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基礎 >> Linux教程 >> Linux磁盤分區指令

Linux磁盤分區指令

日期:2017/2/28 14:24:47   编辑:Linux教程

1. fdisk [-l] 裝置名稱:查看磁盤分區情況,或進行磁盤分區,參數:

-l:輸出後面接的裝置所有的partition內容。若僅有fdisk –l時,則系統將會把整個系統內能夠搜尋的裝置的partition都列出來。

該指令執行後,只需在for help:後輸入m,即可查看各參數的意義。

2. mkfs [-t 文件系統格式] 裝置文件名:格式化文件系統,參數:

1)-t:可以接文件格式,例如ext3,ext2,vfat等。

3. mke2fs [-b block大小][-i block大小] [-L 標頭] [-cj] 裝置:創建文件系統的指令參數,

1)-b:可以設定每個block的大小,目前支持1024,2048,4096bytes三種;

2)-i:多少容量給予一個inode

3)-c檢查磁盤錯誤,僅下達一次-c時,會進行快速讀取測試,如果下達兩次-c –c的話,會測試讀寫,有點慢

4)-L:後面可以接標頭名稱。

5)-j:本來mke2fs是EXT2,加上-j後,會主動加入journal而成為EXT3

4. fsck [-t 文件系統][-ACay] 裝置名稱:檢查與修正文件系統,只有root權限才可以使用該指令,參數:

1)-t:文件系統的類型,ext3等,現在linux會自動通過superblock分析文件系統,因此一般不需要這個選項

2)-A:依據/etc/fstab的內容,將需要的裝置掃描一次,通過開機過程就會執行該指令

3)-a:自動修復檢查到的有問題的扇區,

4)-y:與-a類似,但是某些filesystem僅支持-y這個參數

5)-C:可以在檢驗的過程中,使用這個直方圖來顯示目前的進度

另外對於ext2、ext3文件系統還有:

6)-f:強制檢查,一般來說如果沒有發現任何不干淨的標注,不會主動進入細部檢查的,如果想強制進入細部檢查,加上該參數即可

7)-D:針對文件系統下的目錄進行優化。

這個指令必須卸載掉設備後才能執行,如果對已掛載的設備執行該指令,系統就掛掉了

5. badblocks [-svw] 裝置名稱:檢查硬盤或軟盤扇區有沒有壞軌的指令,參數:

1)-s:在屏幕上列出進度

2)-v:可以在屏幕上看到進度

3)-w:使用寫入的方式來測試,建議一般不要使用此參數,尤其是待檢查的裝置已有檔案時。

6. mount [-al] [-t 文件系統][-L label名稱] [-o 額外選項] [-n] 裝置文件名掛載點:將設備掛載到指定的目錄,參數:

1)-a:依據配置文件/etc/fstab的數據將所有未掛載的磁盤掛載上來

2)-l:單純的輸入mount會顯示目前掛載的信息,加上-l後可增列Label名稱

3)-t:加上文件系統類型種類指定欲掛載的類型

4)-n:在默認情況下,系統會將實際掛載的情況試試寫入/etc/mtab中,以利於其他程序的運作,但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單機模式)為了避免問題,會可以不寫入,此時就得要使用這個-n的選項了

5)-L:系統除了利用裝置文件名(/dev/hd6)之外,還可以利用文件系統的標頭名稱(Label)來進行掛載。最好為你的文件系統取一個獨一無二的名稱

6)-o:後面可以接一些掛載時額外加上的參數!比如說賬號,密碼,讀寫權限等:

ro,rw:掛載文件系統稱為只讀或可擦寫

async,sync此文件系統是否使用同步寫入或異步寫入的內存機制,默認是異步

auto,noauto:允許此partition以mount –a自動掛載

dev,nodev:是否允許此partition上可以建立檔案

suid,nosuid:是否允許此partition含有suid/sgid的文件格式

exec,noexec:是否允許此partition上擁有可執行binary檔案

user,nouser:是否允許此partition讓任何使用者執行mount,一般mount只能root可以運行,但下達user參數後,則可以讓一般用戶也能夠對此partition進行mount

defaults:默認值為: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

remount:重新掛載,

通常情況下,這些參數不需要指定,系統會根據superblock自動獲取

mount –-bind 源目錄目標目錄:將某個目錄掛載到其他目錄中去,其兩個目錄的inode節點相同。

7. umount [-fn] 裝置文件名或掛載點:卸載裝置,目錄,參數:

1)-f:強制卸除,可用在類似網絡文件系統無法讀取的情況下

2)-n:不更新/etc/mtab/情況下卸除

8. mknod 裝置文件名 [bcp][Major][Minor]:選項參數:

1) b:設定裝置成為一個周邊存儲設備檔案,例如硬盤等

2) c:設定裝置名稱成為一個周邊輸入設備檔案,例如鼠標/鍵盤等

3) 設定裝置名稱成為一個FIFO檔案。

9. e2label 裝置名稱新的Label名稱:改變文件系統標頭名稱

10. tune2fs [-jlL] 裝置代號:轉換文件系統類型,參數:

1)-l:類似dumpe2fs –h的功能,將superblock內的數據讀出來

2)-j:將ext2的文件系統轉換為ext3文件系統

3)-L:類似e2label的功能,可以修改文件系統的label名稱

11. hdparm [-icdmXTt] 裝置名稱:調整硬盤參數,只對接口為IDE的硬盤起作用,參數:

1)-i:將核心偵測到的硬盤參數顯示出來

2)-c:設定 32-bit存取模式。這個32位是存取模式指的是硬盤與PCI接口之間傳輸的模式,而硬盤本身是依舊以16位模式存儲的。

3)-d:設定是否啟用dma模式,-d1為啟用,-d0為取消

4)-m:設定同步讀取多個sector的模式,一般來說,設定此模式,可以降低系統因為讀取磁盤而損耗的效能,不過,WD的硬盤則不怎麼建議設定此值,一般來說,設定為16/32是優化,不過,W/D建議值是4/8.這個值得最大值可以利用hdparm –I /dev/had輸出的MaxMultSect來設定,一般如果不曉得,設定16是比較合理的。

5)-X:設定UtraDMA的模式,一般來說,UDMA的模式值加64即為設定值,並且,硬盤與主板芯片必須同步,所以,取最小的那個,一般來說:

33 MHz DMA mode 0~2(X64~66)

66 MHz DMA mode 3~4(X67~68)

100 MHz DMA mode 5(69)

如果你的硬盤上面顯示的是UTA 100以上的,那麼設定X69也不錯。

-T:測試暫存區cache的存取效能

-t:測試硬盤的實際存取效能。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