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綜合 >> Linux軟件 >> Linux軟件如何安裝及管理指南

Linux軟件如何安裝及管理指南

日期:2017/3/2 10:35:10   编辑:Linux軟件

我們都知道windows軟件的安裝非常簡單,只要運行安裝程序就可以了,可是Linux系統的軟件可沒那麼容易安裝,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Linux系統中軟件的安裝方法。

先來看看Linux軟件擴展名。軟件後綴為.rpm最初是Red Hat Linux提供的一種包封裝格式,現在許多Linux發行版本都使用;後綴為.deb是Debain Linux提供的一種包封裝格式;後綴為.tar.gz、tar.Z、tar.bz2或.tgz是使用Unix系統打包工具tar打包的;後綴為.bin的一般是一些商業軟件。通過擴展名可以了解軟件格式,進而了解軟件安裝。

一 源碼安裝方式

由於linux操作系統開放源代碼,因而在其上安裝的軟件大部分也都是開源軟件,例如apache、tomcat、php等軟件。開源軟件基本都提供源碼下載,源碼安裝的方式;源碼安裝的好處是用戶可以自己定制軟件功能,安裝需要的模塊,不需要的功能可以不用安裝,此外,用戶還可以自己選擇安裝路徑,方便管理,卸載軟件也很方便,只需刪除對應的安裝目錄即可。沒有windows所謂的注冊表之說。

源碼安裝軟件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組成:下載解壓源碼、分析安裝平台環境(ifconfigure)、編譯安裝軟件(make,make install)。下面我們分別介紹。

1.1 下載解壓源碼

linux下軟件的源碼一般都是C或者C++語言編寫的,並且都會在軟件的官方網站上提供源碼包下載,例如apache開源項目的官方網站為http://www.apache.org,此外在網上的很多開源社區一般也提供一些常用軟件的源碼下載,源碼都打包成壓縮文件,常見的源碼打包壓縮格式有“.tar.gz”、“.tar.baz2”等。我們可以從網站上首先下載源碼文件,然後在傳到所在的linux系統下,如果你的linux系統處於聯網狀態下,也可以直接在系統內通過wget之類的下載命令將源碼包直接下載到linux系統下。

下載完成,把相應的軟件解包即可,針對下載軟件包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壓,解壓完畢後進入解壓生成的目錄中,在這個目錄下,一般都存在一個REDAME文件,這個文本文件非常重要,它詳細的介紹了這個軟件所能完成的功能、授權許可、安裝需求、安裝注意事項、安裝方式等等,由於linux各個版本的差異,以及安裝環境的不同,軟件的安裝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在安裝軟件前,一定要事先閱讀這個README文件,確保安裝的正確性。

1.2 分析安裝平台環境

在軟件包解壓完畢之後,我們進入源碼目錄,一般都會存在configure和README這麼兩個文件,README就是上面我們講到的,是對軟件的介紹和安裝說明;linux下軟件的安裝受到操作系統安裝環境的影響,比如某些軟件在安裝或者運行過程中需要調用操作系統本身的庫文件,或者需要運行系統的某個工具等等,但是系統中不存在這個庫文件或者這個工具沒有安裝,那麼安裝或者運行軟件就會失敗。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的出現,在安裝軟件的時候就需要分析操作系統環境,檢測當前系統是否擁有安裝軟件所需的所有文件和工具,如果系統缺少某個文件,就給出提示,直到滿足軟件的所有需求為止。這個就是configure文件的功能,configure文件一般是個可執行文件,可以在當前目錄下直接輸入“。/configure”進行軟件安裝的環境測試,如果提示缺少某些安裝包,就需要進行安裝,直到測試通過。通常的,源碼安裝都需要GCC或者CC編譯器,這些編譯器一般在安裝系統時定制安裝包中的開發工具選項下,其實這也是我們在第二章安裝linux系統中要求選擇開發工具包的原因所在。

此外,在執行configure分析軟件需求時,還可以在“。/configure”後面加上軟件的安裝路徑以及安裝所需的模塊等等一些選項,來定制用戶需要的軟件功能。

1.3 編譯安裝軟件

在驗證軟件安裝環境後,正式進入軟件的編譯步驟,在進行編譯前,首先了解下關於編譯的一些基礎知識。

在linux系統下,make是我們經常用到的編譯命令,無論是安裝軟件還是項目開發,都會經常用到編譯安裝命令,也就是make和make install,對於一個包含很多源文件的應用程序,使用make和makefile工具可以簡單快速的解決各個源文件之間復雜的依賴關系,同時,make工具還可以自動完成所有源碼文件的編譯工作,並且可以只對上次編譯後修改過的文件進行增量編譯,因此,熟練掌握了make和makefile工具之後,源碼安裝軟件就變的像windows下安裝軟件一樣簡單。

