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綜合 >> Linux資訊 >> Linux文化 >> 魔法爐-開放源碼的經濟背景分析

魔法爐-開放源碼的經濟背景分析

日期:2017/2/27 12:21:16   编辑:Linux文化

這是著名的開放源碼倡導者Eric S. Raymond開放源碼系列的第三篇論文,前兩篇分別是“教堂與集市”(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和“開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

[譯注]不是原文的思想太復雜、跳躍性太快,就是我英文沒學好,或者中文沒學好,還沒學會說中國話。本文 譯得亂七八糟、七零八落。不過如果你仍然能從中看出點門道,那我就心滿意足了;如果你能給我提點意見, 將譯得不通的地方改正過來,或者將我還不知道的事實、寓言等解釋一下,我將不盡感激;如果你關於開放源 碼有什麼話要說,也請你一道參加 forum.linux.net.cn 的討論。

魔法爐 —— 開放源碼的經濟背景分析原著:Eric S. Raymond,1999年6月

摘要

本文分析了開放源碼現象背後的經濟基礎演變。作者首先破除了一些關於程序開發投資和軟件價格結構方面盛 行的迷信觀念,用博弈理論分析了開放源碼合作的穩定性,介紹了八種資助開放源碼開發的模式,包括兩種非 盈利的和六種盈利性質的模式。接下來作者引入了一個定性的理論,探討封閉源碼開發在經濟上具有合理性的 時機。然後作者考查了其它一些新的機制,說明資助盈利性開放源碼開發的市場正在形成,並且以前的贊助體 系和任務市場也重新出現。本文以對將來的一些試探性預測作為結束。

目錄

1. 與魔法無異2. 天才的“奇客”及其它3. 制造業錯覺4. “信息要免費”的神話5. 公共牧場的反例6. 封閉 源碼的理由7. 使用價值投資模式 7.1 Apache 案例:成本分擔 7.2 Cisco 案例:分散風險8. 為何商品價值 觀是有問題的9. 間接商品價值模式 9.1 降價先鋒/占領市場 9.2 工具過時 9.3 開個餐館,菜譜送人 9.4 附件與補充 9.5 開放未來,出售現在 9.6 開放軟件,出售品牌 9.7 開放軟件,出售內容10. 何時開放,何 時封閉 10.1 盈利是什麼? 10.2 它們如何相互影響? 10.3 Doom:一個案例分析 10.4 了解開放的時機11. 開放源碼的商業生態學12. 應付成功13. 開放的研發和贊助的重現14. 走向彼岸15. 結論:革命後的生活16. 參考書目和致謝17. 附錄:為何封閉源碼的驅動程序導致廠商金錢上的損失18. 修訂

1. 與魔法無異

威爾士神話中,女神 Ceridwen 有一個了不起的爐子,可以用魔法燒出可口的食物 ——通過只有女神知道的 咒語來使喚它。在現代科學中, Buckminster Fuller 提出了“短命現象”,即當原先設計中的物質資源被 越來越多地用信息內容代替後,技術變得越來越有效,但越來越便宜。Arthur C. Clarke 將這兩者聯系起 來,提出:“任何足夠高級的技術都無異於魔法一般神奇”。

對很多人而言,開放源碼社團的成功就象難以置信的魔法。高質量的軟件“自由、免費”地產生,總能這樣自 然很好,可它看起來應該不可能象現在這樣在現實世界的競爭和資源不足的條件下繼續存在下去。關鍵在哪 兒?Ceridwen的爐子只是一個魔術的騙局嗎?如果不是,在這裡“短命現象”是如何起作用的 —— 女神念的 是什麼咒語呢?

[注]有誰能提供關於 Ceridwen 女神、Buckminster Fuller 和 Arthur C. Clarke的背景知識?謝謝。

2. 天才的“奇客”及其它

開放源碼文化的歷程當然和很多了解軟件開發但未身處其中的人的假定相悖。“教堂和集市”(“教”文)描述 了分散的軟件開發合作是如何有效地推翻了 Brooks 定律,並形成具有前所未有的可靠性和質量的軟件項目。 “開拓智域”(“開”文)考察了這種“集市”開發模式的社會動力,並主張從傳統的交易型經濟的角度是無法 最有效地理解它的,而應該在人類學家稱為“饋贈文化”的環境中來理解,在這樣的文化中,各成員通過贈送 自己的勞動成果而非交易來體現其地位。本文中我們將從揭穿一些常見的關於軟件產品經濟的神話開始,將 “教”和“開”文中的分析繼續到經濟領域、博弈理論和商業模式,提出新的概念上的工具來幫助理解開放源 碼開發者們的“饋贈文化”在交易型經濟中存在的方式。

