ss state connected sport = :http
ss ( sport = :http or sport = :https )
ss -o state fin-wait-1 ( sport = :http or sport = :https ) dst 192.168.1/24

為什麼ss比netstat快:

netstat是遍歷/proc下面每個PID目錄,ss直接讀/proc/net下面的統計信息。所以ss執行的時候消耗資源以及消耗的時間都比netstat少很多
ss命令幫助

ss -h

Usage: ss [ OPTIONS ]
ss [ OPTIONS ] [ FILTER ]
-h, –help this message
-V, –version output version information
-n, –numeric don’t resolve service names
-r, –resolve resolve host names
-a, –all display all sockets
-l, –listening display listening sockets
-o, –options show timer information
-e, –extended show detailed socket information
-m, –memory show socket memory usage
-p, –processes show process using socket
-i, –info show internal TCP information
-s, –summary show socket usage summary

-4, –ipv4 display only IP version 4 sockets
-6, –ipv6 display only IP version 6 sockets
-0, –packet display PACKET sockets
-t, –tcp display only TCP sockets
-u, –udp display only UDP sockets
-d, –dccp display only DCCP sockets
-w, –raw display only RAW sockets
-x, –unix display only Unix domain sockets
-f, –family=FAMILY display sockets of type FAMILY

-A, –query=QUERY, –socket=QUERY
QUERY := {all|inet|tcp|udp|raw|unix|packet|netlink}[,QUERY]

-D, –diag=FILE Dump raw information about TCP sockets to FILE
-F, –filter=FILE read filter information from FILE
FILTER := [ state TCP-STATE ] [ EXPRESSION ]
參考:http://www.cyberciti.biz/tips/linux-investigate-sockets-network-connections.html
////////////////////////////////////////////////////////////////////////////////////////////////
//////////////////////////////////////////////////////////////////////////////////////////////////////////////
////////////////////////////////////////////////////////////////////////////////////////

RHEL 7 & CentOS 7禁用IPV6
標簽: RHEL 7CentOS 7IPV6
2014-11-24 08:53 12297人閱讀 評論(1) 收藏 舉報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未經博主允許不得轉載。
RHEL 7 & CentOS 7下禁用IPV6的方法和之前的版本不太一樣了,本文整理了一下處理方法:本文原文出處:http://blog.csdn.net/bluishglc/article/details/41390785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否則將委托CSDN官方維護權益!

首先,我們必須給出最根本的解決方法:修改grub,在引導時就不加載IPV6模塊

這樣修改之後,使用

lsmod | grep ipv6

進行驗證!

下面我們再看一種處理方式,它不如上面提到的方式徹底,但也是有效的!
驗證IPV6是否關閉

  1. 通過命令:

Check to see if you’re installation is currently set up for IPv6:

cat /proc/sys/net/ipv6/conf/all/disable_ipv6

If the output is 0, IPv6 is enabled.
If the output is 1, IPv6 is already disabled.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這種方法下,使用# lsmod | grep ipv6依然會有一些相關模塊列出。

  1. 通過ifconfig查看網卡信息,以下打開和關閉ipv6的差別:

禁用IPV6的操作步驟
Step 1: add this rule in /etc/sysctl.conf : net.ipv6.conf.all.disable_ipv6=1

Step 2: add this rule in /etc/sysconfig/network: NETWORKING_IPV6=no

Step 3: add this setting for each nic X (X is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 for each nic) in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X: IPV6INIT=no

Step 4: disable the ip6tables service : chkconfig ip6tables off

Step 5: Reload the sysctl configuration:

sysctl -p

or

reboot

注意:禁用IPV6後,可能會導致某些服務無法啟動,比如VSFTP,對於VSFTP,需要修改/etc/vsftpd/vsftpd.conf文件中的listen和listen_ipv6兩個選項:
listen=YES
listen_ipv6=NO

、、、、、、//////////////////////////////////////////////////////////////

////////////////////////////////////////////////////////////////////////////////

Centos7 關閉防火牆

CentOS 7.0默認使用的是firewall作為防火牆,使用iptables必須重新設置一下

1、直接關閉防火牆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停止firewall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禁止firewall開機啟動

2、加載中…

首 頁 閱覽室 館友 我的圖書館 登錄注冊
搜文章 找館友

centos7防火牆配置
收藏人:binke
2015-03-24 | 閱:4027 轉:30
| 來源

| 分享

centos7防火牆配置
CentOS7使用的是Linux Kernel 3.10.0的內核版本,新版的Kernel內核已經有了防火牆netfilter,並且firewalld的使用效能更高,穩定性更好。
CentOS7配置防火牆的兩種方法:
一、使用xml配置文件的方式配置;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service
方法一
cp /usr/lib/firewalld/services/http.xml /etc/firewalld/services/
firewall-cmd –reload
二、使用命令的方式配置;
方法二

Add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Remove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remove-port=80/tcp

Reload

firewall-cmd –reload
其中,方法二的配置方式是間接修改/etc/firewalld/zones/public.xml文件,方案一也需要在public.xml裡面新增,否則http的防火牆規則不會生效,而且兩種配置方式都需要重新載入防火牆。
附:
查看防火牆狀態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啟動防火牆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service
關閉防火牆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重新啟動防火牆

使用舊防火牆
3.設置 iptables service

yum -y install iptables-services

如果要修改防火牆配置,如增加防火牆端口3306

vi /etc/sysconfig/iptables

增加規則

-A 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 3306 -j ACCEPT

保存退出後

systemctl restart iptables.service #重啟防火牆使配置生效

systemctl enable iptables.service #設置防火牆開機啟動

最後重啟系統使設置生效即可。

http://xxxxxx/Linuxjc/1134103.html TechArticle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