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綜合 >> Linux資訊 >> Linux業界 >> 七場技術世紀之戰

七場技術世紀之戰

日期:2017/2/27 10:55:51   编辑:Linux業界

計世網消息   從競爭性技術中做出選擇從沒有像現在這麼困難。一些人喜歡看激烈的搏擊,而另一些人則不愛看。不過,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這場搏斗與你有利害關系,你會密切關注它的結局。

  不過,很多看似水火不容的決斗很多時候並不是非此即彼的。

  世紀之戰

  ―― 7場技術決斗

  幾乎在進行每一次IT采購中,決策者都要在兩種甚至更多種競爭的技術中做出選擇,以決定將賭注押在哪種技術上。用戶總是試圖將風險減少到最低程度,用後備戰略保護他們投下的賭注,但是在關鍵時刻必須做出選擇:在競爭技術中,哪項技術的總擁有成本更低?這項技術適合於長期使用嗎?新技術帶來的好處是否大於更換老技術所造成的破壞?

  以下是一些短兵相接的技術決斗,裡面有引人注目的Windows與Linux對戰報告,另外一些話題雖然不太顯眼,但也許更重要,其中包括:作為服務提供的軟件對常規軟件;集中數據計算對分布式數據計算;刀片對大型SMP系統(對稱多處理)系統;Fibre Channel對iSCSI等等。如果幸運的話,用戶可能自己找到獲勝的組合。

  Windows VS Linux

  ――-這場戰斗真的是新世紀之戰嗎?或者,這兩位老冤家應當握手言和,和平共存?

  Windows與Linux之間的戰斗一直幾乎像巨大的拉斯維加斯競技場中的一次Don King歷險那樣大肆宣揚,包括那些尖聲叫喊的支持者們。在一個角落中, Microsoft的鐵桿支持者宣稱Windows Server 2003是新世紀不死的小子,它克服了Windows服務器以前存在的所有問題;而在另一個角落,Linux的支持者聲稱這種開放源代碼 操作系統將滿足企業的各種需要,同時不停數落著Microsoft龐大的代碼和許可陷阱。

  可惜的是,事實遠沒有表象上那樣富於戲劇性。真正的搏斗發生在較小的競賽場,而在這些搏斗中,Windows和Linux各有勝負。

  那些希望看到流血場面的人肯定會失望,因為這兩位自诩斗士的對手日益為和平共處而努力。例如,通過Samba從Linux服務器到Windows客戶機可以共享文件已經很多年了,Linux與Active Directory的集成也已實現。還有對Windows域的集成,盡管一度比較難於管理,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存在了。

  在Windows方面,Microsoft SFU (Services for Unix) 3.5的發布證明,Microsoft正在做出一些與現代Unix系統集成的姿態。SFU的NIS(網絡信息服務)和NFS(網絡文件系統)服務相當完備,其Unix工具包甚至包括Perl和Korn外殼程序。事實上,這些工具將隨Windows Server 2003 R2正式發布。

  大多數企業在關鍵領域部署Linux服務器,而不是強制將所有的網絡服務放在一個平台上。雖然這種趨勢嚴格地講不能算是新東西,但是它們所服務的領域正在發生變化。擔負設計新網絡使命的聰明的網絡經理都應當把Windows和Linux作為重要演員考慮在內。

  從歷史上看,如果Windows網絡中存在不多的幾台Linux服務器,它們通常單獨處理與Windows提供的服務沒有什麼關系的單一任務。而現在,Samba 3提供與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的真正集成,使配置目錄認證的Linux Web服務器、FTP服務器、文件服務器,特別是數據庫與網絡管理服務,變得十分容易。

  相反,Microsoft方面在穩定性上的改進以及Active Directory對DNS的依靠,為Windows服務器處理DNS和DHCP任務提供了充分的理由。雖然Active Directory環境肯定可以與Linux配合提供DNS和DHCP服務,但是管理起來並不容易。

  兩種平台的文件和打印共享功能可能仍難分勝負。兩種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同樣穩定。

  不過,應該選擇哪種Linux呢?Red Hat仍是企業應用的首選,但Novell的SuSE正在迅速趕上來。在Linux陣營中,對特定版本的忠貞幾乎與對Microsoft的反抗一樣強烈,這一點有時候會令人迷惑。最終選擇哪種版本的決定通常在ISV級上做出。用戶的數據庫廠商支持什麼用戶就將使用什麼――而這點對於使用Microsoft產品的企業同樣適用。