為了將分析的精力集中在此主線上不必再談及到其它方面,我們需要先放棄(或者至少是暫時忽略)關於“饋贈 文化”的解釋。“開”文指出饋贈文化行為出自於生存所需物品已經富足、交易活動不再那麼令人感興趣的環 境中;雖然這作為對行為的心理學解釋已經似乎足夠了,但它作為對多數開放源碼開發者實際所處的混合經濟 環境的解釋還有欠缺。對他們中很多人而言,交易活動已經失去了吸引力,但它的經濟約束力還存在,他們的 行為還得有一些“物質拮據經濟”上的意義,來使他們保持“支持饋贈文化”的余力。

因此,我們將(完全從拮據經濟的領域內部)考慮使開放源碼開發存在下去的合作和交換模式。與此同時,我們 將詳細舉例回答一些實際問題,比如:“該如何由此而賺錢?”。然而,首先我們將說明在這個問題後面的壓 力是派生自目前盛行的軟件產品經濟模式的,而它其實已和客觀事實不符。

(在開始闡述之前最後作一個說明:在本文中對開放源碼開發的討論和提倡不應該被诠釋為說明封閉源碼開發本 質上錯誤的例子,也不是對軟件知識產權的反對,也不是對利他主義的“共享”的呼吁。雖然這些主張仍然還 被開放源碼開發者們中的少數言論所鐘愛,但自“教”文以來的經驗表明它們已經沒有必要繼續討論。對開放 源碼開發完全充分的討論只須建立在它的工程和經濟上的成果之上 —— 更好的質量、更高的可靠性、低成本 和更多的選擇。)

[注]何為 Brooks 定律?希望有人幫忙解釋。

3. 制造業錯覺

在開始前我們需要注意到,和任何其它工具或者貨物資本一樣,計算機程序也有兩種不同的經濟價值:使用價 值和商品價值。

一個程序的使用價值是它作為工具的經濟價值,它的商品價值是它作為一個可出售的商品的價值。 (按專業的 經濟學說法,商品價值是最終產品的價值,使用價值是中間產品的價值。)

多數人在試圖思考軟件產品經濟時,都傾向於使用一種“工廠模型”,它建立在以下的基本前提之上:

1. 多數開發者的時間是使用商品價值來償付的。

2. 軟件的商品價值和它的開發成本成正比(即復制它的功能所需的資源的成本),因此也和其使用價值成正比。

換句話說,人們非常傾向於認為軟件和其它典型的制成品有一樣的價值特性。但這兩個假設都可以證明是錯誤 的。

首先,為銷售而編寫的代碼只是編程活動的冰山一角。在微機之前的時代,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是90%以上的代碼 是在銀行和保險公司內部寫出來的。現在很可能不再如此 —— 其它工業也更嚴重地依賴於軟件,金融業在這 之中所占的比重相應就下降了 —— 但我們馬上也能看到,憑經驗上的證據,仍然約有95%的代碼是在公司內部 寫出來的。

這些代碼包括大多數管理信息系統(MIS)、每個大、中型公司都需要的定制的財務和數據庫軟件,它還包括專用 技術代碼,如設備驅動程序 (幾乎沒有人靠銷售設備驅動程序賺錢,隨後我們會談到這個問題),它還包括我們 越來越多的微處理器控制設備中的嵌入式代碼,從機械工具和噴氣客機到轎車、微波爐和電烤箱。

大多數這樣的內部代碼集成到其應用環境的方式使得拷貝或者再使用它非常困難。(不管這個“環境”是商業辦 公室的一整套手續或者是聯合收割機的燃油噴射系統,情況都是這樣。)因此,當這個環境發生改變時,要讓配 套軟件能夠正常工作有很多工作要做。

這項工作就叫做“維護”,而且任何軟件工程師或者系統分析員都會告訴你,它要占到程序員們被雇來所做工 作的絕大部分(75%以上)。相應地,絕大多數的程序員工時 (或者說大多數編程者的薪水) 都是花在編寫或者 維護那些根本就沒有商品價值的內部代碼上—— 這個事實任何讀者都可以隨時通過查閱任何報紙上的工作廣告 欄的編程工作清單來核實。

