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綜合 >> Linux資訊 >> Linux業界 >> 評論:多核技術興起 軟件授權應該如何計費

評論:多核技術興起 軟件授權應該如何計費

日期:2017/2/27 11:10:23   编辑:Linux業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 10:30 ZDNet China

     CNET科技信息網4月29日國際報道 多年來,企業軟件的授權費是按中央處理器(CPU)的數目計算。這種過程簡單明了,容易追查,買賣雙方都覺得合理。

  但近年來多核處理器(multicore processor)的新興技術崛起,徹底改變電腦與軟件互動的方式,也為昔日按CPU 計費的簡單模式平添復雜度,迫使軟件公司重新評估產品授權模式。    

  簡單說,多核處理器基本上就是讓單顆處理器架構的電腦,變得有如一台內建多顆處理器的電腦一般,但卻無須加裝額外的插座(昔稱CPU)。結果會提升處理性能。

  從授權觀點來看,問題變成:“若多核處理器提供更強大的性能,難道軟件商不能多收一些授權費嗎?若是如此,該加收多少呢”

  主要軟件商如微軟、甲骨文等公司,已開始就多核處理技術躍為主流對授權模式有何影響方面,采取時而互相矛盾的新立場。

  多核處理技術前來攪局,已造成軟件商在授權計費方式分裂成兩大陣營:按核心數目計價,或按插座(CPU)數目計價。

  問題不在上述論點誰對誰錯,而是兩大陣營都未考慮到一項重要的因素:客戶能從軟件中獲得的實際價值。換句話說,兩種作法都聚焦於授權客戶使用軟件賴以執行的環境,而不是考慮軟件究竟帶給客戶多大的價值。

  另一項讓問題更復雜的論點是:“如果應用程序不需要用到機器的完整運算性能,又該怎麼算?”

  若你在一台內建八個CPU 的機器上執行兩種應用程序,傳統上每一種應用程序的授權費都以八顆CPU 計價,好像機器上只執行那麼一種應用似的。所以,這種收費模式不僅假定應用程序會利用到機器上所有的CPU 性能,是否能從CPU 加倍的機器上獲得雙倍的價值也不得而知。更糟的是,如果軟件商只憑應用程序使用的CPU 數目收費,會需要管理員經常監看——需要人工查核的棘手過程。

  既然CPU 的定義已變,價值與核心、CPU 及執行緒數量的關系讓比率變得更難以捉摸。要量化客戶獲得的價值更是困難,甚至於是不可能的任務。

  價值最佳衡量方式,是依照特定應用程序的性能測量標准,例如取用了哪些功能或連線的使用者人數多寡。以CPU 為授權費計價基礎的模式,其好處和優點在於簡單明了,只是單一的靜態數字,不必大費周章,比方說,不必去細數交易筆數。

  但現在,多核技術的巨變沖擊那種單純性,也打破依照CPU 思考的定義,包括單核相對於多核,hyper 執行緒CPU 相對於對稱性多執行緒等等。這些技術基本上讓單一CPU 的作用變得像是多重的虛擬CPU。

  處理器的進化對根據CPU 計算的現行軟件授權模式構成重大壓力,需要引進別的計費模式。其他替代方案包括:浮動費率(floating)、效用計算(utility)、節點鎖 (node lock)、訂戶制(subscription)、按每次使用計價(pay-per-use pricing)等方式,可讓軟件商與企業依照軟件的實用價值索價、付費,而不論處理環境如何。隨著以CPU 為主的授權模式變得日益復雜,許多軟件商不得不重新檢討采納替代模式的必要性。

  倘若軟件商不尋求接納這類價值型模式,客戶會質疑錢花得是否值得,若是授權協議的費用與實際提供的價值不相符,會令他們感到氣餒。久而久之,競爭優勢終究會倒向更懂得價值與授權之間有何關聯的軟件商。

  提供有彈性、更合理授權模式的競爭者,更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在市場上會明顯占上風。我不認為軟件公司希望落後同業,苦苦在後面追趕,你認為呢?

  (編按:David Znidarsic 是Macrovision 公司技術副總裁,負責為該公司授權解決方案訂出技術方向。)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