  好消息是Linux項目可以在運行於測試系統上的免許可費的版本上迅速開發,然後當它們投入生產時,可以遷移到需要支持的付費系統上。當然,如果管理員有足夠技能的話,在生產應用中可能不需要得到廠商支持的版本。但對於關鍵業務系統來說,最好還是選擇得到廠商支持的版本。

  至於系統管理員,傳統上雇傭Windows管理員一直比較容易,但是他們掌握的技能不如Linux管理員的技能那樣豐富。雖然Windows在配置和安裝上顯得比較容易,但是完全地、正確地實現Active Director需要的技能超出了大多數普通Windows管理員所具備的技能。

  Microsoft對這種局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向獲得MCSE證書的資格攙水,盡管Windows Server 2003證書考試比NT 4或Windows 2000的證書考試更為全面。但相比之下,Red Hat的RHCE(Red Hat認證工程師)資格需要經過嚴格的8小時試驗室測驗,不及格率達到80%。

  隨著困擾Linux的許可問題顯現出了明顯的緩和跡象,費用可能成為關注的焦點。Linux的TCO比Windows的TCO多還是少,取決於你的網絡、應用和管理人員。 病毒造成的網絡故障的費用是多少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敢於表達自己意見的少數派將繼續叫喊他們的戰爭口號,而明智的IT機構在一旁看著這場沖突並在兩邊下注:因為他們知道這場戰斗最終只會使他們的網絡變得更好。

  大型服務器VS刀片服務器

  ――刀片服務器群組似乎是滿足應用需要的最佳擴展途徑,但是前提是要有合適軟件的配合。

  人們通常以為一個巨人可以打敗一群小矮人。也許這正是企業為何繼續偏愛笨重的8路服務器,而忽視刀片服務器的原因。

  刀片服務器從來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迅速普及。第一批產品受到發熱和存儲存取問題的困擾,不過這些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或者至少受到了控制。刀片服務器廠商面臨的新問題是定義可以真正利用小型服務器農場(特別是那些運行Windows操作系統的服務器)執行單一任務的市場細分。刀片服務器的銷售還由於無處不在的高功率1U架式服務器的存在而受到影響。1U服務器可能在擴展的方便程度上不如刀片服務器,但是到目前為止它們的價格的確低廉。

  不過,將至關重要的服務交給一台龐大的服務器,然後享受性能和可靠性的回報:沒人會忽視這種長期存在的、可以感覺到的吸引力。當然,這種選擇可能已經由軟件提供商做出了。目標應用最終是做出選擇決定的關鍵因素――而這正是大多數刀片計劃遭受失敗的原因。

  如果任務是提供網頁服務、運行Terminal Server或Citrix會話,那麼答案很簡單:刀片或1U服務器更適合完成這項任務。發生整體故障的風險較小、專門為農場計算概念的軟件設計以及節點能提供的較高負載平衡能力和服務水平,使規劃變得容易――而且單個服務器的成本也十分低廉。

  但傳統上單個服務器缺乏真正的CPU虛擬化特性。群組模型中的所有小型服務器通常本地運行可群集的應用,並與一個中央文件存儲設備通信來處理普通數據。真正的虛擬化要求單個應用跨一組小節點運行,而不是每個節點運行同一個應用的並行版本。

  價格優勢顯然在刀片服務器一邊。一台配置8塊3GHz Xeon CPU、36GB硬盤和32GB RAM的8路、7U服務器價格大約為1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軟件許可費。同樣CPU和RAM規格的8台2 CPU刀片服務器,包括全套的機架和刀片機箱,只要求付出65,000美元。當然,但如果運行的是不能群集的應用,省錢仍是個夢想――你不得不為購買大家伙出大價錢。

  最大的問題出現在使用刀片服務器完成核心任務,在高端應用方面缺少足夠的軟件支持。數據中心作為一種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調整的實體(在這個實體中,計算資源從可供使用的處理器資源池分配給需要它們的應用)的概念是一個非常好的概念。硬件做好了這方面的准備,但軟件現在還沒有,除非主要的應用廠商甚至較小的ISV戒除推薦使用大型服務器運行他們應用的習慣,或者在真正的透明群集解決方案進入市場並得到應用廠商的支持之後。

  當群集技術成為應用的標准,並且當提取計算資源就像使用CD-ROM一樣成熟時,群集計算的支持者才會取得勝利。而刀片,或者那時其他什麼名字的東西,也將取得勝利。

  傳統軟件VS軟件服務

  ――托管應用現在可能只占據一小塊市場,但是從長期看,傳統軟件還有成功的可能嗎?

