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綜合 >> Linux資訊 >> Linux業界 >> 魏鋒:為政府支持開源軟件叫好

魏鋒:為政府支持開源軟件叫好

日期:2017/2/27 11:11:08   编辑:Linux業界

根據人民網的報道《“開源軟件”知識產權研究報告出台》,這篇報告應該是今年8月23日發表的,旋即在業內引起諸多爭論,包括一些知名人士在內都對該報告提出了異議。有關於此的新聞此前曾經浏覽了一下,當時也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不久前有個同事把報告給打印了出來,讀完之後,禁不住想炒炒這盤冷飯,目的無非是想澄清一些問題。

  開源軟件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觸及了一些公司的利益,但是不能憑這一點就說人家是拿了美元才寫這份報告的。軟件的價值,特別是非內容的軟件,除了功能面、性能面之外,更大程度上取決於用戶數量的多少。事實上商業軟件非常容易形成壟斷,在某一個領域往往只能有一個或兩個產品能夠存續下來,其余的廠商要麼轉戰其他細分市場(行業應用),要麼跟在領導廠商屁股後面做解決方案。君不見,Office除了MS Office還有幾個替代品?CAD除了AutoCAD還有幾個競爭對手?因為一些特性一旦成為標准,或者事實上的標准,或者說一旦為用戶所習慣,就具有了客觀意義上的慣性。這種慣性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非平滑的過渡會造成高額的遷移成本。通用軟件廠商一般都是國際化運營的,軟件還不同於硬件,本地化的成本要低得多。誠然如報告所談到的,軟件的研發投入成本很高,只能是靠一款或幾款成功的軟件來彌補其它產品線的損失,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然而,如果廠商通過成功軟件來攫取巨額壟斷利潤,甚至還冠以“保護知識產權”的美名的時候,“百花齊放”、“健康的多元化市場”的夢想也就成了烏托之邦。事物總是在矛盾中取得平衡,開源軟件特別是自由軟件的出現有效地遏制了軟件帝國的蔓延之勢,但即便如此,開源軟件也無法全部替代商業軟件,它也並沒有要徹底排斥商業軟件,更何況開源運動的推進還需要企業的參與。與早期的孤立的、自發的開源運動不同,後期IBM、Intel、Sun、Novell等傳統IT巨擎的加入讓當初的星星之火有了如今的燎原之勢。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開源軟件與商業軟件共生共榮、此消彼長、你進我退的局面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

  一方面出於扶植本國軟件產業的考慮,一方面出於打破處於劣勢地位的競爭局面的需要,不光中國政府,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府,包括歐盟、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都對開源軟件抱有積極的支持態度。據荷蘭的Maastricht大學對歐洲12國的調查情況顯示,約有49%的地方政府使用免費(自由)和開源軟件(FLOSS),而且這種應用還在進一步增長。尤其是法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已經通過立法規定政府必須使用開源軟件。在澳大利亞,開源軟件解決方案在政府部門的應用增長迅速。目前,澳大利亞退伍軍人事物部、Centrelink和氣象局等部門都在采用開源軟件解決方案。采用開源軟件計劃的其它政府機構還包括衛生與福利局和政府信息管理辦公室。亞洲的日本和韓國政府都十分重視推廣應用開源軟件,並將Linux系統列入政府采購的一攬子計劃,在韓國,政府還專門撥款30億韓元來推動開源軟件在政府部門中的普及。筆者在其他文章中提起過,開源軟件具有技術價值、應用價值和管理價值。且不說技術人員讀到開放的源代碼對自己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多少益處,單就應用價值而言,如果不是Linux在服務器領域取得節節勝利,如果不是Linux桌面做得虎虎生氣,我想具有壟斷地位的公司不會自覺地坐到降價的談判桌上。

  對政府當“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說法當然沒有疑問,然而對“避免直接干預市場”的理論卻是打死也不敢恭維。須知,自羅斯福新政以來,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就壽終正寢了,沒有一個政府任憑經濟運行自生自滅,大都把市場置於必要的調控和監管之下,通過有效的疏導讓經濟盡量向著期望的方向發展。市場經濟的大忌恐怕不是“直接干預市場”,而是避免直接參與競爭——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當然在一些企業不太願意投資的公共項目上,政府也只能身先士卒、披甲上陣。所以,報告中菲薄政府對開源軟件的支持的說法在經濟學上是根本站不住腳的,有悖常識。

  正如一些智者所指出的那樣,開源軟件對中國而言是個難得的機遇。

  首先,一些開源軟件精巧的架構設計和高質量的代碼對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素養有著非凡的意義,更不要說直接參與開源項目的開發所能得到的鍛煉機會。而這些好處在商業軟件的運行模式下無異於癡人說夢。更何況,開源軟件的開放性允許我們在其基礎上做一些衍生開發,比完全從頭開發不但要來得快,而且風險也大為降低。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是要遵守人家的授權協議。

