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基礎 >> 關於Linux >> Linux多任務編程(四) exit()函數及其基礎實驗

Linux多任務編程(四) exit()函數及其基礎實驗

日期:2017/3/3 16:20:55   编辑:關於Linux

exit()和_exit()函數

函數說明

創建進程使用fork()函數,執行進程使用exec函數族,終止 進程則使用exit()和_exit()函數。當進程執行到exit()或_exit()函數時,進程會無條件的停止剩下的所有操 作,清除各種數據結構,並終止本進程的運行。但是,這兩個函數還是有區別的,其調用過程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_exit()函數的作用是:直接使進程停止運行,清除其使用的內存空間,並清除其 在內核中的各種數據結構;而exit()函數則在這些基礎上做了一些包裝,在執行退出之前加了若干道工序。 exit()函數和_exit()函數的最大區別就在於exit()函數在終止當前進程之前要檢查該進程打開過哪些文件, 把文件緩沖區中的內容寫回文件,也就是圖1中的“清理I/O緩沖”一項。

在Linux的標准函數庫中,有 一種被稱作“緩沖I/O(buffered I/O)”的操作,其特征就是對應每一個打開的文件,在內存中都有一片緩 沖區。

每次讀文件時,會連續讀出若干條記錄,這樣在下次讀文件時就可以直接從內存的緩沖區中讀 取;同樣,每次寫文件時,也僅僅是寫入內存中的緩沖區,等滿足了一定的條件(如達到一定數量或遇到特定 字符等,最典型的就是咱們的vim中使用的:w命令),再將緩沖區中的內容一次性寫入文件。

這種技術 大大增加了文件讀寫的速度,但也給咱們的編程帶來了一些麻煩。比如有些數據你認為已經被寫入到文件中, 實際上因為沒有滿足特定的條件,它們還只是被保存在緩沖區內,這時用_exit()函數直接將進程關閉掉,緩 沖區中的數據就會丟失。因此,若想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最好使用exit()函數。

函數語法

下表 列出了exit()和_exit()函數的語法要點:

基礎實驗

以下兩個基礎實驗1比較了exit()和_exit()函數的區別。由於 printf()函數使用的是緩沖I/O方式,該函 數在遇到“\n”換行符時自動從緩沖區中將記錄讀出,以下兩個基礎實驗就是利用這個性質來進行比較的。以 下為實驗1的代碼:

執行結果如下圖

從輸出的結果可以看到,調用 exit()函數時,緩沖區中的記錄也能正常輸出。

實驗2的代碼如下:

執行結果如下圖 :

從最後的結果可以看到,調用 _exit()函數無法輸出緩沖區中的記錄。

如果在實驗2中的代碼中的 第二個代碼加上回車符,那麼結果 會有不同了。自己試試哈!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