  當LAMP(Linux、Apache、MySQL和Perl/PHP/Python)中間件新興廠商ActiveGrid公司創建人、CEO Peter Yared意識到他需要項目管理軟件來協調公司的開發工作時,他嘗試了Microsoft Project 2003。

  這次試驗沒有持續很長時間。Yared在他的網志上置疑道:“2003??? 這個軟件有3年沒有改動過了!” 此外,特性和功能一點沒有吸引力。所以,Yared轉向了Basecamp。Basecamp是一種基於Web的應用,它也被用作檢驗現在流行的“Ruby on Rails”Web應用框架的試驗場。結果如何呢?Yared寫道,Basecamp“棒極了”。

  10年來,很多人了解了通過Web提供軟件的好處:零安裝、平台獨立性、隨時隨處的訪問、不斷的改進。但這樣做的缺點同樣顯而易見:基於浏覽器的應用無法與傳統軟件豐富的交互性、快速的響應性和離線保存本地數據的能力相媲美。但是,對現在叫做AJAX(異步java script和XML)的新興趣,使人們對前兩個缺陷產生了懷疑。由於DHTML(動態HTML)的原因,基於浏覽器的軟件早已能夠完成高度動態的交互應用,並自治地與遠程XML服務互動。這兩種功能(最近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跨浏覽器標准)成為新一代Web應用的發展動力,這些應用比很多人想象的更豐富、更具響應性。雖然仍然缺少一種離線使用的模型,但是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隨著連接性變得更加普及而減少。

  人們不禁會將這描繪成一場老式軟件(它們必須花費很大的氣力來安裝和配置)對向需要的地方流動的新型軟件服務之間的決斗。當然,事實更為微妙。功能強大的AJAX式的應用,如Google的Gmail,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安裝,而是在每次使用時刷新它的代碼。安裝代碼與緩存代碼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區別並不明顯,而且java script和XML資源與Java小應用程序或.Net匯編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同樣,雖然沒有本地存儲的正式模型,但不同的機制已經存在。Internet Explorer 5引入了一種叫做“userData行為”的有限的持續功能。Tibco的General Interface是一種功能強大的AJAX工具包,它使用浏覽器緩存保存和檢索XML文件。BEA的Alchemy項目旨在將浏覽器可存取的XML數據存儲的概念變為現實,這個項目現在還沒有啟動,但是未來可能將以某種形式出現。

  最後,不同的實現方式――包括基於浏覽器的應用、涉及Java小應用程序或Flash部件的混合物以及Java Web Start和.Net ClickOnce等按需技術――必須提供同樣的東西:全面的功能覆蓋、豐富的行為、安全執行以及對本地存儲的安全訪問。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在4條戰線展開的搏斗中(這場搏斗中是不可能出現惟一的勝利者的),最近已經重新畫出了戰線。2005年的AJAX革命證明了浏覽器無與倫比的覆蓋范圍可以與毋庸置疑的豐富功能結合在一起。

  當然,我們還看到了老的安全問題再次出現,正如當Firefox的Greasemonkey擴展的HTTP客戶功能被發現易受到攻擊,而不得不暫時關閉時。這裡沒有什麼新東西――並且沒有什麼Firefox或基於浏覽器的方式所特有的東西。如果用戶希望軟件以服務的形式提供,他們將繼續努力在部分可信的和需求加載的軟件可以為用戶做什麼與它可能給用戶造成什麼影響之間取得平衡。

  數據整合VS數據聯邦

  ――人們應當統一使用一種數據庫平台,還是將現有的散布在不同位置的數據庫連接在一起?

  企業擁有分布在多個業務部門和位置的幾十個,甚至幾百個運營數據資源。用戶可能需要立即得到一幅顯示所有這些信息的清晰和整合的視圖,以便更好地了解什麼在正常運行,什麼出現了問題――比如銷售、客戶服務、制造等方面。解決這個常見問題的辦法涉及一項根本的決定:用戶應當把所有的數據整合到一個單一的數據平台上,還是部署使其可以在數據現在所在位置查詢所有數據的聯邦解決方案?