搜索一下你本地報紙的工作廣告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實驗,我勸你一定親自做做。查一下編程、數據處理和軟 件工程欄目下的工作廣告列表,來看看和軟件開發有關的職位,將這些工作按照開發出的軟件是用於使用還是 銷售進行分類。

很快你就會清楚,即使按照最廣泛的“用於銷售”的定義來解釋,在20個工作中至少有19個是嚴格地按照使用 價值 (也就是中間產品的價值)來支付的。這是我們之所以相信只有5%的軟件產業是“商品價值驅動”的原因。 然而,請注意本文後面的分析中對這個數字相對並不敏感;即使它是15%或者20%,經濟學上的結果本質上是一 樣的。

(當我在技術會議上發言時,我常常提這樣兩個問題作為開頭:聽眾中有多少人的工作是寫軟件的?有多少人的 薪水是依賴於軟件的商品價值的?回答前者的人常常舉手如林,而幾乎沒有人回答第二個問題,相當多的聽眾 都對這個比例感到很驚訝。)

再者,考察一下顧客們的實際行為,那種認為軟件的商品價值和它的開發與換代成本關系緊密的理論就更容易? 煌品恕S瀉芏嗌唐?(在其折舊以前) 部分地適用這個理論 —— 食品、轎車、機械工具。甚至也有很多無形 的商品,其商品價值也和開發替代成本密切相關 —— 比如音樂、地圖或數據庫的復制權。這些商品在它們的 原始生產商退出市場後其商品價值仍能保持不變,甚至還會增加。

相反地,當軟件產品的生產商退出市場(或者只是該產品停止生產)後,消費者願意為它支付的價格就會很快降 到幾乎為0,即使它理論上仍有使用價值,或等價功能產品的開發成本。(要驗證這個判斷,你只需到附近任何 一個軟件商店的削價櫃台去看看。)

在生產商退出後,零售商的行為是很有啟迪性的,它告訴我們零售商懂得一些生產商不明白的東西,就是:消 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受到對廠商服務的將來期望價值的有效限制。(這裡“服務”一詞涵蓋了增強、升級和後續 開發項目等很多廣泛的方面。)

換句話說,軟件業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服務性行業,只不過它運作在一個盛行的但毫無根據的錯覺下,以為它是 屬於制造業的。

值得反省一下我們為何通常都傾向於相信這種錯覺。也許僅僅是因為只有軟件業中那一小部分生產軟件產品進 行銷售的廠商為其產品做過廣告。而且,其中最多見和廣告最狠的產品是那些短命的、不要求持續的支持服務 的東西,比如游戲(當然,這只是特例,並非必然規律。)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錯覺導致了病態的價格結構,它不會隨事實開發成本一起下跌。如果(如我們通常所認 為的那樣)一個典型的軟件項目75%以上的生命周期成本是在維護、排錯和擴展中的話,那麼這種通常購買價格 定得很高,但幾乎沒有支持費用的策略就注定不能讓買賣各方滿意。

消費者虧了,因為,即便軟件屬於服務業,源於制造業模式中的動機總是阻止廠商提供足夠的服務的。如果廠 商的錢來自於軟件比特的銷售,那麼資金就會投入到制造並推出軟件中;用戶支持不是一個盈利單位,就只會 得到一些最不得力的職員,並且擁有的資源也僅僅夠防止疏遠關鍵性數量的用戶。

問題的另一面是,大多數采用這種制造業模式的生產商在長期競爭中也會失敗。用固定的銷售收入來投入無限 延續的用戶支持開銷的作法,只有在市場擴展得足夠迅速、能夠用明天的收入來抵消昨天的銷售帶來的服務支 持和周轉開銷的情況下才能成立。一旦市場成熟後,銷售減慢,大多數生產商將別無選擇,只能放棄一些產品 來縮減服務支持開支。

無論這種縮減是顯式的 (比如產品停產) 或者隱式的(比如使用戶很難獲得服務),都具有把用戶送給競爭對手 的效果 (因為這樣破壞了產品的將來期望價值,它是依賴於服務的)。在短期內,還可以通過把除錯的版本當新 產品發布、制定新的價格來擺脫困境,但消費者對此很快就會厭倦。因此,長期的解決辦法就是根本沒有競爭 者 —— 就是說,對市場進行有效的壟斷。最後,就只有一個廠商了。

其實,我們已經多次看到這種因缺乏支持服務的失敗模式把很多強有力的第二競爭者擠出了市場。 (那些調查 過專有PC操作系統、字處理、財務軟件或者通用商業軟件的人對這種模式可能尤為清楚。) 由制造業模式產生 的不正當動機導致了“勝者王敗者寇”的市場動向,並且獲勝方的消費者其結局也是吃虧。

