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Unix知識 >> 關於Unix >> UNIX操作系統概述及基本知識

UNIX操作系統概述及基本知識

日期:2017/2/28 11:29:31   编辑:關於Unix


1.UNIX操作系統簡介
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多用戶、多任務的操作系統,它自1974年問世以來,迅速地在世界范圍內推廣。與一般操作系統一樣,UNIX系統也是運行在計算機系統的硬件和應用程序之間,負責管理硬件並向應用程序提供簡單一致的調用界面,控制應用程序的正確執行。UNIX與其他操作系統的不同之處主要有兩點:
l UNIX與其他操作系統的內部實現不同
l UNIX與其他操作系統的用戶界面不同
現在的UNIX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操作系統了。UNIX可以分為兩部分,它除了傳統操作系統模塊以外,還包括一組可供調用的系統庫和一些基本應用程序。同計算機打交道的是UNIX的文件系統和進程控制模塊,接著是UNIX系統提供的一組系統庫,用於最頂層UNIX系統的標准應用程序和其他應用程序的調用運行。用戶可以訪問到標准UNIX系統的系統庫和標准應用程序。這兩部分組成了UNIX系統的用戶界面,他們也形成了用戶眼中的UNIX操作系統的概念。下圖給出了UNIX的層次結構。
UNIX系統中進行硬件管理和進程控制的部分稱為內核。UNIX系統把每個硬件都看成是一個文件(稱為設備文件),這樣用戶就可以用讀寫的方式來實現對硬件的訪問。UNIX文件系統管理用戶對系統數據和設備的讀寫訪問。UNIX系統還通過內核為進程分配資源(包括CPU資源)並控制進程對硬件的訪問。
除了提供內核來完成傳統操作系統的功能外,UNIX還為用戶提供了一組系統庫和標准應用。這一標准的界面不僅可以使應用程序方便地移植,還可以讓用戶方便地使用。標准界面的優點是應用的可移植性,即一個應用程序可以不加修改地運行在不同硬件結構的各種機器上。
2.UNIX操作系統的版本與標准
UNIX經過多年的發展,存在著存在著許多變體和版本。下面我們看一下常見的UNIX系統的各種變體和版本。
l UnixWare,它的基礎是SVR4,主要運行在X86(Intel或者100%可兼容)機器上。
l BSDI網絡服務器:是BSD操作系統的一個商業版本。它繼承了BSD 操作系統,並且為其添加了許多新的網絡功能。由於它能很好地支持網絡,它主要被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使用,所有的X86(Intel或100%可兼容)機器上都可運行BSDI。
l FreeBSD和NetBSD是BSDI網絡服務器的免費版本。它們包含的許多強大的功能使BSD操作系統變得十分流行,但它缺乏商業團體的技術支持。FreeBSD可在X86平台上運行。NetBSD可在下列機器上運行:Dec, Alpha, Amiga, Atari, HP9000/300Series,X86, m86k Macintosh, Sun Series, DecVAX等。
l SCO OpenServer是UNIX的變體,它建立在XENIX的基礎上。目前在Internet/Intranet上非常流行,在企業級服務器上占有一席之地。技術支持較為出色,已經成為許多公司商業操作系統的選擇。
l Linux最初是從minix開發而來。現在已經發展成為非常流行、被廣泛應用的操作系統。Linux目前在工作站上非常流行,但由於它缺少專業操作系統的技術支持和穩定性,它不能用於關鍵任務的服務器。
l 一些大型主機和工作站的生產廠家專門為它們的機器做了UNXI版本,其中包括SUN公司的Solaris系統,IBM公司的AIX和惠普公司的HP-UX。
3.文件系統基礎
UNIX內核有兩個基本的子系統:文件子系統和進程控制子系統。文件子系統負責文件的相關操作和管理進程控制子系統則負責與進程相關的操作與管理
3.1 內核文件子系統
它主要負責訪問和管理系統及用戶文件。UNIX系統只是把文件看作是一組數據字節,對它們的解釋是通過系統提供的某種結構進行的。
UNIX內核文件子系統使用了三個數據結構來描述每一個文件以及訪問文件的途徑,它們分別是與具體進程相關的文件描述符表項,與內核相關的文件表項,與每個文件相關的索引節點。
l 文件描述符表:在內核中,對應於每個進程,都有一個文件描述符表,用來標識改進程要打開的所有文件。該表中的每一項對應一個進程打開的文件,每一項中有一個稱為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ion)的整型數用來標識文件。
l 文件表:文件表中的每一項對應於內核中打開的文件,主要描述用戶對文件的訪問權限及讀寫起始地址。
l 索引節點(Index Node,又稱inode)文件的具體信息是通過索引節點來描述的。根據所在位置的不同,inode分為磁盤inode和內存inode。
進程要訪問文件,必須通過上述三種數據結構來進行,過程具體如下:
進程先訪問與它對應的文件描述符表,通過它訪問文件表,進而訪問inode表中與文件相關的inode表項,最後通過inode去訪問文件,如下圖所示。
3.2 文件類型
UNIX系統中的文件類型有許多種,當用戶使用ls –l filename命令時,所列內容的第一項的第一位就標識了文件系統的類型。
l 正規文件(regular file):又稱為普通文件,在使用ls –l時,所列內容的第一項的第一位為“-”。系統中源碼、文本和shell程序等都是正規文件。
l 目錄文件:在UNIX系統中,目錄是一種特殊的文件,它的內容是所包含的文件的信息:文件的位置、大小、文件的創建時間等。使用ls –l時,第一項第一列的標識為“d”。目錄文件只能由操作系統或專門的程序來讀取和修改,普通用戶無法直接訪問目錄文件,只能讀取目錄文件的內容。
l 套接字:socket是UNIX系統中用於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的應用程序的接口它將完成網絡上的I/O操作。在UNIX系統中,socket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文件,但是它被抽象成一個文件,使用ls –l命令時,第一項第一位的標識為“s”。
l 設備文件(device file):UNIX系統為了實現與外設相關的操作,提供設備文件專門負責內存與外設間的I/O操作。UNIX系統中有兩種設備文件:字符設備文件(character device file)和塊設備文件(block device file)。字符設備文件用於與外設進行無緩沖的I/O操作,使用ls –l時,其第一項第一位標識為“e”;塊設備文件用於與外設進行有緩沖的I/O操作,使用ls –l時,其第一項的第一位標識為“b”。一般來說,系統中的磁盤驅動器(包括硬盤和CDROM)為塊設備文件,磁帶驅動器和終端驅動器為字符設備文件。鍵盤和顯示器為系統的兩個標准輸入/輸出的字符設備文件。
l 有名管道(FIFO文件):UNIX系統提供了使用管道實現進程間通信的方法。它是一個臨時文件,嚴格遵守先進先出的原則,因此又稱為FIFO文件。在使用ls –l時,第一項第一位的標識為“p”。