  過去,人們向整合方式投入了巨資。不過,聯邦方式在最近幾年有了很大的進步,這要歸功於數據歸檔與元數據管理、訪問不同系統的新的提取技術以及得到更深層數據的新方法。目前,聯邦解決方案可以使用戶將數據倉庫中的歷史數據與來自交易系統中的實時數據建立聯系,甚至從內容管理系統和文件服務器中獲取支持資料――沒有了遷移數據的痛苦。

  實際上,解決方案可能涉及這兩種方法的混合。甚至數據集中化的最熱心的支持者,即Oracle公司,也承認聯邦必須成為所有業務戰略的組成部分。聯邦技術的最大鼓吹者IBM公司也沒有對整合的好處視而不見。紅色巨人(Oracle)與藍色巨人(IBM)之間的差別在於側重點的不同:Oracle會讓你實現80%的整合和20%的聯邦,而IBM把這個比例正好倒過來。

  對於Oracle來說,做出整合的決定是普通的常識問題:保存在更少地方的更少數據拷貝導致更干淨的數據和更好的信息。企業甚至無需觸動數據庫中的信息就可以不斷改變業務流程。如果企業實現了標准化的單一平台,就可以利用通用的基礎設施和工具集進行實時流程監測、歷史分析和預測。

  另一方面,數據聯邦意味著不停地去追趕自己的尾巴。由於業務變化非常迅速,Oracle認為用戶對聯邦系統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會在你部署它們時過時,任何復雜的有意義的聯邦系統維護起來都是不可能的。

  但IBM會告訴你,當你可以把數據集中在一起時,集中的數據的確很好,可是世界正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不信,看一看身邊發展的事情。當今最大的信息技術創新之一――比如RFID,涉及在分散的位置上產生大量的數據。企業別無選擇:只能解決數據多樣性問題。

  IBM認為,Oracle在違反事物的自然規律,並且掩蓋發動一場克服數據隨機性的持久戰的困難和費用。將數據和應用遷移到一個單一的平台上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從邏輯上講是一場噩夢。企業要與盤根錯節的系統依存關系(例如對連接在數據庫上的不同應用做准確的分析)搏斗,而且還要在何時遷移問題上與最終用戶作斗爭。對於使用數據完成工作的用戶來說,“現在”決不是整合的好時機。

  這些論點可能過於籠統,但是通過更有意義的企業信息和更豐富、實時的業務智能性的兩條道路已經清晰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以IBM為代表的聯邦陣營將重點放在集成異構的數據資源和優化跨多個系統的查詢的中間件上,而Oracle的整合陣營則關注標准的數據庫平台,並致力於提供將數據從一個數據庫轉移到另一個數據庫的方法。

  當然,與IBM和Oracle不同,企業IT部門玩不起整合還是聯邦這場二選一的游戲。他們必須選擇正確的工具或工具集合。實際上,這些選擇將更多地取決於與現有架構和技能組合的兼容性,而非取決於選擇一種概念並排斥另一種概念。

  NAC對NAP

  ――網絡接入管理可以阻擋不可信終端的闖入。Cisco和Microsoft正在為誰是這個領域中的執牛耳者拼個你死我活。

  這一切起始於2003年8月爆發的Blaster蠕蟲。Blaster災難性的流行再一次證明,僅僅依靠邊界網關保護是一種失敗的安全戰略。從那以後,用戶開始更廣泛地采用基於主機的個人防火牆,廠商開始謀劃基於主機的方案來加強網絡中存在的軟肋。在終端防線應當如何發展這個問題上,最令人感興趣的斗爭發生在Cisco的NAC(網絡進入控制)和Microsoft的NAP(網絡訪問保護)之間。

  NAC和NAP都屬於網絡訪問管理范疇,即端節點的隔離。端節點的隔離利用防火牆、防病毒軟件、最新的補丁等等技術,確保計算機節點在得到安全的配置之後,才允許它們正常或連續訪問網絡。否則,它們將被隔離。

  Cisco目前憑借其NAC平台在這個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若想運轉起來,NAC需要Cisco的產品。所有遵從NAC的終端和應用服務器解決方案,如防病毒軟件和防火牆等,都必須與免費提供的、常常是嵌入式的Cisco Trust Agent軟件通信,來決定遵從性。NAC還需要可識別NAC的Cisco網絡接入點設備和專有的Cisco Secure Access Control Server。

