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綜合 >> Linux資訊 >> Linux文化 >> OSKit的部件對象模型 第六章

OSKit的部件對象模型 第六章

日期:2017/2/27 12:16:48   编辑:Linux文化


第六章OSKit的應用實例:一個簡單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6.1設計目的

OSKit是一個用來幫助我們研發操作系統的工具,如果你想更好的掌握它,除了對其本身進行分析之外,還有一個更加實際的方法,那就是利用這個工具開發一個我們自己的操作系統。

我們開發這個系統的初衷主要是為了學習,因此並沒有想把它設計成像Windows、UNIX那麼復雜。我們的目標是很明確的,那就是在大致搞明白OSKit應當如何使用之後,做一次嘗試,用較短的時間,設計出一個具有一些最基本功能的系統。這對於我們課題組的每名成員來說,都意味著挑戰。

6.2系統的功能

這個系統支持些什麼?這是在開始設計之前我們要首先確定的一個問題。下面列出了一些我們希望實現的功能。

通過Multiboot或者LILO進行系統引導:這個系統可以通過所有支持Multiboot的引導程序進行引導,或者通過引導Linux的LILO進行引導。引導方式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選擇是通過軟盤還是硬盤。

多線程:用戶可以通過我們提供的系統調用,創建或殺死自己的線程。由於並不支持文件系統,因此新的線程恐怕只能是一個函數了。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讓這個系統支持很多線程,但因為這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演示性系統,因此我們把線程數限制在32個,當然這個數字也可根據用戶的需求任意更改。

進程間通信:這個系統可以支持一些簡單的進程間通信機制,比如信號量、消息隊列等等。

外設:在眾多的外設之中,我們選擇了應用范圍比較廣的串口。利用目前OSKit所提供的機制,支持更多的設備是不成問題的,但加在這個系統中意義並不十分的大。另外,需要強調的是,訪問串口的方法,是由我們自己規定,不允許用戶更改。

簡單的內存管理:應用程序需要的內存可以通過malloc函數動態申請。

總體構想

在該操作系統中,我們規定用戶只能創建用戶級線程,所有對於核心的操作都將由系統來完成。線程采用RR調度算法,也就是時間片輪轉法,並允許搶占,線程在該系統中有四種狀態,它們是運行態、阻塞態、睡眠態和就緒態,用戶可以設定和改變線程的優先級。在線程中用戶可以動態申請內存,但是需要由用戶來釋放。線程間提供簡單的通信機制,包括信號量和消息隊列。

在設備方面,對於終端,本系統將提供簡單的輸入輸出功能。而對於串口的功能,本系統可以完整的實現,也就是說,用戶既可以從串口讀也可以向串口寫。

為了方便起見,我們為這個系統起一個很簡單的名字,叫acos,這個名字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僅僅為了叫起來方便。

雖然OSKit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很多設計操作系統所必須的功能,比如內存分配中的malloc函數,通過Multiboot引導等等。然而,仍有許多工作是要由我們自己完成。

6.3我們自己所完成的工作:

6.3.1系統的啟動

這裡我們所說的系統啟動,並不是指通常人們所說的通過軟盤或硬盤引導,而是在引導結束之後,操作系統的核心進程如何啟動第一個用戶進程。通常,在UNIX系統中,內核啟動之後,內核程序會去執行文件系統上的init程序,這個程序是整個操作系統中的第一個用戶進程,剩下的進程,都必須通過這個進程才能啟動。在acos中,我們規定,用戶必須要提供一個acos_init( ) 函數,系統在啟動初始化工作全部完成之後,acos_init( )函數將被作為系統中的第一個進程啟動。這之後的工作,就完全由用戶來完成了。

當進程acos_init( ) 結束時,整個系統也將終止運行。

在acos_init( )啟動之前,究竟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做呢?下面我們就列出要做的事情:

對整個系統進行初始化,注冊設備,檢測設備,初始化設備需要的數據結構,初始化線程庫,創建線程需要的數據結構。

6.3.2線程管理

所謂操作系統的線程管理,一般包括了一下的三大部分:線程的創建,線程間通信和線程調度。

線程的創建包括了初始化線程和創建線程的屬性。

線程間通信中,我們使用了信號量,條件變量。

在線程調度中,用戶線程只能使用時間片輪轉法作為調度算法,並且規定在調度過程中調度算法不允許更改。

6.3.3 外設(串口)

在UNIX系統中,所有的設備都可以通過文件系統進行訪問,讀、寫設備就像讀寫文件一樣。在我們設計的這個acos中,並沒有對文件系統提供支持,也不提供像讀寫文件系統一樣的方法來訪問設備。但是,我們提供一套基本的函數,供用戶線程對串口進行讀寫操作,這些函數專門用於處理串口。

一個設備在同一時刻只能被一個線程使用,因此,在使用設備以前要申請,只有申請成功的線程才能夠使用設備。

6.3.4 應用程序示例

為了能讓各位老師對我們的演示系統一目了然,我們特地選取了在操作系統中比較有代表性的4個例子供大家欣賞,它們是,哲學家算法,時鐘演示,線程調度和中斷響應。

所需的資源:演示前三個例子需要一台intel 386或更新的計算機,一張1.44MB的軟盤;演示第四個例子除了上述設備之外,還需要一根串口線,一台裝有Windows 9x的計算機作發送機,並在其上安裝有能向串口發送信息的軟件。

1.哲學家算法

哲學家算法也稱哲學家進餐的同步問題,最早是在1965年由Dijkstra提出並解決的。下面我就簡單描述一下這個經典IPC問題的大意:7個哲學家圍坐在一張圓桌周圍,每個哲學家面前有一個碟通心面,由於面條很滑,所以要用兩把叉子才能夾住。相鄰兩個碟子之間有一把叉子。哲學家的生活包括三種狀態:即吃飯,思考和挨餓,當一個哲學家覺得餓時,他試圖分兩次去取他左邊和右邊的叉子,每次拿一把,但不分次序。如果成功地獲得了兩把叉子,他就開始吃飯,吃完以後放下叉子繼續思考。這裡的問題是:為每一個哲學家寫一段程序來描述起行為,要求不能死鎖。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設定了7個哲學家,且不允許哲學家餓死。我們為每個哲學家創建一個線程,把叉子看作條件變量,讓線程等待條件變量,如果滿足條件,則線程執行(哲學家的吃飯狀態),執行一定時間之後,釋放條件變量,進入休眠狀態(哲學家的思考狀態),當休眠時間過去之後,線程被喚醒,重新等待條件變量(哲學家的挨餓狀態)。

2.時鐘演示

計算機是以嚴格精確的時間進行數值運算和數據處理的,最基本的時間單元是時鐘周期,OSKit最小可以精確到納秒一級,其時鐘系統的特點是允許在系統時鐘之上創建自己的時鐘,用於控制周期性線程。

我們的演示系統的源代碼看似比較簡單,但實際上卻是建立在一個龐大的時間系統之上的,這個時間系統是整個操作系統活動的動力。

我們的演示程序將演示控制計算機的時鐘計時( 每400毫秒顯示一次 ),計時10次後返回初始菜單。

3.線程調度

在此個演示程序中,一開始有兩個線程,它們所采取的調度算法是時間片輪轉法,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優先級最高的線程在休眠,它每400毫秒睡醒一次,打斷此時處於運行狀態的線程,那個優先級最高的線程轉執行態,等它執行完它的時間片之後,前兩個線程繼續執行。

4.中斷響應

這個例子演示了操作系統對外設的支持,我們選擇了串口。演示這個例子,需要兩台計算機和一根串口線,其中一台計算機安裝我們的演示系統,另一台需要有一個向串口發送信息的軟件,此軟件我們是用Delphi編寫的,運行在Windows 98系統下,兩台計算機用我們自己制作的串口線相連。演示程序的一開始,有兩個優先級相同的線程在時間片輪轉。當我們從另一台裝有Windows 98的機器上給演示機發送信息時,原來處於運行狀態的兩個線程被中斷,演示機會成功的收到發送機發送的信息,然後等待操作人員的處理,是否繼續運行該例子或者退出。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