  應用價值自不必說,就是指其在商業環境中所發揮的作用。筆者斷言,開源軟件的應用將為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信息化開辟第三條道路。只要有了應用,只要有了需求,所謂開源軟件企業(以服務為主要業務形態)不具備成熟的商業模式的說法自然不攻自破。需求推動著產業的發展,開源軟件最大的應用市場肯定是在中國,因此開源軟件企業的商業模式上的突破也必然在中國產生。以開源軟件產權歸屬不明、面臨嚴峻的軟件專利的威脅等說法來恫嚇懵懂的用戶有些顯得別有用心。眾所周知,自由軟件摒棄了傳統商業軟件中的授權費(Royalty)的概念,從一己開始,將代碼與公眾共享,一傳十、十傳百,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開辟了開源運動的大好形勢。在自由軟件的詞典裡,產權屬於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由的火種能否得以延續,因為它本來就是反諷地使用了Copyleft一詞,而不是報告中所強調的Copyright。報告還擔心“原始許可證頒布者單方面撤銷或者修改許可證”,我看這種“FUD”(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即害怕、莫須有、懷疑)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假使真的出現這種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人,除了為開源社區所唾棄和為道德所譴責之外,別人還可以繼續在其歷史版本上進行開發,因為授權協議的更改也只能是對將來版本有效。這就是自由的價值!至於軟件專利,雖然在美國實施軟件專利制度,但是並沒有為大多數國家所接受,就連歐盟也在不久前的會議上否定了軟件專利的可行性。美國的軟件專利制度也是漏洞百出,招來公眾不少的質疑。最初意在保護工業產權的專利制度到底是否適用於軟件?軟件專利能否在激勵創新和保障產業發展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還沒有找到答案。從我國的情況來看,作為一個軟件產業相對落後的國家,缺乏利用專利保護軟件產權的內在動力。因此,軟件專利問題尚構不成開源軟件不可用的充分條件。

  隨著開源軟件應用的深入,會在開發團體(開源社區或企業)周圍形成一個相互嚙合的產業生態環境,分別從事咨詢、技術支持、定制開發、維護管理等等的企業共存於此中。正是因為軟件應用尚未形成市場氛圍,信息化水平的低下才導致了人們要麼認識不足要麼低估軟件的價值,“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有先把中國企業用信息化的手段武裝起來才能真正形成一個 知識產權保護的友好環境。否則如此高額的信息化成本足以讓絕大多數企業望而卻步,滑入盜版的泥沼也是無奈之舉。引導企業通過“第三條路”走向信息化的康莊大道,無論對政府也好,對軟件廠商也好,都不失為促進軟件產業發展、改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提高企業 競爭力的一條捷徑。

  開源項目中的團隊合作精神,借助於工具對分布於全球各地的虛擬團隊的管理方式都是值得稱道和學習的,對於提高企業的軟件項目管理能力、降低軟件開發風險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此為開源軟件的管理價值。

  有人擔心開源軟件的發展會給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因素。誠然,開源軟件會在市場中分一杯羹,但是更要的是把市場做大,讓企業嘗到信息化的甜頭,引導企業加大對IT的投入,而不是盯住眼前僅有的一塊市場。中國的軟件企業以前是被國外強人打得沒處跑,躲到政府媽媽的懷裡討奶吃。現在應該把孩子放到自然環境中去,放到競爭的環境中去。隨著開源軟件服務業的崛起,IT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數量都會有所提高,伴隨著開源軟件價值的釋放和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改善,我相信中國的軟件企業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從這個意義上講,開源軟件不是軟件產業的敵人,而恰恰是難得的良師诤友。開源軟件會替代一些軟件,但是這些被替代者要麼是 性價比不當,要麼就是些弱不禁風、沒有什麼競爭力的噱頭。

  結論就是,現在的問題不是政府應不應該支持開源軟件,而是如何更好地支持它。目前支持的力度太小,支持的范圍太窄,支持的方式也不夠多、不夠好。光靠單純的政府采購和直接資金扶持還不夠,甚至可以說這些方法並不是非常奏效,有些時候反而保護了落後。應該從應用著手構建開源軟件生態環境,加大開源軟件可用性的宣傳,努力引導企業自覺地應用開源軟件,除了Linux之外鼓勵全面嘗試應用開源軟件。此外,應該加大相關公共項目上的投入,比如加強開源軟件的教育和培訓,培養和扶植中國的開源社區,強化開源軟件可用性評測等等。如此一來,直接受益的就是廣大的中小型企業,跟著就是軟件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總之,應該為政府支持叫好、喝彩,而不是酸溜溜地潑冷水,或者扭扭捏捏地說風涼話。有作為的企業應該看到產業的發展趨勢,順應潮流,不畏競爭,敢於擔當,勇於開拓。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