  Microsoft的NAP目前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NAP服務器將成為未來版本的Windows服務器的核心組件,不過, NAP的成本和許可費尚未確定。NAP需要一個NAP服務器(將在下一次服務器產品發布時推出)、一個NAP客戶程序(XP Service Pack 2、Vista或Server 2003)、一個隔離服務器(Microsoft Internet Authentication Services)和一台或多台策略服務器。NAP在運行時,利用DHCP租用線路、VPN隔離、802.1x或采用x.509證書的IPSec控制接入。雖然NAP正在進行beta測試,還沒有正式推出,但很多廠商已經承諾提供支持。

  在這兩種平台之間做出選擇的風險可能是巨大的。NAC可能是更安全的解決方案,因為終端可以在1至3層的網絡層上得到保護,但是它需要Cisco網絡設備(Cisco可能最終允許其他網絡設備廠商加入NAC家族)。從理論上講,Cisco可以很容易地把NAC擴展到Microsoft產品之外,但目前只支持Windows客戶程序。

  NAP可能以低廉的價格進入市場。經過升級,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可以成為NAP客戶端。正如Microsoft目前的Network Quarantine Access Control產品一樣,NAP可能作為免費的服務器部件提供。當用戶定期升級Windows服務器時,用戶可能無需支付額外的費用就可得到NAP。NAP不需要專有硬件,但是同時,缺少可靠的硬件也意味著惡意程序在NAP使能的網絡上傳輸的可能性,略高於使用Cisco解決方案的網絡。

  NAC和NAP仍處於幼年期。很多廠商同時支持這兩種平台,但是大多數網絡管理員為了方便集中管理,將被迫選擇加入某個陣營。Cisco和Microsoft都承諾實現兩種平台的互操作性,甚至已經將自己的API授權給對方,不過,具體細節目前還未透露。

  在NAC對NAP的戰爭中,第三種選擇已經出現:Trusted Computing Group的TNC(可信任的網絡連接)計劃。從理論上講,TNC架構的功能與另兩種解決方案相同,但是不需要使用專有產品。Microsoft和Cisco已經做出了支持TNC的承諾,但是除非用戶需要TNC兼容性,否則這兩大巨頭為何會支持一項威脅到自身利益的方案呢?

  即使用戶現在還沒有考慮網絡訪問管理解決方案,現在的投資就有可能決定將用戶未來鎖定在一種或另一種安全方案中。

  Vista VS Tiger

  ――OS X已經推出了第4版,因此Vista推出beta版表明Microsoft意識到它必須急起直追。

  盡管Windows的用戶界面是前後一致的,但它反映了一種頑固的企業理念:如果一個人喜愛自己的工作,那麼這個人肯定是在上班時間偷奸耍滑。Windows單調、缺少靈氣、僵化而且完全與實際的生活脫節。直到大約5年前,世界還覺得它很不錯呢。

  後來,Apple用OS X打破了這種寧靜。這是一種具有華麗、優雅和才華橫溢的表示層的操作系統加應用環境,以致大多數還不熟悉Mac的人幾乎無法認真對待OS X。盡管它在美學上顯得有點過於華麗,但是仔細研究的話,就會發現這完全是有意而為的――Apple以用戶為中心的GUI與以應用為中心的GUI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現在,人們的審美觀正符合Apple的理念。Microsoft的Windows Vista,也就是曾經被叫做Longhorn的操作系統,標志著Microsoft向承諾單調沉悶的桌面用戶界面可能並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邁出的第一步。

  Apple應該得到100%的贊揚,因為它證明如果一個操作系統能集圖形、文本、媒體、HTML和動畫服務於一體,開發人員會很喜歡它。不僅如此,各種類型的應用――從高貴的數據庫客戶端和管理控制台、到Office、到奇異的衛星軌道制圖軟件、到成百上千的未加雕琢的OS X免費軟件和共享軟件――都把GUI服務應用於實際應用。Apple利用免費工具和文獻資料使利用GUI變得易如反掌。隨著OS X 10.4 (Tiger)的發布,文獻資料的質量由尚能接受一舉上升為典范級別。所有這些使那些不熟悉Xcode以及相關工具包的人不敢相信它們是免費的。

  假如Tiger是第一代操作系統,那Apple就會具有巨大的領先優勢。可是Tiger不僅是Apple的第4代OS技術,而且它還在每個季度進行重大升級。OS X的5年歷史給Microsoft和其開發人員留下了很多需要追趕的東西。