如果不是制造業模式,那是什麼呢?要有效地處理軟件生命周期的成本結構 (非正式的和經濟學專業意義上的 有效),我們需要一個建立在服務合同、訂購和買賣雙方持續的價值交換基礎上的價格體系。因此,在自由市場 追求效率的條件下,我們可以預見這是一種多數成熟的軟件工業將最終遵從的價格體系。

上述這些使我們得以洞察開放源碼軟件為何能逐漸引起不僅是技術上而且是經濟上對現行秩序的挑戰。看來, “自由”制造軟件的結果,就是迫使我們進入“服務支持費用”占主導地位的世界 —— 並暴露出封閉源碼軟 件所依賴的價值規律支撐體系相對是多麼的脆弱。

“自由/免費”一詞在另一方面也具有誤導性。降低成本常常導致對它的基礎支撐設施的投資不是減少而是增 加。當轎車的價格下降時,對它的需求就會上升 —— 因此即使是那5%靠軟件的商品價值過活的程序員在開放 源碼的世界裡也不大會受到影響。在這種變遷中失敗的不會是程序員,而是那些不合時宜地把賭注押在封閉源 碼開發策略上的投資者。

4. "信息要免費”的神話

還有一個和制造業錯覺完全相對的、但程度類似的另一個神話,也經常困擾人們對開放源碼軟件經濟的看法。 這就是:“信息要免費”的神話。它通常表現為一種看法,認為復制數字信息的零成本意味著信息的價格也應 該為零。

考慮那些使人擁有競爭好處的信息的價值,比如資產圖表、或者瑞士銀行帳號、或者獲取服務的鑰匙比如計算 機帳戶口令等,這個神話最一般的形式就不攻自破了。即使這些信息可以零成本復制,由它所授權的事物也不 能。因此,該項事物非零的最低價值可以被認為是信息的價值。

這裡提到這個神話,主要是為了指出信息是否免費和開放源碼的經濟效用辯論無關;隨後我們會看到,即使在 軟件確實具有制造業貨物的價值結構的假設下,這種無關性也很好地成立。因此我們不需要在軟件應不應該免 費的問題上糾纏不清。

5. 公共牧場的反例

既然我們對目前盛行的模式持懷疑的眼光,讓我們看看能否建立另一種模式 —— 關於什麼使得開放源碼合作 得以持久的頑固的經濟上的解釋。

這是一個要從兩個層次來分析的問題。一是我們需要解釋那些為開放源碼項目貢獻力量的人的行為;另外一層 是需要理解支撐Linux、Apache等開放源碼項目上的合作的經濟力量。

首先,我們還是要推翻一個干擾我們的習慣思維定式。每當試圖解釋合作行為時,Garret Hardin 的“平民悲 劇”總會在我們的腦海裡隱現。

Hardin 著名的例子是,想象一塊被整村農民共有的草場,用來放牧他們的牲畜。但放牧使草場退化,草被吃 光了,漸漸露出一塊塊裸露的泥土地面,而新草的生長是很緩慢的。如果沒有一個公認(並被執行)的政策來分 配放牧的權利以防止過度放牧,每個人都會出於自己的利益,盡可能快地驅使他盡可能多的牲口去吃草,爭取 在草場完全退化成整片泥沼之前獲取最大的利益。

多數人的直覺中,參與合作的模式都和這很類似。這其實並不能用來很好地診斷開放源碼的經濟問題,它是 “自由騎士”(報酬不足)問題[譯注:譯者這裡需要參考搏弈論教材],而非搶手的公有好處(過度使用)。然 而,我卻在多數舉手反對中看到類似的思維模式。

“共產的悲劇”只有三種可能的後果:一是草場荒蕪變成泥沼;二是一部分擁有強制權力的村民以全村的名義 強制執行草場分配政策(共產主義者的解決方式);三是村民們各自將自己有能力保衛和管理的部分圈起來,從 而瓜分公共草場(私有產權的解決方式)。

如果條件反射式地將這種模式應用於開放源碼合作,人們就會得到一個不穩定的中途夭折的結果。由於在互聯 網上沒有辦法執行編程者工作時間的分配政策,這個模式預測的直接結果就是公共(軟件)財產將瓦解,其不同 部分將被不同人據為私有,成為封閉源碼的軟件,並且貢獻給公共社區的作品會迅速減少。