l 鏈接(link):系統中的鏈接是一個已經存在的文件的另一個名字,它不復制文件的內容。有兩種鏈接方式,一種是硬鏈接(hard link),另一種是符號鏈接(symbolic link),又稱軟鏈接。硬鏈接和原有文件是存儲在同一物理地址的兩個不同的名字,因此硬鏈接是相互的;符號鏈接的內容只是一個所鏈接文件的文件名,在使用ls –l時,符號鏈接的第一項的第一位為“l”。
3. 3 文件和目錄的訪問權限
命令ls –l可以列出文件或目錄的訪問權限。所謂訪問權限是指用戶是否對文件或目錄進行讀寫和執行的權力。
文件和目錄的訪問權限分為三類:
l 屬主的權限:定義了文件和目錄屬主可對其進行的操作
l 同組用戶的權限:定義了與屬主在同組的其他成員可對其進行的操作。
l 其他用戶的權限:定義了除去屬主和同組的成員外,其他用戶可對其進行的操作。
UNIX系統按屬主、同組用戶和其他用戶的順序來驗證對文件操作的用戶的許可權。
在使用ls –l命令時,所列文件的第一項的第二位至第四位位文件屬主的訪問權限;第五和第七位位同組用戶權限;第八至第十位位其他用戶的訪問權限。
超級用戶可以讀、寫和執行任何一個文件而忽略該文件的屬主所規定的權限。
每一類訪問權限都以一個八進制的數(取值為0~7)來表示,八進制用3位表示,每位的含義如下:
第一位(r):值0或1(定義讀權限,為1時表示可讀)
第二位(w):值0或 1(定義寫權限,為1 時表示可寫)
第三位(x):值0或 1(定義執行權限,為1 時表示可執行)
例如,5(101)表示可讀和可執行
例如,對testfile 文件的訪問權限定義為。
屬主可讀,可寫,可執行,為111=7
同組用戶可讀可執行,為101=5
其他用戶不可訪問,為000=0
則可定義文件testfile的訪問權限為750。
用戶管理
對系統管理員來說,用戶管理是其系統的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系統管理員在用戶管理方面需要進行的主要工作主要有:增加或刪除一個用戶;監視並控制用戶在系統中的活動;定制用戶在系統中的工作環境。系統管理員是通過“超級用戶”(root)的帳號來實現的。
1 用戶口令管理
口令的建立和更換:用戶可以使用命令passwd來建立和更換自己的登錄口令,超級用戶則可以使用passwd命令更改所有用戶的登錄口令或規定用戶的登錄口令的屬性。
passwd [name]:修改用戶name的帳號口令
passwd –s [-a]:顯示所有用戶的口令信息,超級用戶使用
passwd –s [name]:顯示用戶name的口令信息,超級用戶使用
passwd [-l|-d][-f][-n min][-x max][-w warn] name
-l:鎖住用戶name的帳號,超級用戶使用
-d:刪除某一用戶的口令,超級用戶使用
-f:使用戶name的口令失效,強迫用戶下次登錄時更改口令,超級用戶使用
-n min:規定口令在min天後失效,超級用戶使用
-x max:規定用戶口令壽命的最長天數,超級用戶使用
-w warn:設置在用戶口令失效後的警告信息,超級用戶使用
passwd文件:UNIX所有用戶的清單時passwd文件,它位於/etc目錄下,文件的每一行定義一個用戶,文件的屬性是“只讀”,屬主是“超級用戶”。文件的每一行包含以下幾項:
用戶登錄名:
經過加密處理的口令:以x顯示加密後的口令,加密處理的口令放在/etc/shadow文件中
uid值:用戶ID,系統內唯一的標識用戶名的數字。
gid值:組ID,一個表示用戶默認組號的值。該值對應/etc/group中的一項。
個人信息:也稱為GOS域,記錄用戶的個人信息
登錄目錄:定義了用戶的home目錄或初始的工作目錄
登錄shell:用戶在進行系統登錄後最初可以使用的shell。
例如,下面是lyj用戶信息在passwd文件中的存儲情況
lyj: x: 301: 15: LiYongjian: /usr/lyj: /bin/sh
2.用戶組管理
在UNIX中,用戶組的引入是為了方便用戶對文件和其他資源的共享,同時又保證系統的安全性。所謂用戶組是指共同在UNIX系統中開發同一項目,因此共享文件和其他系統資源的用戶的集合。
Group文件:定義了UNIX系統中所有的用戶組,它位於系統的/etc目錄下。文件的每一行定義一個用戶組,格式為: group-name: * : gid: additional-user
Group-name 中包含組的名稱(文本格式);“*”這一項是為了與老版本的UNIX兼容,沒有實際意義。Gid域是一個唯一標識組名的數字;additional-user域包含了屬於該組的用戶名單。例如:
# cat /etc/group
sys::0:root,bin,sys,adm
root::0:rootdaemon::1:root,daemon
增加和刪除用戶組:通過groupadd和groupdel命令超級用戶可以直接增加和刪除用戶組。這實際上是對/etc/group文件的操作。
Groupadd命令通過在group文件中增加一行來在系統中增加一個新的用戶組,命令格式為: groupadd [-g gid] [-o] group-name
# groupadd –g 200 exam 增加gid為200的用戶組exam。
Groupdel命令將刪除group文件中的一行來刪除系統中的一個用戶組,命令格式為:groupdel group-name
作為超級用戶,系統管理員可以直接對/ect/group文件進行編輯,實現用戶組的增加和刪除。
使用scoadmin工具:除了使用命令外,可以使用scoadmin來執行該操作,增加組:scoadmin——選account manager——選定add manager菜單項——輸入相關內容;刪除組:scoadmin——選account manager——選定用戶組——選擇delete group菜單項。
修改用戶組的屬性:使用groupmod命令可以修改用戶組的性質和它在/etc/group文件中的一些相關信息,命令格式為:groupmod [-g gid] [-o] [-name] group
修改名為group的組的屬性,該組必須已經存在。-g修改組的id,-n修改組的名稱,-o組的id可以重復。
3.用戶管理
在UNIX系統中增加一個用戶需要以下幾步:
l 定義用戶帳號的標識信息,包括用戶登錄名、uid、缺省用戶組名
l 指定用戶帳號的原始口令
l 指定用戶的注冊目錄,並在該目錄不存在時創建,同時將該目錄的屬主用戶和組設為正要建立的用戶及組。
l 將上述信息加入/etc/passwd文件中
要在UNIX系統中刪除用戶帳號,只需將用戶帳號在/etc/passwd中的信息刪除即可。
利用系統的命令:增加用戶帳號的命令為useradd,刪除用戶帳號的命令為userdel。
useradd [-u uid [-g group] [-G group,[group…]] [-d dir][-s shell] [-c comment][-m[ -k skel-dir]][-f inactive][-e expire] loginname
ueradd –D [-g group] [-b base-dir] [-f inactive][-e expire]