Makefile文件

make工具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過makefile文件來實現的,makefile文件是按照某種語法來進行編寫的,文件中定義了各個源文件之間的依賴關系,並說明了如何編譯源文件並生成可執行文件,它通過描述各個源程序之間的關系讓make工具自動完成編譯工作。

在linux系統下,習慣用Makefile替代makefile文件,我們在執行configure通過後,就會在當前目錄下生成這個文件,一般情況下在命令行輸入make時,make命令會默認去尋找當前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如果我們用其它文件作為makefile,就要在make命令選項後指定makefile文件,例如我們設定編譯規則文件為make_file,就需要使用以下命令指定:

[root@WEBServer ~]#make -f make_file

下面我們通過舉例了解下Makefile的編寫原則和內容。

例如有一個test程序,有三個源文件file1.c、file2.c、file3.c以及庫文件LS編譯生成,這三個源文件還分別包含了自己的頭文件1.h、2.h、3.h。通常,C編譯器將會輸出三個目標文件file1.o、file2.o、file3.o。假定file1.c和file3.c都要聲明用到一個apcs的文件,但是file2.c不用,也就是在file1.c和file3.c文件中都有類似“#include “apcs””的聲明。

下面這段代碼就是對test程序的描述:

1:#It is a example for describing makefile2:test: file1.o file2.o file3.o3:cc file1.o file2.o file3.o -LS -o test

4:file1.o: file1.c 1.h apcs

5:gcc -c file1.c

6:file3.o: file3.c 3.h apcs

7:gcc -c file3.c

8:file2.o: file2.c c.h

9:gcc -c file2.c

這個描述文檔其實就是一個makefile文件,第一行為注釋行,第二行指定test程序有file1.o、file2.o、file3.o鏈接生成,第三行描述了如何從test所依賴的文件建立可執行文件,接下來的第四、六、八行定義了三個目標文件和它們依賴的“.c”、“.h”和“apcs”文件。剩下的第五、七、九行定義了如何從目標依賴的文件生成可執行文件。

在了解Makefile文件結構後,我們就可以控制編譯的選項,定制自己所需的軟件功能。

接下來,我們只需在命令行輸入make命令,即可進入編譯階段,根據軟件源程序的大小和系統的硬件配置,編譯時間不定,編譯完畢,會在當前目錄以及子目錄下生成相應的可執行文件,接下來就進入最後的安裝軟件階段,在命令行輸入make install命令,開始安裝軟件,安裝進程會首先創建安裝目錄,如果我們沒有指定安裝的目錄,安裝程序默認會安裝在系統的/usr/local目錄下創建安裝目錄,然後將相應的文件和可執行程序從源碼目錄拷貝到安裝目錄下,這樣安裝就完畢了。

1.4 源碼安裝Apache Http server

下面我們通過源碼安裝apache,實例講解linux下源碼的安裝方式。

1. 下載解壓apache源碼

[root@WEBServer~]#mkdir /apache #在根目錄下創建一個apache目錄[root@WEBServer~]#cd /apache #切換到apache目錄[root@WEBServer apache]#wget \ #下載apache源碼》http://apache.mirror.phpchina.com/httpd/httpd-2.2.9.tar.bz2[root@WEBServer apache]#tar -jxvf httpd-2.2.9.tar.bz2 #解壓apache源碼[root@WEBServer apache]#ls #顯示解壓結果httpd-2.2.9 httpd-2.2.9.tar.bz2

2. 測試安裝環境

[root@WEBServer apache]#cd httpd-2.2.9 #切換到httpd-2.2.9目錄下[root@WEBServer httpd-2.2.9]#./configure --prefix=/opt/apache2.2.9 \》--enable-so \》--enable-mods-shared=most \

》--enable-proxy-balancer=shared \

》--enable-proxy-http=shared \

》--enable-proxy-ajp \

》--enable-rewrite

注意:上面我們指定apache的安裝目錄為/opt/apache2.2.9,同時指定需要編譯的apache模塊。

下面分別介紹這些模塊代表的含義,更詳細的請參看apache文檔。

l --enable-so選項:表示讓 Apache 可以支持DSO模式,這裡采用的是 Apache2.0以後的語法。如果你的Apache 是1.3版本,應改為“--enable-module=so”。

l --enable-mods-shared=most選項:表示動態編譯大部分常用的模塊,當然,也可以有選擇的加載一些模塊,most意思是只包含通常用的模塊,並且以動態加載模式加載。如果用的是 Apache1.3, 改為“--enable-shared=max”即可。

l --enable-proxy-balancer=shared選項:表示讓apache支持負載均衡功能,即動態的編譯apache的負載均衡模塊。

l --enable-proxy-http=shared選項:表示動態編譯apache的http代理模塊。

l --enable-proxy-ajp選項:表示動態編譯apache的proxy-ajp模塊。

l --enable-rewrite選項:讓apache支持地址重寫功能,即動態編譯apache的rewrite模塊。

3.編譯安裝軟件

[root@WEBServer httpd-2.2.9]#make

[root@WEBServer httpd-2.2.9]#make install安裝完畢,apache被安裝到/opt/apache2.2.9下,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使用apache軟件了。

