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Unix知識 >> 關於Unix >> Linux路由表的結構與算法分析

Linux路由表的結構與算法分析

日期:2017/2/28 11:18:59   编辑:關於Unix


原貼:
廣東省LINUX公共服務技術支持中心

Linux路由表的結構與算法分析


黃日文
路由是網絡棧的核心部分。路由表本身的設計很大情度上影響著路由的性能,並且好的設計能減少系統資源的消耗,這兩方面尤其體現在路由表的查找上。目前的內核路由存在兩種查找算法,一種為HASH算法,另一種為LC-trie算法,前者是目前內核使用的缺省算法,而後者更適用在超大路由表的情況,它在這種情況提高查找效率的同時,大大地增加了算法本身的復雜性和內存的消耗。綜上,這兩種算法各有其適用的場合,本文分析了基於2.6.18內核路由部分的代碼在HASH算法上路由表結構的實現,並且在文章最後給出了一個簡單的策略路由的應用。
一、路由表的結構
為了支持策略路由,Linux使用了多個路由表而不是一個,即使不使用策略路由,Linux也使用了兩個路由表,一個用於上傳給本地上層協議,另一個則用於轉發。Linux使用多個路由表而不是一個,使不同策略的路由存放在不同的表中,有效地被免了查找龐大的路由表,在一定情度上提高了查找了效率。
路由表本身不是由一個結構表示,而是由多個結構組合而成。路由表可以說是一個分層的結構組合。在第一層,它先將所有的路由根據子網掩碼(netmask)的長度(0~32)分成33個部分(struct fn_zone),然後在同一子網掩碼(同一層)中,再根據子網的不同(如10.1.1.0/24和10.1.2.0/24),劃分為第二層(struct fib_node),在同一子網中,有可能由於TOS等屬性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路由,這就是第三層(struct fib_alias),第三層結構表示一個路由表項,而每個路由表項又包括一個相應的參數,如協議,下一跳路由地址等等,這就是第四層(struct fib_info)。分層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使路由表的更加優化,邏輯上也更加清淅,並且使數據可以共享(如struct fib_info),從而減少了數據的冗余。
圖1為一個路由表的總體結構。自上而下由左向右看,它首先為一個fib_table結構指針的數組,它被定義為:
每個fib_table結構在內核中表示一個路由表:
圖1(引自[1])
這個結構中包括這個表的ID,以及主要的一些用於操作路由表的函數指針,這裡我們只關心最後一個域――tb_data[0],這是一個零長的數組,它在內核中也較為常見,它表示
指向這個結構的末尾。由圖1可以看到,這個結構的末尾接著便是一個struct fn_hash結構,這個結構是隨著fib_table結構一起分配的,所以fib_table->tb_data就是fn_hash。
這個fn_zone域就是我們上面提前的結構,用於將路由根據子網掩碼的長度分開成33個部分,其中fn_zones[0]用於默認網關。而fn_zone_list域就是將正在使用的fn_zone鏈成一個鏈表。接著再深入到struct fn_zone結構中:
這個結構中有兩個域比較重要,一個為fz_hash域,它指向一個HASH表的表頭,這個HASH的長度是fz_divisor。並且這個HASH表的長度是可變的,當表長達到一個限定值時,將重建這個HASH表,被免出現HASH沖突表過長造成查找效率降低。
為了提高查找的效率,內核使用了大量的HASH表,而路由表就是一個例子。在圖1中可以看到,等長子網掩碼的路由存放在同一個fn_zone中,而根據到不同子網(fib_node)的路由鍵值(fn_key),將它HASH到相應的鏈表中。
這個鍵值其實就是這個子網值了(如10.1.1.0/24,則子網值為10.1.1),得到這個鍵值通過n = fn_hash()函數HASH之後就是這個子網對應的HASH值,然後就可以插入到相應的fz_hash[n]鏈表中了。沖突的fib_node由fn_hash域相鏈,而fn_alias則是指向到達這個子網的路由了。
當到達這個子網的路由由於TOS等屬性的不同可存在著多個路由時,它們就通過fib_alias中fa_list域將這些路由表項鏈成一個鏈表。這個結構中的另一個域fa_info指向一個fib_info結構,這個才是存放真正重要路由信息的結構。
這個結構裡面是一個用於路由的標志和屬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域是fib_nh[0],在這裡,我們再次看到了零長數組的應用,它是通過零長來實現變長結構的功能的。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定長的fib_info結構,但是在這個結構末尾,我們需要的fib_nh結構的個數是不確定的,它在運行時確定。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這種結構組成,在運行時為fib_info分配空間的時候,同時在其末尾分配所需的若干個fib_nh結構數組,並且這個結構數組可以通過fib_info->fib_nh[n]來訪問,在完成fib_info的分配後將fib_nhs域置為這個數組的長度。
另一方面,fib_info也是HASH表的一個應用,結構中存在著兩個域,分別是fib_hash 和fib_lhash,它們都用於HASH鏈表。這個結構在完成分配後,將被用fib_hash域鏈入fib_info_hash表中,如果這個路由存在首選源地址,這個fib_info將同時被用fib_lhash鏈入fib_info_laddrhash表中。這樣,就可以根據不同目的實現快速查找了。