-g定義用戶默認的組;-G定義用戶可在的組;-d定義用戶登錄目錄;-s等一用戶使用的shell的絕對路徑;-c定義用戶的個人信息;-m若用戶登錄目錄不存在,則創建; -k規定所需的骨架信息(如.profile文件)所在的目錄;-e規定帳號使用的到期時間;-f規定用戶帳號使用的最大時間;-b 系統默認的用戶登錄目錄的父目錄;-D則顯示參數設置。
增加用戶帳號後,還需要使用passwd命令給它加上口令。
userdel [-r] loginname,使用r參數時,在刪除帳號的同時,也從系統中刪除它的登錄目錄。
使用scoadmin工具:除了使用命令外,可以使用scoadmin來執行該操作,增加用戶:scoadmin——選account manager——選定add user菜單項——輸入相關內容;刪除組:scoadmin——選account manager——選定用戶——選擇delete user菜單項。
修改passwd文件:用戶帳號的信息存在在/etc/passwd文件中,因此可以直接對passwd文件進行操作,實現用戶帳號的增加和刪除。
Liu2::6688:15:LIUYUN:/home/liu2:/bin/csh
修改用戶屬性:系統管理員可以根據需要修改用戶的屬性。一是通過直接修改/etc/passwd文件,二是使用命令:Usermod [-u uid [-g group] [-G group,[group…]] [-d dir][-s shell] [-c comment][-m[ -k skel-dir]][-f inactive][-e expire] [-l newloginname] loginname,各參數和useradd相同,其中-l 將修改用戶的登錄名為newloginname。
4.用戶監控
UNIX系統為收集系統中一般的信息或某個特定用戶的信息提供了一些命令。系統利用這些命令收集的信息來監視用戶,還可以進行安全性檢查,性能分析或進行計帳工作等。
id命令:id [-a],顯示用戶名與用戶id以及用戶組名和組id;使用選項-a則還顯示用戶所有的組和組id。
uptime命令:uptime [-w],顯示系統當前時間,系統已經啟動的時間,目前在系統中登錄的用戶的數量以及在過去1、5、15分鐘內系統的平均負載等。
w命令:w [-fm] [-h] [-l|-s] [user]或w -u [-m]
除了給出uptime的信息外,還給出正在系統中登錄的用戶的用戶名(loginname),每個用戶終端使用的斷口(tty),用戶登錄使用的主機名(from),用戶登錄的時間(login@),用戶的空閒時間(idle),所有進程所占的有效的CPU時間(JCPU)、正在運行的進程清單以及當前執行的命令名(PCPU what)等。系統從空閒時間上可以判斷出需要將哪一個用戶退出。
使用-f時,不顯示from信息,使用-h,不顯示uptime命令顯示的信息以及標題欄;使用-l則以長格式顯示信息,該參數可缺省;使用-s則以短格式顯示信息,只顯示user,tty,from,idle和what這幾項內容;使用-u,則等效於uptime命令。
who命令:給出目前在系統中的用戶信息。命令格式為
who [-uTlHqpdbrtas] [file]
Who -qnx [file]:指出每行顯示的用戶數為x個
Who am i :列出調用who的用戶
Who am I :列出調用who的用戶
-u只列出當前注冊用戶的信息;-T在默認顯示的基礎上,再顯示終端項state信息;-l只顯示系統在等待有人注冊的中斷線,此時的name子段顯示通常為LOGIN;-H在正規輸出的各字段上顯示標題;-q只顯示當前注冊的用戶名和用戶數;-p列出當前正在活動的任何其他進程;-d顯示所有已經終止但是仍被init進程重新創建的進程;-b指出最近重新引導的時間和日期;-r指出init進程當前的運行級別;-t指出超級用戶通過date命令對系統始終的最後一次修改時間;-a打開所有的任選項;-s,默認的任選項,顯示name,line和time字段。
l ps命令:給出正在運行的進程的信息
l top命令:與ps命令的輸出類似,動態地顯示正在運行的進程的信息。
l fuser命令:使用-u參數的fuser命令可以給出使用某一指定的文件的用戶及相關進程的進程ID。
l df命令和du命令:了解磁盤的使用情況,df命令顯示每個用戶對磁盤的利用率,du命令顯示用戶文件占用的磁盤空間。
文件子系統管理
UNIX內核有兩個基本的子系統:文件子系統和進程控制子系統。文件子系統負責文件的操作與管理;進程控制子系統則負責與進程相關的操作與管理。本部分我們介紹文件子系統的管理。
1. 幾個術語
l 邏輯盤:物理實盤在內核中的簡化。用戶使用邏輯盤不必了解物理實盤的具體情況。因此系統管理員必須了解邏輯盤。
l 分區:內核在使用邏輯盤時。常常為了各種需要將邏輯盤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就成為一個分區。
l 文件系統:文件系統存在於分區之中,它只是經過處理的分區,是UNIX系統在磁盤上可以存放數據的一種機制。
l 設備項:就是與設備對應的文件。存放在/dev目錄下。
針對多數使用的IDE硬盤,UNIX以如下形式定義一個IDE硬盤/dev/hd[drive][partition],每個IDE驅動器從0開始標記,分區從0開始標記。如/dev/hd00 為第一條線上的主硬盤。對SCSI硬盤,表示機制相同,只是把/dev/hd換成/dev/sd。
2. 文件系統的構成
文件系統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l 引導塊(boot block):位於文件系統的頭部,一般占一個扇區,它含有引導和啟動操作系統的代碼,雖然引導系統只需要一個引導塊,但是每個文件系統都有一個(可能為空)的引導塊。
l 超級塊(super block):用於描述文件系統的狀態,包括文件系統的大小,可以存儲的文件的數量,空閒空間的位置及其他一些有用的信息。
l 索引節點表(inode table):存放文件系統中文件的索引節點,內核通過索引節點表中的索引來訪問索引,從而訪問文件。有一個節點是根索引節點,通過它就可以訪問文件系統的目錄結構。
l 數據塊(data block):存儲文件系統中文件的數據及進行文件系統管理必須的管理數據。
3.文件系統高級管理
主要包括對文件系統的創建、安裝、拆卸、監控和重組等。
3.1 與文件系統管理相關的文件
l /etc/mnttab文件:當前系統中已經被安裝的文件系統的列表。存儲格式如下
special: mount-point: fstype:mount-option: mount-time
其中
special:文件系統的設備項名
mount-point:文件系統被安裝的目錄名
fstype:文件系統的類型
mount-option:文件系統被安裝時的一些參數
mount-time:文件系統的安裝時間
例如:
/dev/root / HTFS raw=/dev/rroot 0 0
3. 2 創建文件系統
文件系統的創建必須在硬盤的一個分區上進行。因此創建文件系統分為兩步:一是對硬盤進行分區;二是創建文件系統。
硬盤分區采用fdisk命令,其使用方法基本和dos下的fdisk類似,其中有專門創建UNIX分區的選項。
創建文件系統使用mkfs命令。
例如:
# mkfs /dev/fd0135ds18
對軟盤創建HTFS文件系統。
3.3 安裝與拆卸文件系統
l mount命令:實現對文件系統的安裝
mount [-f Fstype] [-v][-r][-m] [-o specific-options] {special | mount-point}
沒有任何參數時,mount命令列出所有來自安裝表(/etc/mnttab文件)的備安裝的文件系統。Mount命令結束後,將在文件/etc/mnttab文件中加入相應一項。
l umount命令:實現對指定文件系統的拆卸。
umount [-m] {special | mount-point}
該命令實現對已經安裝在mount-point上的文件系統或設備項為special的拆卸,命令結束後,文件/etc/mnttab中對應的項被刪除。
例如:
# mount –f HS,lower /dev/cd0 /cdrom
把文件系統為HS的cdrom安裝到/cdrom目錄下,安裝時區分文件名的大小寫。
# mount –f DOS,lower /dev/fd0135ds18 /mnt
把文件系統為DOS的軟驅安裝到目錄/mnt下,安裝時區分文件名的大小寫
# umount /mnt 拆卸對軟盤的安裝
# umount /dev/cd0 拆卸對光驅的安裝
3.4 監控文件系統
系統管理員對文件系統進行管理的一件日常工作就是對文件系統的監控。常用命令如下:
l du命令:對磁盤分區上的文件系統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並顯示出來。
du [-sar] [name…]
給出指定文件name或指定目錄name下所有(遞歸的)文件所占用的磁盤塊數。如果不指定name,則顯示當前目錄的磁盤塊數。
-s:對每一個指定的name,只給出總的站用磁盤塊數
-a:對每一個文件都產生行輸出
-r:du命令不能打開或讀某個目錄和文件時給出相應的提示信息
l df命令:報告磁盤空間的使用情況
df [Fstype] [-beIklnt] [-o specific-options] [dir|special]
顯示指定目錄或文件dir所在文件系統或指定設備項special對應文件系統使用磁盤分區的情況。如果不指定,則報告所有已經安裝的文件系統
Fstype:指定文件系統的類型
-I:顯示文件系統的inode信息
-l:僅報告本地文件系統的信息
-t:顯示完整的清單和總計
例如:
# df
/ (/dev/root): 2639694 blocks 606854 i-nodes
/stand (/dev/root): 23886 blocks 4992 i-nodes
/mnt (/dev/fd0135ds18):2690 blocks 356 i-nodes
注:已經把軟盤mount到/mnt目錄。
l ff命令:列出指定文件系統中的文件名和統計信息
ff [Fstype] [current-options] [-o specific-options] special…
顯示出指定設備項special對應的文件系統 中的文件和目錄
fstyp命令:確定一個文件系統的類型
fstyp special
fsstat命令:報告文件系統的狀態
ffsstat special
一般報告文件系統是否安裝
例如:
# ff /dev/boot 列出該設備上的所有文件及其信息
# fstyp /dev/root
HTFS
# fsstat /dev/boot
fsstat: /dev/boot mounted
3.5 其他命令
l dcopy:實現對文件系統的拷貝
l ncheck:生成“inode號和路徑名”表
ncheck [Fstype] [current-options] [-o specific-options] [special…]
生成設備項為special的文件系統中的所有文件的“inode號和路徑名”表
4. 文件系統的檢查與修復
有時文件系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種情況發生時,UNIX系統提供了幾種檢查和修復文件系統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fsck命令。
fsck命令格式:fsck [options] [filesystem]
用於指示和修復文件系統中的不協調。在檢查文件系統的過程中,如果文件系統正常,則報告文件的數量,所用塊的數量以及空閒塊的數量;如果文件系統出現不協調現象,將與用戶交互式地實現對文件系統的修復。
命令中常用的任選項如下:
-c:只有超級塊指示文件系統是“髒”的時候才檢查文件系統,否則顯示文件系統是“干淨”的信息
-y:對檢查過程中的所有提問都回答“yes”
-n:對檢查過程中的所有提問都回答“no”,通常認為是硬件的問題時使用本項。
-g:執行危險系數較小的檢查,只對不造成數據丟失的錯誤進行修復
-q:不打印任何信息,並且自動進行修復
-f:執行快速的fsck,只檢查塊和塊的大小及空閒塊列表,並且在必要時對空閒列表進行重組。
-m:執行並行的fsck
-D:檢查壞塊目錄
-l:使受破壞的文件可以使用邏輯名加inode號來標識
使用建議
l 在系統中用戶較少時運行
l 為保證文件系統的安全,最好定期執行fsck命令來檢查文件系統
l 最好不使用-q,-y選項
l 只對沒有安裝的文件系統進行檢查或在檢查前將文件系統卸載下來
l 對大部分問題回答“yes”,將修復工作交給fsck完成
l 如果fsck找到了錯誤,並進行了修復,最好再執行一遍fsck,以確保錯誤已被修改並使得文件系統已變得“干淨”。
例如:事先已經安裝軟驅
# fsck /dev/fd0135ds18
/dev/fd0135ds18 is mounted file system ignored
# umount /mnt
# fsck /dev/fd0135ds18
HTFS File System: Volume:
No PARTIAL TRANSACTIONS PENDING
4 files 42 blocks 1345 free
其他命令:fsdb命令
這是一個文件系統調試程序,主要用於故障發生後手工恢復文件系統,命令格式為
fsdb [Fstype] [current-options] [-o specific-options] special
這一命令必須是十分有經驗得UNIX系統管理員,對UNIX文件系統的構造了解得十分清楚才能使用,其任選項與mkfs相似。
例如:
# mount /dev/fd0135ds18 /mnt 使用fsdb命令之前,調試的文件系統必須已經安裝
# fsdb /mnt
5. 文件系統的備份與恢復
文件系統的備份與恢復是一名系統管理員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用戶在丟失的文件無法恢復時,常常認為這是系統管理員的責任。
5.1 備份概述
系統管理員應了解如何備份,還要了解備份時機和方式。人們通常認為,對文件系統備份越頻繁,就越不會遇到災難性事件。但是備份需要時間和空間,同時具有極強的干擾性,備份時,用戶工作往往需要被終止。因此作為系統管理員必須注意備份的頻率和備份的方式選擇問題。
一般,文件系統的備份有以下3種方式:
l 全面備份:對整個文件系統進行備份,這在初次安裝了系統或對系統進行了重要的修改時是很有必要的。
l 部分備份:指對文件系統的一部分或某些目錄進行備份
l 遞增性備份:對從上次備份以來所有修改過的文件或新增文件進行備份。通常,每日應進行依次遞增性備份。
5.2 常用的文件備份與恢復命令
l tar命令:可以實現對文件的備份與恢復
# tar [c| r |x] [options] device block files
# tar [t | u] [options] device [files]
主要用於將文件系統備份到磁帶設備上或將磁帶設備上的備份恢復到系統中。命令的動作方式由關鍵字決定。
c:創建新的備份。向指定的磁帶設備做指定文件系統或目錄的備份,且從磁帶的頭部開始向磁帶寫。默認的設備保存在/etc/default/tar文件中。
r:替換。把指定文件系統或目錄的備份寫到磁帶的尾。
t:列表。列出備份磁帶中的文件信息
x:抽取。將備份磁帶中的指定文件files恢復到系統中,如果files不存在,則將整個備份恢復到系統中
u:更新。如果指定的文件files不在磁帶上或上次備份後曾經被修改,則將它加到磁帶上。
注意:在備份時,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的使用是不同的
例如:
# tar cv /usr/people/liuy
# cd /usr/people
# tar liuy
第一個tar命令得到的備份,在恢復時,無論用戶工作目錄在哪裡,都把liuy目錄恢復到/usr/people下
第二個tar命令得到的備份,在恢復時,則把liuy目錄恢復到當前目錄下。
再例如:
# tar cvfk /dev/fd0135ds18 1440 /usr/lyj
# tar xvf /dev/fd0135ds18
# tar tvf /dev/fd0135ds18
使用參數v則顯示備份的文件;參數f則使用下一設備代替默認的備份設備;參數k表示以下以參數的k字節作為備份的大小。
第1條命令表示備份lyj用戶的文件到軟盤;第2條命令表示恢復軟盤上的所有備份文件;第3條命令則列出軟盤上備份的文件信息。
l cpio命令:實現對檔案文件的拷入和拷出
cpio –i [options] [-C size] [-Mmessage][pattern] < name-list
cpio –o [options] [-C size] [-H hdr][-Mmessage] < name-list > collection
cpio –p [options] directory < name-list
任選項-i,-o和-p時互斥的,他們定義cpio將要執行的動作。-i 將檔案文件中與模式pattern匹配的文件恢復;-o 將文件歸檔形成檔案文件;-p將文件拷貝到指定的目錄directory下。
例如,下面的命令將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備份到磁帶上,其中參數c表示以ASCII字符寫入;v表示寫入時顯示文件列表;B表示以5120b輸出記錄。
# find . –print | cpio –ocvB>dev/dev/rmtoa
下面的命令則實現文件的恢復,其中參數d表示再目錄不存在時,創建必須的目錄,參數m表示返回原文件的修改時間。
# cpio –icdmB /usr/people/lyj < /dev/fd0135ds18
l dd命令:將實現文件的轉換與拷貝
dd [option=value] …
該命令根據option所賦值value的規定實現指定的輸入文件到輸出文件的拷貝,並進行可能的轉換。
Option value 含義
if file 輸入文件為file,默認為標准輸入
of file 輸出文件為file,默認為標准輸出
ibs n 輸入塊的大小為n,默認為512字節
obs n 輸出塊的大小為n,默認為512字節
cbs n 轉換緩沖區的大小為n(指邏輯長度)
conv Ascii 將EBCDIC碼轉換成ASCII碼
lcase 將字母轉換成小寫
例如:將把EBCDIC磁帶讀到ASCII文件file-exan中
# dd if=/dev/rmt/0h of=file-exam ibs=800 obs=8k cbs=80 conv=ascii,lcase
下面命令則把軟盤上的內容讀到文件test中。
# dd if=/dev/fd0135ds18 of=test
l backup命令:啟動備份操作
# backup [–t] [-p] [-c | -f files | -u “users”] –d device
# backup –h
在沒有任何參數時,該命令將啟動備份登記文件中規定的備份操作。主要任選項和參數含義如下:
-t:若備份設備是磁帶,則使用;
-p:遞增性備份
-c:完全備份
-f files:備份指定的文件
-u “users”:備份指定用戶的目錄(可以多個用戶)
-d device:指定備份設備 
-h:產生一個備份歷史
例如,下面的命令備份test文件到軟盤
# backup -f test /dev/fd0135ds18
下面的命令則備份指定用戶lyj的主目錄到軟盤
# backup –u “lyj” /dev/fd0135ds18
l restore命令:用於恢復文件系統或數據分區。
restore [-c] [-i ] [-o] [-t] [-d device] [pattern…]
該命令傳遞來自系統備份檔案的數據分區以及來自文件系統分區的恢復請求。基本參數有
-c:完全恢復
-i:不恢復,只顯示備份文件列表
-o:恢復時,覆蓋已經存在的文件
-t:所用備份設備是磁帶
-d device:使用的備份設備
例如下面的命令將顯示軟盤上的備份文件列表
# restore -i -d /dev/fd0135ds18
下面將恢復整個磁盤
# restore -c -o -d /dev/fd0135ds18
進程管理
UNIX系統中所有的操作都是通過進程來實現的,因此對進程的管理是UNIX系統管理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
1.進程管理
UNIX系統提供了一套與進程管理密切相關的命令。
1.1 報告進程狀態
ps命令:顯示有關的活動進程的信息,它所給出的信息是命令執行一瞬間的進程狀態。
ps [options]
沒有任選項時,只顯示與執行命令的控制終端有關的進程的信息。常用任選項如下:
-e:顯示當前運行的所有進程的信息
-f:以full格式產生指定進程的完整的信息清單
-l:以長格式產生指定進程的詳細信息清單
-t termlist:顯示與termlist中所列終端相關的所有進程的信息
-u uidlist:顯示在uidlist中所列用戶的所有進程的信息
-p proclist:顯示在proclist中所列的所有進程的信息,proclist為進程id的列表
例如:
# ps
PID TTY TIME COMD
3033 ttyq0 0:00 ps
2963 ttyq0 0:01 sh
# ps –e (顯示系統中所有進程的信息)
PID TTY TIME COMD
0 ? 0:01 sched
1 ? 0:08 init
2962 : 0:01 telnetd
……….