二 RPM包方式安裝

2.1 RPM包管理工具介紹

RPM是Red Hat Package Manager的縮寫,本意就是Redhat軟件包管理,是最先由Redhat公司開發出來的linux下軟件包管理工具,由於這種軟件管理方式非常方便,逐漸被其它linux發行商所借用,現在已經成為linux平台下通用的軟件包管理方式,例如Fedora 、Redhat、suse、Mandrake等主流linux發行版本都默認采用了這種軟件包管理方式。

RPM包管理類似於windows下的“添加/刪除程序”但是功能卻比“添加/刪除程序”強大很多。在Linux的系統安裝光盤中,有很多以“.rpm”結尾的軟件包,這些包文件就是我們所說的RPM文件。每個RPM文件中包含了已經編譯好的二進制可執行文件,其實就是將軟件源碼文件進行編譯安裝,然後進行封裝,就成了RPM文件,類似與windows安裝包中的“.exe”文件。此外RPM文件中還包含了運行可執行文件所需的其它文件,這點也和windows下的軟件包類似,windows程序的安裝包中,除了“exe”可執行文件,還有其它依賴運行的文件。

RPM包管理方式的優點是:安裝簡單方便,因為軟件已經編譯完成打包完畢,安裝只是個驗證環境和解壓的過程。此外通過RPM方式安裝的軟件,RPM工具都會記錄軟件的安裝信息,這樣方便了軟件日後的查詢,升級和卸載。

RPM包管理方式的缺點是對操作系統環境的依賴很大,它要求RPM包的安裝環境必須與RPM包封裝時的環境相一致或相當。還需要滿足安裝時與系統某些軟件包的依賴關系,例如需要安裝A軟件,但是A軟件需要系統有B和C軟件的支持,那麼就必須先安裝B和C軟件,然後才能安裝A軟件。這也是我們在用RPM包方式安裝軟件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2.2 RPM包種類和命令

RPM包的封裝格式一般有兩種,分別是RPM和SRPM,SRPM包也是一種RPM,但是它包含了編譯時的源碼文件和一些編譯指定的參數文件,因而在使用的時候需要重新進行編譯,通常SRPM對應的RPM文件類似與“xxxxxxxx.src.rpm”格式。

下面我們講述一下兩種RPM包對應的文件名含義:

例如一個rpm文件:nxserver-2.1.0-22.i386.rpm其中“nxserver”表示軟件的名稱,“2.1.0”表示軟件的版本號,“22”表示軟件更新發行的次數,“i386”表示適合硬件的平台,最後的“.rpm”是rpm軟件包的標識。

一般的RPM封裝包的命名格式都有這五個部分組成,由於SRPM包是需要編譯才能使用的,因此沒有上面顯示項中對應的平台選項,其它與RPM包命令格式完全一樣。

對於RPM包的五個組成部分,我們下面介紹一些它們更詳細的含義和異同:

軟件名稱:是對軟件包的標識;

軟件的版本號:每個軟件都有自己的版本號,版本號可以說明軟件從開始到現在發行了多少了,軟件是否是新的等等。

軟件更新發行次數:由於一個版本的軟件在發行後可能出現bug或者漏洞,那麼就需要修復和重新封裝,每修復封裝一次,軟件的名稱就要更新一次。

適合的硬件平台:由於RPM包要在各種不同的linux硬件平台上使用,但是由於每個不同的硬件平台RPM打包封裝的參數也各不相同,這樣就出現了針對i386、i686、x86_64、noarch等的平台名稱標識。

i386指這個軟件包適用於intel 80386以後的x86架構的計算機。

i686指這個軟件包適用於intel 80686以後(奔騰pro以上)的x86架構的計算機。

x86_64指這個軟件包適用於x86架構64為處理器的計算機。

noarch表示這個軟件包與硬件構架無關,可以通用。

需要注意的是:i386軟件包可以在任意x86平台下使用,無論是i686或是x86_64的機器,相反,i686的軟件包不一定能在i386硬件上面使用,由於i686軟件包一般都是對cpu進行了優化,所有具有向後兼容性,但是不具有先前兼容的特性。

RPM軟件包標識:RPM軟件包標識用於指明此文件是rpm格式的文件,一般有兩種後綴標識,分別是以“.rpm”結尾和以“.src.rpm”結尾。

2.3 RPM工具的使用

RPM工具的使用分為安裝、查詢、驗證、更新、刪除等操作,下面我們分別介紹。

1. 安裝軟件包

命令格式:rpm -i [輔助選項] file1.rpm file2.rpm…。.fileN.rpm主選項說明:

-i:install的意思,就是安裝軟件。也可以使用“--install”。

參數說明:file1.rpm file2.rpm…。.filen.rpm是指定將要安裝RPM包的文件名,可以多個文件一起安裝。

輔助選項說明:這裡的選項很多,我們只列出常用選項,詳細解釋如下:

l -v:顯示附加信息。

l -h:安裝時輸出標記“#”。

l --test:只對安裝進行測試,並不實際安裝。

l --nodeps:不檢查軟件之間的依賴關系。加入此選項可能會導致軟件不可用。

l --force:忽略軟件包以及軟件沖突。

l --replacepkgs:強制重新安裝已經安裝的軟件包。

l --prefix:將軟件包安裝到由 指定的路徑下。

l --percent:以百分比的形式輸出安裝的進度。

l --excludedocs:不安裝軟件包中的說明文件l --includedocs:安裝軟件包,包含說明文件。

舉例:

(1)我們安裝ipvsadm-1.24-6.i386.rpm,使用下面命令:

[root@localhost ~]# rpm -ivh ipvsadm-1.24-6.i386.rpm執行結果如下:

warning:ipvsadm-1.24-6.i386.rpm: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44e181Preparing.。。 ############################ [100%]

1:ipvsadm ############################[100%]

(2)下面操作顯示了安裝gcc-3.4.4-2.i386.rpm包過程,在安裝過程中,出現了安裝包依賴問題,我們的處理過程是這樣的:

[root@server ~]# rpm -ivh gcc-3.4.4-2.i386.rpm執行結果如下:

warning: gcc-3.4.4-2.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42a60eerror: Failed dependencies:

glibc-devel 》= 2.2.90-12 is needed by gcc-3.4.4-2.i386Suggested resolutions:

glibc-devel-2.3.4-2.13.i386.rpm

這裡顯示在安裝gcc編譯器之前需要安裝glibc-devel包的支持,這個包詳細的版本是glibc-devel-2.3.4-2.13.i386.rpm,因此,我們需要先安裝這個軟件包。

[root@server ~]# rpm -ivh glibc-devel-2.3.4-2.13.i386.rpm執行結果如下:

warning: glibc-devel-2.3.4-2.13.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42a60eerror: Failed dependencies:

glibc-headers is needed by glibc-devel-2.3.4-2.13.i386glibc-headers = 2.3.4-2.13 is needed by glibc-devel-2.3.4-2.13.i386Suggested resolutions:

glibc-headers-2.3.4-2.13.i386.rpm

這裡又出現依賴關系,上面的錯誤提示是說安裝glibc-devel包需要先安裝glibc-headers軟件包,並且給出了安裝建議版本,於是我們就先安裝glibc-headers包。

[root@server ~]# rpm -ivh glibc-headers-2.3.4-2.13.i386.rpm執行結果如下:

warning: glibc-headers-2.3.4-2.13.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42a60eerror: Failed dependencies:

kernel-headers is needed by glibc-headers-2.3.4-2.13.i386kernel-headers 》= 2.2.1 is needed by glibc-headers-2.3.4-2.13.i386Suggested resolutions:

glibc-kernheaders-2.4-9.1.98.EL.i386.rpm

依然報錯,信息與上面相同,意思是說在安裝kernel-headers包之前,需要glibc-kernheaders包的支持,並且給出了建議版本,我們先安裝glibc-kernheaders包。

[root@server ~]# rpm -ivh glibc-kernheaders-2.4-9.1.98.EL.i386.rpm執行結果如下:

warning: glibc-kernheaders-2.4-9.1.98.EL.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42a60ePreparing.。。 ########################### [100%]

1:glibc-kernheaders ###################### [100%]

這次依賴終於解除了,按照相反的順序開始安裝,下面顯示安裝步驟。

[root@server ~]# rpm -ivh glibc-headers-2.3.4-2.13.i386.rpmwarning: glibc-headers-2.3.4-2.13.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42a60ePreparing.。。 ########################### [100%]

1:glibc-headers ######################## [100%]

[root@server ~]# rpm -ivh glibc-devel-2.3.4-2.13.i386.rpmwarning: glibc-devel-2.3.4-2.13.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42a60ePreparing.。。 ########################### [100%]

1:glibc-devel ######################## [100%]

[root@server ~]# rpm -ivh gcc-3.4.4-2.i386.rpmwarning: gcc-3.4.4-2.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42a60ePreparing.。。 ############################## [100%]

1:gcc ########################### [100%]

(3) 在上例中,如果我們在安裝gcc第一步加入“--nodeps”參數,gcc由於不檢查依賴關系,即可安裝成功:

[root@server ~]# rpm -ivh gcc-3.4.4-2.i386.rpm –nodeps執行結果如下:

warning: gcc-3.4.4-2.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42a60ePreparing.。。 ############################## [100%]

1:gcc ########################### [100%]

這裡加入了忽略依賴關系的參數,雖然可以安裝成功,但是我們不建議這麼做,因為這樣安裝的軟件很有可能是不可用的,或者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除非我們知道忽略依賴關系對軟件本身沒有影響的話,才可使用此參數。

(4)安裝xxxxxx.src.rpm的方法,這裡我們以my-package.src.rpm名稱為例,在redhat linux i386平台下進行介紹,常用的有兩種方法,操作步驟如下:

方法一:

1)執行rpm -i my-package.src.rpm

2) cd /usr/src/redhat/SPECS

3) rpmbuild -bp my-package.specs 一個和軟件包同名的specs文件。

4) cd /usr/src/redhat/BUILD/my-package/ 一個軟件包同名的目錄5) 。/configure 這一步和編譯普通的源碼軟件一樣,可以加上參數6) make7) make install

方法二:

1)執行rpm -i my-package.src.rpm

2)cd /usr/src/redhat/SPECS

前兩步和方法一相同

3)rpmbuild -bb my-package.specs 一個和軟件包同名的specs文件。

此時,在/usr/src/redhat/RPM/i386/ (這裡的路徑根據具體包的不同,也可能是i686、noarch等等)在這個目錄下,有一個或者兩個新的rpm包,這個是編譯好的二進制文件。

4)執行rpm -i new-package.rpm,安裝完成。

例如:利用xxxx.src.rpm格式的包安裝rsh軟件,操作方法如下:

[root@localhost ~]# rpm -i rsh-0.17-25.3.src.rpm[root@localhost ~]#cd /usr/src/redhat/SPECS/rsh.spec[root@localhost SPECS]#rpmbuild -bb rsh.spec[root@localhost SPECS]# cd /usr/src/redhat/RPMS/i386/rsh-0.17-25.3.i386.rpmrsh-debuginfo-0.17-25.3.i386.rpm

rsh-server-0.17-25.3.i386.rpm

[root@localhost i386]#rpm -ivh rsh-*

Preparing.。。 ############################ [100%]

1:rsh-server ########################## [ 33%]

2:rsh ############################## [ 67%]

3:rsh-debuginfo ######################## [100%]

[root@localhost i386]#

2. 查詢軟件包

命令格式:rpm -q [輔助選項] package1……packageN主選項說明:

-q:query的意思,也可以使用“--query”。

參數說明:package1……packageN為已經安裝的軟件包名稱。

輔助選項說明:

l -f:查詢操作系統中某個文件屬於哪個對應的rpm軟件包。

例如:

[root@localhost ~]# rpm -qf /bin/bash

bash-3.0-19.2

l -p:查詢以“.rpm”為後綴的軟件包安裝後對應的包名稱。

例如:

[root@server ~]# rpm -qp gcc-3.4.4-2.i386.rpmgcc-3.4.4-2從這裡的查詢可以得知,“gcc-3.4.4-2.i386.rpm”安裝到系統以後,對應的包名為gcc-3.4.4-2。

l -l:顯示軟件包中的所有文件列表。此選項後面跟軟件包安裝後對應的包名,切記不是以“.rpm”為後綴的rpm包。

例如:

[root@server ~]# rpm –ql gcc-3.4.4-2

/usr/bin/c89

/usr/bin/c99

/usr/bin/cc

/usr/bin/gcc

/usr/bin/gcov

………(以下省略)………

l -i:顯示軟件包的概要信息,例如軟件名稱、版本、適應平台、大小等等。此選項後面跟完整的包名,切忌不是以“.rpm”為後綴的rpm包。

例如:在得到一個軟件,安裝之前一般都需要看下軟件包有什麼內容,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root@server ~]# rpm -qi gcc-3.4.4-2.i386或者使用[root@server ~]# rpm -qpi gcc-3.4.4-2.i386.rpm這裡由於用到了“-p”選項,首先顯示出了安裝後的軟件包名,所以“-i”選項後可跟“.rpm”結尾的軟件包。

l -g:查詢系統有哪些軟件包屬於指定的類別,RPM工具根據軟件功能的不同,將軟件分了很多種類,分別如下,括弧內為注釋說明:

Amusements/Games (娛樂/游戲)

Amusements/Graphics(娛樂/圖形)

Applications/Archiving (應用/檔案)

Applications/Communications (應用/通訊)

Applications/Databases (應用/數據庫)

Applications/Editors (應用/編輯器)

Applications/Emulators (應用/仿真器)

Applications/Engineering (應用/工程)

Applications/File (應用/文件)

Applications/Internet (應用/因特網)