Struct fib_nh也是一個重要的結構。它存放著下一跳路由的地址(nh_gw)。剛剛已經提到,一個路由(fib_alias)可能有多個fib_nh結構,它表示這個路由有多個下一跳地址,即它是多路徑(multipath)的。下一跳地址的選擇也有多種算法,這些算法都是基於nh_weight,nh_power域的。nh_hash域則是用於將nh_hash鏈入HASH表的。
二、路由的查找
路由的查找速度直接影響著路由及整個網絡棧的性能。路由的查找當然首先發生在路由緩存中,當在緩存中查找失敗時,它再轉去路由表中查找,這是本文所關注的地方。
上一節已經詳細地描述了路由表的組成。當一個主要的IP層將要發送或接收到一個IP數據包時,它就要調用路由子系統完成路由的查找工作。路由表查找就是根據給定的參數,在某一個路由表中找到合適的下一跳路由的地址。
上面已提到過,當一個主機不支持策略路由時,它只使用了兩個路由表,一個是ip_fib_local_table,用於本地,另一個是ip_fib_main_table,用於接發。只有在查找ip_fib_local_table表時沒有找到匹配的路由(不是發給本地的)它才會去查找ip_fib_main_table。當一個主機支持策略路由時,它就有可能存在著多個路由表,因而路由表的選擇也就是查找的一部分。路由表的選擇是由策略來確定的,而策略則是由應用(用戶)來指定的,如能過ip rule命令:
如上,第一條命令創建了基於源地址路由的一條策略,這個策略使用了RT1這個路由表,第二條命令創建了基於數據包入口的一個策略,這個策略使用了RT2這個路由表。當被指定的路由表不存在時,相應的路由表將被創建。
第二步就是遍歷這個路由表的fn_zone,遍歷是從最長前綴(子網掩碼最長)的fn_zone開始的,直到找到或出錯為止。因為最長前綴才是最匹配的。假設有如下一個路由表:
它會先找到第二條路由,然後選擇10.1.0.1作為下一跳地址。但是,如果由第二步定位到的子網(fib_node)有多個路由,如下:
到達同一個子網有兩個可選的路由,僅憑目的子網無法確定,這時,它就需要更多的信息來確定路由的選擇了,這就是用於查找路由的鍵值(struct flowi)還包括其它信息(如TOS)的原因。這樣,它才能定位到對應一個路由的一個fib_alias實例。而它指向的fib_info就是路由所需的信息了。
最後一步,如果內核被編譯成支持多路徑(multipath)路由,則fib_info中有多個fin_nh,這樣,它還要從這個fib_nh數組中選出最合適的一個fib_nh,作為下一跳路由。
三、路由的插入與刪除
路由表的插入與刪除可以看看是路由查找的一個應用,插入與刪除的過程本身也包含一個查找的過程,這兩個操作都需要檢查被插入或被刪除的路由表項是否存在,插入一個已經存在的路由表項要做特殊的處理,而刪除一個不存在的路由表項當然會出錯。
下面看一個路由表插入的例子:
這個命令在內核中建立一條新的路由。它首先查找路由表RT3中的子網掩碼長為24的fn_zone,如果找不到,則創建一個fn_zone。接著,繼續查找子網為10.0.1的fib_node,同樣,如果不存在,創建一個fib_node。然後它會在新建一個fib_info結構,這個結構包含2個fib_nh結構的數組(因為有兩個nexthop),並根據用戶空間傳遞過來的信息初始化這個結構,最後內核再創建一個fib_alias結構(如果先前已經存在,則出錯),並用fib_nh來創始化相應的域,最後將自己鏈入fib_node的鏈中,這樣就完成了路由的插入操作。
路由的刪除操作是插入操作的逆過程,它包含一系列的查找與內存的釋放操作,過程比較簡單,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四、策略路由的一個簡單應用
Linux系統在策略路由開啟的時候將使用多個路由表,它不同於其它某些系統,在所有情況下都只使用單個路由表。雖然使用單個路由表也可以實現策略路由,但是如本文之前所提到的,使用多個路由表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特別在一個大型的路由系統中。下面只通過簡單的情況說明Linux下策略路由的應用。
如圖2,有如下一個應用需求,其中網關服務器上有三個網絡接口。接口1的IP為172.16.100.1,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網關gw1為a.b.c.d,172.16.100.0/24這個網段的主機可以通過這個網關上網;接口2的IP是172.16.10.1,子網掩碼同接口一,網關gw2為e.f.g.h,172.16.10.0/24這個網段的主機可以通過這個網關上網;接口0的IP為192.168.1.1,這個網段的主機由於網絡帶寬的需求需要通過e.f.g.h這個更快的網關路由出去。
圖 2
步驟一:設置各個網絡接口的IP,和默認網關:
其它接口IP的設置和第一個接口一樣,這時,如果沒有其它設置,則所有的數據通過這個默認網關路由出去。
步驟二:使子網172.16.10.0/24可以通過gw2路由出去
步驟三:添加一個路由表
步驟四:使用策略路由使192.168.1.0/24網段的主機可以通過e.f.g.h這個網關上網
步驟五:刷新路由cache,使新的路由表生效
這樣就可以實現了以上要求的策略路由了,並且可以通過traceroute工具來檢測上面的設置是否能正常工作。
參考資料:
[1] Understanding Linux Network Internals ,Christian Benvenuti
[3]http://heuristic.kaist.ac.kr/paper/full-paper/24.%20IP%20Lookup%20Table%20Design%20Using%20LC-Trie%20with%20Memory%20Constraint.pdf
[4] iproute2 man page
[5] iptables howto
原貼:
廣東省LINUX公共服務技術支持中心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