# ps –f (以FULL格式給出進程信息)
UID PID PPID C STIME TTY TIME COMD
Root 2963 2962 1 12:11:23 ttyq0 0:01 csh
Root 3068 2963 6 11:23:35 ttyq0 0:00 ps –f
# ps –l(以長格式給出進程信息)
F S UID PID PPID C PRI NI P SR:RSS WCHAN TTY TIME COMD
30 S 0 2963 2962 1 39 20 * 88:60 881d77e0 ttyq0 0:01 csh
30 R 0 3071 2963 6 63 20 0 312:110 ttyq0 0:00 ps
1.2 進程調度命令
nice命令:將較低執行命令的優先級。
nice [-increment ] command [arguments]
該命令將降低命令command的CPU調度優先級,若使用increment參數(取值范圍為1~19),則優先級降低值為increment,默認值為10。當increment為負數時,則將提高命令command的優先級。
nohup命令:該命令使得命令的執行將不受掛起和退出的影響。
nohup command [arguments]
nohup命令執行命令command,並使得命令在執行期間忽視以外停止和退出的影響。命令的輸出被重定向到文件的當前目錄的nohup.out文件。
例如,
# nohup ls
# cat nohup.out
COPYRIGHT PORTING man/
INSTALL RELNOTES sccsarchiv.c
1.3 等待進程命令
wait命令將實現對一個進程的等待。命令格式為  # wait [n]
等待進程號為n的一個進程的完成並將報告進程的終止狀態。沒沒有參數,則將等待所有後台進程的完成並返回代碼0。
1.4 掛起進程命令
sleep命令,將使得進程的執行被掛起一段時間
# sleep time 使得shell掛起time秒後,再繼續執行
1.5 終止進程命令
UNIX系統的系統管理員為了保持系統良好的運轉,常需要終止系統中一些活動的進程。
kill命令將發送一個信號給指定進程,並在缺省情況下終止進程。
kill [-signal] pid 向進程ID為pid的進程發送信號signal,signal可以是一個數字,也可以是一個符號,在文件/usr/include/sys/signal.h中定義。
kill -l 將顯示系統中定義的所有信號的符號名。
killall [signal] 命令將實現終止所有活動的進程
例如,
# ps –u zly
PID TTY TIME COMd
3334 ttyq1 0:00 csh
3338 ttyq0 0:01 ex
# kill 3338  (終止PID為3338的活動進程)
2.作業控制
UNIX系統中提供了對作業(jobs)的控制。作業和進程不同,一個典型的作業就是一條命令行,其中可以包含簡單的命令,shell腳本文件或者用管道相連的多條命令。下面介紹一些與作業控制相關的命令。
l jobs命令:列出在作業控制下的所有活動作業的信息。使用-l任選項則可以列出較為詳細的信息。
l bg和fg命令:bg命令將在後台運行指定的作業,而fg命令則使指定的作業成為前台運行的作業。命令格式為:bg [%job…] fg [%job….]
l at和patch命令:這兩個命令一起將使得某一作業在以後的某個時刻運行。命令格式為:
# at [-f script][-m]time[date][+increment]
# at -l [jobs]
# at -r jobs.....
# batch
at命令用於指定作業執行的時間,batch命令在將排隊的作業在系統的負荷水平允許的情況下被執行。主要參數如下:
-f script:從名為script的文件中讀取要執行的作業的命令
-l [jobs]:向發出本命令的用戶報告已經安排的將要執行的作業,或報告指定的作業。
-m:當作業完成時,向用戶發一個郵件以指出作業已經結束
-r:刪除以前用at命令安排的作業。
Time和date用於指出作業被執行的開始時間和日期。
例如:
# at 14:00 Jan 4 2001 從標准輸入中,讀入打算在以後某一時刻所執行的命令
sort /u/user1/file
/u/user1/sort
ctrl>d
job 61202778.a at Thu Jan 4 14:00:00 2001
# at –1 列出單個調度作業
job 612027780.a at Wed Jan 24 08:43:00 2001
job 612027900.a at Wed Jan 24 08:43:00 2001
l Cron進程與crontab命令、crontab文件
Cron進程是一個在系統初啟時被啟動的系統進程,它將在指定的日期和時間啟動一個指定的作業,作業通常是在用戶的crontab文件中指定的,用戶的crontab文件是利用crontab命令建立的。命令格式如下:
# crontab [file]
# crontab –e [username]
# crontab –r [username]
# crontab –l [username]
crontab 命令在系統中創建一個cron目錄(默認是在/usr/sbin/cron.d)來存儲用戶的crontab文件,指定了文件file,則把該文件存放在該目錄裡。主要參數為:
-e:啟動系統默認的編輯器來編輯指定用戶username的crontab文件
-r:刪除指定用戶username的crontab文件
-l:顯示指定username的crontab文件
crontab文件的每一行包含6個字段,中間用空格或制表符各開。前5個字段表示作業執行的時間。第6個字段是要執行的作業命令,這個字段中%被解釋為換行符。一個crontab文件的例子如下:
# cat crontab
30 12 * * * echo
“ it is time for lunch”% (在每日12:30顯示信息提示午飯時間到了)
23 30 * * 5 backup_job (在每周5的23:30啟動備份作業backup_job)
性能優化和內核參數調整
UNIX OS在使用過程中,隨著環境和主要使用目的的變化,不能完全發揮其潛力,就需要對系統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需求。
作為系統管理員,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不停地監控和調整系統的整體性能,這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往往涉及到系統的硬件,操作系統及主要業務應用程序等方面。
1 UNIX性能優
l 為什麼會存在性能問題
計算機運行的應用程序的規模的不斷擴大