事實上,我們的經驗顯然是實際的趨勢是與此相反的,(例如,如果按照Metalab每天提交的報告和 freshmeat.net 每天的公告數量來衡量)開放源碼開發的范圍和內容在穩步增加,顯然其中有一些關鍵性的東 西,用“平民悲劇”的模式無法解釋正在發生的事情。

一部分答案當然在於使用軟件並不會象放牧破壞草場那樣減低它的價值。實際情況是,由於用戶加進他們自己 的更正和功能(代碼補丁),開放源碼軟件的廣泛使用往往增加其價值,在這個公共牧場的反例中,放牧反而使 牧草長得更高。

問題的另一部分答案在於公共源碼的小補丁公認應有的市場價值難以實現。假設我寫了代碼改正一個很討厭的 毛病,並假設很多人認為這點代碼確實是值錢的,我怎麼才能從這麼多人那裡收到這筆小錢呢?雖然這樣小筆 地付帳給我通常是合適的,但傳統的支付方式有著太高的附加開銷,使這樣小筆費用的支付真的很成問題。

也許這樣來看更加確切一些:這筆費用不光難以收取,在一般情況下它甚至很難定價。作為一個假想實驗,讓 我們假設互聯網也有這麼一種理想的支付設施 —— 安全、隨處可見、零附加開銷。現在假定你寫了點叫做 “Linux核心的零碎補丁”的代碼,你怎麼知道該標價多少出售呢?一個潛在的買者,還沒有看到代碼之前,又 怎麼知道付多少錢才是合理的呢?

這樣我們面臨的問題就象哈哈鏡中的“F.A. Hayek 的計算問題”[譯者不懂,請內行補充] —— 只有超人才 能解決,為了促成交易,他同時要能計算這些補丁代碼的價值,又要讓人信得過來由他設定價格。

很不幸的是,超人嚴重短缺,所以補丁作者 J. Random Hacker (偶爾為之的隨機黑客)只剩兩種選擇:抱著 補丁不放,或者把它免費送給別人。前一個選擇不帶來任何好處,後一個可能也一樣,或者它會鼓勵別人也這 樣互惠地拿出自己補丁,可以解決 J. Random 將來遇到的其它問題。這種選擇表面上看是利他性的,其實用 搏弈論的觀點來看它是最高明的自私。

在分析此類合作時,注意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盡管有“自由騎士”問題存在(在缺錢或其它等價報酬物的情況 下,對工作的資助不夠),它並不隨最終用戶數量的增加而成比例擴大。開放源碼項目的復雜性和彼此交流上的 開銷幾乎完全只是參與其中的開發者數量的函數;大量幾乎從不看源碼的最終用戶事實上並不帶來任何開銷。 也許電子郵件討論中遇到幼稚問題的概率會增加,但這相對很容易通過維護一個常見問答的討論組來預防,於 是就可以愉快地忽略那些明顯還沒有讀過常見問答的提問者了(事實上這兩種做法都是很典型的)。

比起其它方面來,開放源碼軟件中真正的“自由騎士問題”更主要的是提交補丁過程中的摩擦阻力開銷。一個 在這場文化名望游戲(見“開”文)中沒有一點地位的、潛在的貢獻者,在沒有金錢報酬的情況下,可能會想 “提交這個補丁太不值得,因為我不得不把它整理清楚、寫一個更正備忘、還要簽署自由軟件基金任務表... "。因為這個原因,一個項目的貢獻者數量(以及決定與此的成功程度)嚴重地受到其貢獻者需要履行的條條框? 虻母好嬗跋臁U庵腫枇梢允腔檔募際跣緣模部贍苁欽紊系摹U饬街腫枇σ壞潰殘砜梢越馐臀嗡繕 ⒌摹⑽薅ㄐ蔚腖inux文化所吸引的合作力量,比組織緊密得多、集中得多的BSD有著數量級上的優勢,並且相 對Linux引起的重大關注,為何自由軟件基金會要落後一些。

到現在為止這些解釋都沒有問題,但這是我們在隨機黑客寫出補丁代碼並做出自由共享的決定之後的事後諸葛 亮解釋。我們需要的另一半是如何從經濟學來解釋為何隨機黑客會首先想到寫這個補丁,而不是寫那些能給他 帶來商品價值回報的封閉源碼程序。是什麼商業模式造就了開放源碼開發蓬勃發展的小氣候呢?

6. 封閉源碼的理由

在開始給開放源碼商業模式分類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普遍的排它性盈利問題。當我們封閉源碼時,我們保護 的其實是什麼呢?