Applications/Multimedia (應用/多媒體)

Applications/Productivity (應用/產品)

Applications/Publishing (應用/印刷)

Applications/System (應用/系統)

Applications/Text (應用/文本)

Development/Debuggers (開發/調試器)

Development/Languages (開發/語言)

Development/Libraries (開發/函數庫)

Development/System (開發/系統)

Development/Tools (開發/工具)

Documentation (說明文檔)

System Environment/Base (系統環境/基礎)

System Environment/Daemons (系統環境/守護)System Environment/Kernel (系統環境/內核)System Environment/Libraries (系統環境/函數庫)System Environment/Shells (系統環境/接口)User Interface/Desktops (用戶界面/桌面)User Interface/X (用戶界面/X窗口)

User Interface/X Hardware Support (用戶界面/X硬件支持)例如:查看當前系統屬於“開發/調試器”類別的包有多少,使用以下命令:

[root@server ~]# rpm -qg “Development/Debuggers”lsof-4.72-1.1crash-4.0-2

sysreport-1.3.15-5

ltrace-0.3.36-2.EL4

strace-4.5.13-0.EL4.1

valgrind-2.2.0-5.EL4

valgrind-callgrind-0.9.9-1

gdb-6.3.0.0-1.63

pstack-1.2-6

l -d:顯示軟件包中的說明文件列表,RPM將軟件包中的文件分為三類,一類是配置文件,一類是說明文件,一類是可執行文件。後面跟完整的包名,切忌不是以“.rpm”為後綴的rpm包。

例如:查看file軟件包中的說明文件,使用以下命令:

[root@server108 cicro]# rpm -qd file-4.10-2/usr/share/doc/file-4.10/LEGAL.NOTICE/usr/share/doc/file-4.10/README

/usr/share/man/man1/file.1.gz

/usr/share/man/man3/libmagic.3.gz

/usr/share/man/man5/magic.5.gz

l -s:與“-l“選項類似,除了顯示軟件包中的所有文件列表信息,而且還顯示每個文件的狀態。RPM已安裝的軟件包中各個文件擁有四種狀態,分別是normal(正常狀態,表示文件沒有被其它軟件包修改過)、not installed(未安裝狀態,表示文件沒有安裝)、replaced(已替換狀態,表明此文件已經被其它軟件包修改替換過了)、net shared(網絡共享狀態,表示此文件處於網絡共享狀態)。

例如:查看ipvsadm-1.24-6包中每個文件的狀態,使用以下命令:

[root@localhost ~]# rpm -i --excludedocs ipvsadm-1.24-6.i386.rpm[root@localhost ~]# rpm -qs ipvsadm-1.24-6normal /etc/rc.d/init.d/ipvsadmnormal /sbin/ipvsadm

normal /sbin/ipvsadm-restore

normal /sbin/ipvsadm-save

not installed /usr/share/doc/ipvsadm-1.24not installed /usr/share/doc/ipvsadm-1.24/READMEnot installed /usr/share/man/man8/ipvsadm-restore.8.gznot installed /usr/share/man/man8/ipvsadm-save.8.gznot installed /usr/share/man/man8/ipvsadm.8.gz從上面可以看到,我們在安裝ipvsadm-1.24-6.i386.rpm的時候指定不安裝說明文檔,然後通過“-s”命令查看文件狀態時,軟件包的說明文檔狀態均為“not installed”。

l -R (或--requires):顯示軟件包所需的功能,所謂功能,可以是軟件包標識,也可以是共享動態庫文件等等,軟件包的依賴關系就是依靠功能來實現的,如果所需的功能不存在,則依賴關系一定得不到滿足,軟件安裝就會失敗。

l --provides:顯示軟件包提供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是動態庫文件,也可以是虛擬軟件的包名等等。

例如:查看nxclient-2.1.0-17.i386.rpm提供的功能,使用以下命令:

[root@localhost ~]# rpm -qp --provides nxclient-2.1.0-17.i386.rpmnxclient = 2.1.0-17可以看到這個軟件提供了nxclient的功能。

3. 驗證軟件包

驗證已經安裝的軟件包

校驗軟件包比較的是某軟件包安裝的文件和原始軟件包中的同一文件的信息是否一致。它校驗每個文件的大小、權限、MD5 值、類型、所有者、以及組群。

命令格式:rpm -V [輔助選項] package1……packageN主選項說明:

-V:verify的意思,也可以用“--verify”代替。此參數主要校驗已經安裝的軟件包內的文件和最初安裝時是否一致。

參數說明:package1……packageN 表示需要校驗的且已經安裝的軟件包名。

輔助選項說明:

l -p:驗證軟件包文件

例如:下面是驗證rsh包的安裝狀態,操作過程如下:

[root@localhost ~]# rpm -V rsh-0.17-25.3

package rsh-0.17-25.3 is not installed

[root@localhost ~]# rpm -Vp rsh-0.17-25.3.i386.rpmwarning: rsh-0.17-25.3.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2a6emissing /usr/bin/rcpmissing /usr/bin/rexec

missing /usr/bin/rlogin

missing /usr/bin/rsh

missing d /usr/share/man/man1/rcp.1.gz

missing d /usr/share/man/man1/rexec.1.gzmissing d /usr/share/man/man1/rlogin.1.gzmissing d /usr/share/man/man1/rsh.1.gz[root@localhost ~]# rpm -ivh rsh-0.17-25.3.i386.rpmwarning: rsh-0.17-25.3.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2a6ePreparing.。。 ########################### [100%]

1:rsh ######################## [100%]

[root@localhost ~]# rpm -Vp rsh-0.17-25.3.i386.rpmwarning: rsh-0.17-25.3.i386.rpm: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db2a6e[root@localhost ~]# rpm -V rsh-0.17-25.3#上面操作中,我們首先驗證rsh,可以知道rsh沒有在系統中安裝,接著我們安裝了rsh軟件包,再次查看rsh包狀態時,沒有任何輸出了,表示軟件包文件全部正常。

l -f:校驗文件在所屬的軟件包的狀態,此選項後面跟相應的文件名。

例如:檢查mysqlclient包中各個文件的狀態,我們的操作如下:

[root@localhost ~]# rpm -ql mysqlclient10-3.23.58-4.RHEL4.1/etc/ld.so.conf.d/mysqlclient10-i386.conf/usr/lib/mysql/libmysqlclient.so.10/usr/lib/mysql/libmysqlclient.so.10.0.0

/usr/lib/mysql/libmysqlclient_r.so.10

/usr/lib/mysql/libmysqlclient_r.so.10.0.0[root@localhost ~]# mv \》/usr/lib/mysql/libmysqlclient.so.10 /usr/lib/mysql/libmysqlclient.so.10.d[root@localhost ~]# rpm –V mysqlclient10-3.23.58-4.RHEL4.1missing /usr/lib/mysql/libmysqlclient_r.so.10[root@localhost ~]# rpm -Vf /usr/lib/mysql/libmysqlclient_r.so.10missing /usr/lib/mysql/libmysqlclient_r.so.10#這裡我們首先檢查了mysqlclient包中包含的所有文件,然後模擬刪除mysqlclient包中一個文件,然後查看這個文件的狀態,可以看到顯示為“missing”,如果我們通過“-Vf”選項檢查某個文件,沒有任何輸出時,表示這個文件狀態正常。

l -a:檢驗所有的軟件包。

l -g:檢驗所有屬於組的軟件包。

驗證未安裝的軟件包文件

發行的RPM格式的軟件包是否值得信任,是否損壞,我們可以通過RPM提供的選項進行驗證。RPM軟件包一般使用 Gnu 隱私衛士(或稱 GPG)來簽名,從而幫助使用者肯定下載軟件包的可信任性。

命令格式:rpm -K file1.rpm……fileN.rpm

主選項說明:

-K: checksig的意思,也可以用“--checksig”代替。這個選項用來檢查 RPM 軟件包文件的md5校驗和GPG簽名。

參數說明:file1.rpm……fileN.rpm表示需要校驗軟件包名。

例子:如果想要校驗某個軟件包是否被篡改或者是否損壞,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檢查:

[root@localhost ~]# rpm -K nxserver-2.1.0-22.i386.rpmnxserver-2.1.0-22.i386.rpm: md5 OK這裡的“md5 OK”表示文件在下載中沒有被損壞或者沒有被篡改。即這個文件是安全的。

[root@localhost ~]# rpm -K ipvsadm-1.24-6.i386.rpmipvsadm-1.24-6.i386.rpm: (SHA1) DSA sha1 md5 (GPG) NOT OK (MISSING KEYS: GPG#443e1821)上面的輸出表示這個軟件沒有被授權簽名,在安裝未被linux發行商授權的軟件包時,請務必謹慎,因為這些軟件包內可能包含有害的代碼。

4. 更新軟件包

命令格式:rpm -U [輔助選項] file1.rpm……fileN.rpm主選項說明:

-U:upgrade的意思,可以使用“--upgrade”代替。

參數說明:file1.rpm……fileN.rpm表示需要升級的rpm文件包。

輔助選項說明:

--oldpackage 表示允許“升級”到一個老版本,即軟件版本降級。

其它選項與安裝RPM軟件包輔助參數完全相同,這裡不再講述。

例子:我們將rsh從rsh-0.17-25.3升級到rsh-0.17-37.el5,步驟如下:

[root@localhost ~]# rpm -q rsh

rsh-0.17-25.3

[root@localhost ~]# rpm -Uvh rsh-0.17-37.el5.i386.rpmwarning: rsh-0.17-37.el5.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37017186Preparing.。。 ######################### [100%]

1:rsh ########################### [100%]

[root@localhost ~]# rpm -q rsh

rsh-0.17-37.el5

5. 刪除軟件包

命令格式:rpm -e [輔助選項] package1……packageN主選項說明:

-e:erase的意思,也可以用“--erase”代替。

參數說明:package1……packageN表示已經安裝的軟件包名稱。

輔助選項說明:

l --test:只執行刪除的測試。

l --nodeps:不檢查依賴性。

舉例:

(1) 刪除rsh軟件包,使用以下命令:

[root@localhost ~]# rpm -q rsh

rsh-0.17-37.el5

[root@localhost ~]# rpm -e rsh-0.17-37.el5[root@localhost ~]# rpm -q rshpackage rsh is not installed

(2)刪除gcc軟件包,但是存在依賴關系,操作過程如下:

[root@server ~]# rpm -e gcc

error: Failed dependencies:

gcc = 3.4.4-2 is needed by (installed) gcc-c++-3.4.4-2.i386gcc = 3.4.4-2 is needed by (installed) gcc-g77-3.4.4-2.i386gcc = 3.4.4-2 is needed by (installed) gcc-java-3.4.4-2.i386gcc = 3.4.3 is needed by (installed) libtool-1.5.6-4.EL4.1.i386gcc is needed by (installed) systemtap-0.4-0.EL4.i386這裡又出現了刪除依賴性了,根據上面的提示可知,要刪除gcc軟件包,必須刪除與gcc相互依賴的五個軟件包,這個操作要非常慎重,除非知道刪除後對系統沒有影響,否則一定不要盲目執行刪除操作,因為這樣可能導致系統的崩潰。

其實我們也可以加入“--nodeps”參數,忽略依賴關系,但是這樣可能會導致相關依賴軟件的不可用。

三、二進制軟件安裝方式

Linux下二進制格式的軟件是指事先已經在各種平台編譯安裝好相關軟件,然後壓縮打包,在安裝時只需解壓或者執行安裝可執行文件即可。這種軟件發行格式類似與windows系統,這樣做的原因是保護源代碼程序不對外洩露,保護知識產權。二進制軟件包的優點是安裝簡單、容易,缺點是缺乏靈活性,相應的軟件包執行在對應平台下安裝,離開這個環境軟件就無法運行。

二進制軟件包提供了很多類型的打包方式,最常見的就是我們上節講到的RPM格式的包,還有以“*.tar.gz、*.tgz、*.bz2“等形式的二進制軟件包,最後還有一個就是提供安裝程序進行安裝的二進制軟件包。下面分別介紹:

3.1 安裝“*.tar.gz、*.bz2”二進制軟件包

這種格式的軟件包,安裝其實就是簡單的解壓過程,根據不同的軟件打包格式,我們用相應的解壓命令解壓即可。

對於*.tar.gz軟件格式解壓:tar –zxvf xxxxxx.tar.gz對於*.bz2軟件格式解壓: tar -jxvf xxxxxx.tar.gz這類軟件的卸載,對於解壓後只有單一目錄的軟件,可以直接刪除對應軟件目錄即可,如果解壓後文件分散在幾個目錄中,需要一一手動刪除目錄。

例如:我們常用的應用服務器容器tomcat軟件就是基於這種打包壓縮格式發行的。我們只需下載後解壓即可完成安裝,如果需要卸載,直接刪除對應的tomcat目錄即可。

3.2 提供安裝程序的軟件包

這種軟件包都提供了安裝腳本或者安裝向導程序,只需在下載此類軟件包後解壓,然後進入安裝目錄,找到類似的setup、install、install.sh之類的可執行文件運行即可,然後根據提示(比如安裝路徑,參數設置等等)進行相應的設置,接著安裝就自動完成。

這類軟件的卸載也提供了相應的卸載腳本或者卸載向導,根據提示即可完成軟件卸載。

例如:經常使用的sun jdk就是這種安裝方式,從網絡下載下來的jdk是個二進制可執行文件,首先設置文件的可執行權限(例如chmod 755 jdk1.6.0_07.bin,權限操作本書後面會有詳細講述) ,然後運行軟件(也即是。/ jdk1.6.0_07.bin)即可完成安裝。安裝完成會在當前目錄產生一個對應的jdk程序目錄。

Linux下一些大型的軟件安裝,比如weblogic、oracle等軟件都提供了安裝向導程序,用戶可以根據安裝提示,順利完成此類軟件的安裝。

上面就是Linux系統安裝軟件的方法介紹了,如果你習慣了windows系統,那麼在使用Linux系統的時候多少會有些不適應,習慣後安裝Linux軟件也沒有那麼難了。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