應用程序類型的變化,例如一台適合超級計算的計算機,在其上進行大規模事務處理,這台計算機的I/O處理就成為系統性能的瓶頸。
l UNIX中常見的性能瓶頸
我們大致可以把計算機資源分成三種類型:計算能力(CPU)、可使用的內存和外部存儲器的大小,以及系統的I/O。
ü 計算能力(CPU):CPU通過調度不同優先級的程序執行,使CPU的處理能力被多個用戶程序所共享。計算密集型的應用程序往往占用較多的CPU時間。所以如果多個計算密集的程序同時運行,CPU就可能成為系統瓶頸。
ü 可使用的內存和外存的大小:UNIX一般把外部存儲介質以交換區的形式作為內存的後備存儲區使用。當程序所需要的內存大於系統提供的數量時,系統就把一個進程的一部分移到磁盤上為另一進程騰出空間,如果內存仍不夠,則把整個進程全部移到磁盤上。
ü I/O能力:I/O設備作為機械系統,其運行速度要慢幾個數量級。當一個應用程序包含大量的I/O操作時,系統會等待I/O操作結束而處於等待狀態。
2. 監視整個系統的性能
l 使用uptime命令監視系統狀態
使用uptime命令是監視UNIX系統性能的簡單方法。它顯示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系統運行隊列中進程的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可以大致地分析系統的工作負載。所以當系統性能下降時,首先應使用uptime命令來觀察系統運行隊列中進程的情況。
% uptime
2:07 pm up 11 day(s), 4:54, 15 users, load average: 1.90, 1.98, 2.01
其中有用的信息是三個負載的平均值:1.90、1.98和2.01分別是前1分鐘、5分鐘和15分鐘內的負載平均值。
系統管理員需要定期運行uptime命令以觀察系統的平均負載值及其變化趨勢。系統的問題往往通過上述數據反映出來。當系統負載增大時,說明多條命令被阻塞在內存和I/O系統中。這時需要檢查系統的有關信息。一般UNIX系統,負載為2和3 表示輕載,5和6表示中等程度負載,10 以上為過載。不同系統的劃分標准是不同的。系統管理員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系統中劃分輕載和過載的界限。
l 使用ps命令監視進程
在性能監視過程中,ps命令是一個最有用的工具,它監視系統內活動進程的狀態。可以用來檢查是否因為某個進程對資源的大量使用導致系統性能的下降。使用ps命令可以獲得在某一瞬間系統內部活動進程的情況。
首先,根據ID尋找由同一用戶發出的許多相似的任務。這些任務主要是由於用戶運行的腳本在後台並發運多個命令造成的,可以用kill命令終止這些任務。
然後檢查TIME域中積累的各進程的CPU時間。如果某進程積累了大量的CPU時間,說明該進程陷入了無限循環或出現了邏輯錯誤。要老率是否終止該進程。
使用 ps –l 檢查SZ域中進程消耗的內存數量。如果某進程占用了大量內存,要查明原因,原因不明時考慮終止該進程。同時可以使用vmstat或sar –wpgr命令斤秒年厘時秒 系統有關換頁和交換的情況。
如果一個進程使用了大量的CPU資源,使用 ps –l 檢查該進程CLS域中的優先級是否過高,是則使用nice命令調整該進程的優先級。
3. 監視內存的使用
當程序運行需要的內存大於物理內存時,UNIX系統采用了調頁機制,即系統copy一些內存中的頁面到磁盤上,騰出來空間供進程使用。大多數系統可以忍受偶爾的調頁,但是頻繁的調頁會使系統性能急劇下降。
UNIX內存管理:UNIX系統通過2種方法進行內存管理,一種是“調頁算法”,另一種是“交換技術”。調頁算法是將內存中最近不常使用的頁面換到磁盤上,把常使用的頁面(活動頁面)保留在內存中供進程使用。交換技術是系統將整個進程,而不是部分頁面,全部換到磁盤上。正常情況下,系統會發生一些交換過程。當內存嚴重不足時,系統會頻繁使用調頁和交換,這增加了磁盤I/O的負載。進一步降低了系統對作業的執行速度,即系統I/O資源問題又會影響到內存資源的分配。
使用vmstat監視內存性能:該命令用來檢查虛擬內存的統計信息,並可顯示有關進程狀態、空閒和交換空間、調頁、磁盤空間、CPU負載和交換,cache刷新以及中斷等方面的信息。
4.監視磁盤系統的性能
磁盤操作是程序執行中最慢的操作。在關系數據庫使用的系統中,磁盤操作的性能在計算機系統的整體性能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因此UNIX系統調整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怎樣減少不必要的或效率低的磁盤I/O操作。
大多數與磁盤性能相關的變量主要是關於磁盤的特性(如轉速和磁頭移動速度等),I/O控制卡、I/O固件和軟件以及系統的I/O背板等。
使用df命令監視文件系統:系統運行中遇到的最大也是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用完了磁盤空間,尤其是/tmp和/usr空間。究竟應分配多大,也沒有一個具體的答案。使用df命令可以顯示每個已安裝磁盤上的可用空間。
5.監視網絡性能
與其他系統資源(如CPU、磁盤容量等)一樣,網絡也是一種有限的資源。通過執行一些命令,用戶可以直接檢查網絡的帶寬。
使用netstat監視網絡性能:使用該命令,不加任何選項時,可以檢查網絡的負載情況。其中的域Send-Q比較重要,它反映了發送包隊列的長度。如果該值十分大且在某些連接上不斷增加,說明網絡出現了故障。使用帶-s的選項可以顯示網絡支持的每一種協議(如UDP,IP,TCP)的統計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用來分析協議中出現的問題。使用帶-i的選項可以監視網絡的性能並可以報告一些網絡內部的信息,可以報告計算機發送和接收數據包的個數以及網絡上碰撞和錯誤的情況。頻繁地發生“碰撞”和錯誤,則會降低網絡的性能。
6.內核調整
內核調整是一項復雜的技術。UNIX操作系統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內核,它管理各個主要的子系統,包括內存、磁盤I/O、CPU的使用以及進程調度等。系統為用戶工作的控制核心。
內核調整對系統性能會有積極影響,也可能有消極影響。每個內核模塊中都有多個參數可調。調整參數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減少內核對內存的需求,提高內存的利用率,從而提高系統的吞吐率;二是提高系統的能力,滿足用戶或處理器更高的要求。
內核表格:許多情況下,系統管理員需要檢查或修改內核表格,如在增加新用戶之前,在提高X WINDOWS 或NFS的利用率之前,以及在運行那些能產生很多進程的作業之前。
下面介紹幾種內核表格:
l 進程表:決定了系統同時可運行的進程數。這些進程包括守護進程、本地用戶運行的進程、遠程用戶運行的進程以及用戶進程創建的子進程。若進程表已滿而系統又要啟動一些守護進程時,系統就會出現一些問題。
l 用戶進程表:控制每個用戶有多少個進程可在系統中同時運行。
l Inode表:該表包含以下各項:(1)每個打開的管道;(2)每個用戶的當前目錄;(3)每個文件系統的安裝點;(4)每個活動的I/O設備。當inode表滿了以後,系統性能就會下降,控制台就會顯示錯誤信息。
l 打開文件表:它決定了系統一次最多能打開的文件的個數。如果該表已滿,而又出現了一個打開文件的系統調用,這時會出錯,出錯信息在控制台被記錄下來。
l 定時器表:該表決定了系統能同時工作的定時器個數,它對於一些與內核相關的操作或I/O操作十分重要。當定時器表溢出時,系統可能會崩潰。
顯示可調內核參數的當前值:使用sysdef -i 命令。
修改配置信息文件:使用文件/etc/system來修改可調的內核參數,基本格式為
set parameter=value
這種修改會帶來內核參數的永久性變化。修改後重新啟動系統才有效。
Maxusers參數:許多內核表項隨著maxusers參數的變化而變化,其中maxusers是系統支持的最大的用戶數。修改maxusers的值,系統會根據該值的變化自動調整各表項的數目。使用/etc/system文件中的命令修改maxusers的值, set maxusers = 。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安裝步驟
1、安裝准備工作:
[1]准備好安裝盤,包括引導盤和光盤。
[2]一些網卡需要在DOS環境下設置地址和中斷才能使用,安裝前需要預先設好。
[3]安裝前應保證網絡連通好。
二、將SCO SOPENSERVERBOOT DISK軟盤插入軟驅,打開主機和顯示器電源,啟動機器。
三、當出現BOOT:提示符時,按回車鍵啟動系統。
四、啟動完畢,屏幕底部出現如下提示:
時,按〈ENETER〉鍵進入下一屏。
五、此屏是一些介紹性信息,按鍵鍵進入下一屏。
六、選擇安裝介質:
移動光標,高亮度Accept above choices一項,按鍵接受缺省設置,進入下屏。
七、將SCO OPENSERVER光盤插入光驅,移動光標高亮度OK,按鍵,此時將檢查安裝介質,請稍候。
八、選擇鍵盤,應選缺省設置,高亮度Accept above choices一項,按鍵鍵,進入下一屏。
九、一些介紹性信息,按鍵進入下一屏。
十、輸入系統的授權碼信息,高亮度Accept above choices一項,按鍵,進入下一屏。
十一、選擇高亮度Fresh,按鍵進行完全安裝,進入下一屏。
十二、選擇高亮度OK,按鍵,進入下一屏。
十三、輸入以下信息:
[1]System name:主機名.
[2]Domain name:輸入域名。
[3]Security profile,選擇Traditional.
[4]Time Zone:按空格鍵,而後屏幕提示標題為"Time Zone"的對話櫃。將高亮光務移至"Geographical area:",輸入空格,屏幕提示一個地區列表框。用上下鍵選中"Asia"並按鍵。些時屏幕回到標題為"Time Zone"的對話框,移動高亮光條到"Asia time Zone",輸入空格。屏幕提示一個時區列表框,用上下鍵選擇"China standard Time(CST)"並回車。
[5]Language:按空格鍵,選擇 Standard C(English)
[6]將高亮度光條移至Accept above choices,按鍵進入下一屏。
十四、輸入以下選擇:
[1] Standard Enterprise system configuration: Yes
[2] Lightweight character terminal configuration: No
[3] If you run large database products ,choose the following: Database services: Yes.
[4]將高亮度光條移至Accept above choices,按鍵進入下一屏。
十五、輸入以下信息:
[1] 此處先選高亮度第一項Hard disk setup,按空格鍵,進入下一屏。
[2] 此屏顯示的是設置硬盤,在第一塊硬盤處高亮度,按空格鍵選Interactive fdisk/divvy,其他硬盤保持不變。
[3] 選擇高亮度,按鍵屏幕將顯示一些說明信息,按鍵進入下一屏。選擇高亮度,按鍵進入下一屏。
十六、輸入以下信息:
[1] 在Netowrk card 一項中選 Auto detect ,屏幕提示檢測到的網卡類型,按回車鍵繼續,也可暫時不配。
[2] 在Network address一項中按空格鍵,根據屏幕提示輸入網絡地址、子網掩碼、廣播地址,然後選擇高亮度Accept above choices返回。
[3] 在Video and graphics一項中選IBM VGA為缺省。
[4] 在Mouse一項中選High resolution Keyboard-Mouse(也可按缺省,不配)
[5] 在Email system一項中選MMDF。
[6] 選擇高亮度Accept above choices,按鍵進入下一屏。
十七、輸入root口令、再輸入一次以確認:選擇高亮度Accept above choices,按鍵進入一屏。
十八、選OK,按鍵進入下一屏。
十九、選擇1(1.Continue with hard disk initalization.),回車。
二十,選擇2(2.Use entire Disk for UNIX),回車。
二十一、選5(5.Activate Partition),設置創建的UNIX分區為活動分區,之後輸入'q'回車。
二十二、選擇1並回車。
二十三、選擇1(1.thorough scan(6M/min approx))並按回車,依次根據屏幕提示輸入'y','y'後將開始對硬盤壞點的掃描,等待時間大概為20分鐘。
二十四,按回車選缺省值。
二十五、輸入交換區的大小,以KB為單位。此數值應為物理內存的2-3倍。
二十六.輸入BOOT區的大小,按回車選缺省值。
二十七、do you want a separate /u filesystem?(y/n). 輸入'n'回車。
二十八、Do you wish to make any manual adjustment to the sizes or names of the filesystems or swap area before the are created on the hard disk?(y/n) 輸入 'n' 回車
二十九、操作系統安裝開始,請等候。。。。安裝的時間預計為1-2小時,屏幕將會提示系統安裝的百分比進度。
三十、安裝完成後,根據屏幕提示重新啟動系統。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