  坦率地說,對Windows Vista並沒有太多的好話可說,除了Microsoft終於把Windows的圖形繪制功能放到了本該屬於的地方,即放在了PC的GPU(圖形處理單元)裡。如果這就是Windows Vista將要完成的所有使命(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將圖形繪制功能交給GPU是Microsoft邁出的第一步,也是巨大的一步。Apple從經驗中了解到,取悅Mac用戶之道是為小眾市場(如視頻制作、廣告圖形、出版、動畫和科學可視化)開發的技術可用於所有應用。

  而對於Microsoft來說,出現在Windows Vista中的小眾市場技術是DirectX,即為視頻游戲開發人員建立的圖形加速框架。Microsoft在平滑、美感、引人入勝的用戶體驗方面的努力不可能有比這更強有力的開始了。這或許標志著Microsoft爭取用戶人心的斗爭的真正開始。

  Fibre Channel VS iSCSI

  ――這兩個競爭對手的價格和性能可能比想像的要接近。選擇誰主要取決於什麼以及誰――已經部署到位。

  任何考慮架起一直連接DAS和SAN的橋梁的人都面臨著在兩種技術間做出抉擇:選擇成熟但價格昂貴的FC,還是選擇價格更低廉但仍處於早期階段的iSCSI (Internet SCSI)。

  據銷售數字顯示,這顯然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IDC說,2004年iSCSI系統全球銷售帶來的收入只有1.13億美元左右,只是容量為76億美元的SAN大桶中份額不足2%的一滴水。而SAN市場幾乎完全被FC設備占據。FC的統治地位確保用戶可以從大量的、得到接受的和證明的PC解決方案中做出選擇。

  在iSCSI方面,其部署的簡單性和低成本是最具吸引力的優勢。把一台服務器連接在FC網絡上需要安裝昂貴的HBA以及驅動程序和管理軟件,而把一台服務器連接在iSCSI網絡上可以利用已經安裝在大多數服務器中的千兆以太網NIC完成,當然還需要iSCSI啟動程序,即通過以太網連接實現對遠程數據訪問的應用程序――不過,在大多數平台上,這個程序是免費的。

  FC額外的費用限制了它在低端的部署。Emulex公司業務開發副總裁Brian Reed說:“在25,000美元以下的服務器市場中,FC的使用率不到5%。”

  不過,由於Brocade、Emulex和QLogic等廠商推出定位於中小企業市場的FC HBA和交換機並采取降價、更好的管理特性以及減少定制選件等措施,這種費用差距正在不斷縮小。事實上,經濟型FC HBA現在的價格與iSCSI HBA基本相同。許多用戶出於性能原因選擇iSCSI HBA代替標准的千兆以太網連接和軟件。

  對FC有利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標稱傳輸速率:FC為2Gbps(不久將達到4Gbps),而iSCSI為1Gbps。這種差距對於端到端的連接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端到端連接中,服務器或存儲設備通常是低速連接。但是,當多台交換機堆疊在存儲網絡中時,這種差距開始顯現出真正的差別。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iSCSI鼓吹者常常對未來使用廉價的和兼容的萬兆以太網大加吹捧,然而直到現在,惟一提供10Gbps連接速度的低價產品是SANbox 5200,一款來自QLogic的FC交換機。

  如果不考慮速度,iSCSI未來肯定將更有吸引力,因為未來的大量部署可能現在較小的數據中心中。

  iSCSI產品的數量正在快速增加,來自EMC和HP等主要廠商的新解決方案確立了來自EqualLogic、LeftHand Networks和Sanrad等iSCSI開拓者產品的合法地位。同時,Brocade、 Cisco和McData等主要交換機廠商除了生產FC解決方案,還大量制造企業級iSCSI設備。

  Cisco存儲交換部工程總監Tom Nosella說:“這不是我使用iSCSI還是使用FC的問題,而是個我在何處使用哪種技術的問題。”例如,廣泛使用FC技術的公司也可以選擇更便宜的iSCSI產品,把它用於只需要偶爾訪問存儲資源的服務器――尤其是缺少本地FC專業人員的遠程位置。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選擇哪種技術歸結於人才價格問題:雇用或培訓FC專業人員的費用仍比獲得iSCSI幫助高得多,這是那些打算部署SAN的企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不過,這種因素的影響是兩個方面的。如果企業已經有了FC人才,考慮到FC硬件不斷下降的價格,大企業沒有理由拒絕FC這種具有悠久歷史,可靠而高性能的技術。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