假定你雇用某個人來為你的生意寫一個專用的財會軟件包,封閉而不是開放其源碼一點也不能使這件事完成得 更好;你願意封閉它的唯一合理的理由是看你是否想把它賣給別的人,或者阻止競爭對手利用它。

表面上的答案是你在保護商品價值,但對於95%的、是為內部使用而作的軟件,這個理由不適用。那麼封閉還有 哪些好處呢?

第二種解釋(保存競爭優勢)也耐人尋味。假設你開放該財會軟件的源碼,它被普遍使用並受益於用戶群對它的 改進。現在,你的競爭對手也開始用它。競爭對手沒有付出開發費用就得此利益,並切入你的業務,這個反對 開放源碼的論據成立嗎?

也許成立,也許不。真正的問題是你在分散開發負擔後獲得的好處是否超過由於自由騎士競爭的增加而遭致的 損失。很多人由於 (a)忽視了招募更多力量幫助開發的功能性好處;(b)沒有看到開發成本的劇減;而常常不 能做出正確的權衡。根據假設,你無論如何總會付出開發成本的(要麼是封閉開發成本,要麼是競爭損失),因 此把它們歸結為開放源碼的成本(如果你願意這麼認為)是錯誤的。

還有其它封閉源碼的理由也完全不合情理。例如,你也許有這樣的錯覺,認為封閉源碼能讓你的商業系統更安 全,更好地防止破壞者和入侵者。如果這樣,我建議你馬上去找一位密碼專家咨詢一下。真正的專業偏執者更 清楚不能相信封閉源碼程序的安全性,因為他們從以往艱苦的經歷中得到這樣的教訓。安全是可靠性的一個方 面;只有經過徹底的同行評估的算法和實現才可相信是安全的。

7. 使用價值投資模式

從使用價值和商品價值的區別中我們能注意到的一個關鍵事實是:只有商品價值才會由於從封閉過渡到開放源 碼而受到威脅,使用價值不會。

如果使用價值、而非商品價值才真正是軟件開發的主要動力,並且(如“教”文所稱)開放源碼開發的確比封閉 方式更加有效和高效率,那麼我們應該期望發現這樣的環境,僅靠預使用價值就持久地資助了開放源碼開發。

事實上不難確定至少有兩個重要的模式,這裡面全時的開放源碼項目開發者的薪水是嚴格由使用價值來支付 的。

7.1 Apache 案例:成本分擔

讓我們假定你工作的公司需要一個用於關鍵性業務的大容量、高可靠性WWW服務器,也許它是用於電子商務,也 許你們是銷售廣告空間的大眾媒體,也許你們是一個門戶站點,你需要24小時不停機服務,需要速度,和可定 制性。

如何才能得到這些呢?你可采用三個基本的策略:

買一個私有的服務器軟件。這樣,你是在賭該軟件商能按期供貨、並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來正確地實現它。即便 這些都能滿足,它的產品可能開始時定制功能較差;你可能只有通過軟件商願意提供的鉤掛途徑來修改它。這 種私有服務器的方式並不普遍。

自己開發一個。並不能馬上就排除這個選擇:WWW服務器不是非常復雜,當然比浏覽器要簡單得多,並且一個專 用品能做得非常小巧靈活。走這條路你可以得到想要的功能和定制性,雖然你將付出開發時間,且當你退休或 者離職的時候你的公司也許會發現它得維護就成了問題。

加入Apache團體。Apache服務器是互聯網上的網站管理員開發出來的,他們意識到與其很多人自行開發它,還 不如將他們的努力集中在改進同一個基礎代碼更聰明些。這樣做他們能夠獲得自己開發的好處和大量並行的同 行評估的強大排錯效果。

選擇Apache 的優勢非常顯著。從Netcraft每月的調查,我們可以知道到底有多顯著。該調查顯示,自其開始 以來,相對於其它私有服務器軟件,Apache的市場占有率穩步擴大,截止到1999年6月,Apache及其派生者占 有61%的市場份額(見http://www.netcraft.com/survey/ 12月2日最新結果是54.81%)—— 它沒有合法的 擁有者,沒有宣傳攻勢,它們背後完全沒有簽訂過合同的服務機構。

Apache的故事可以概括為這樣的模式:軟件用戶們發現資助開放源碼開發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樣他們用少得多 的價格,得到比其它方式好得多的產品。

7.2 Cisco 案例:分散風險

數年前,在Cisco公司有兩個程序員受命寫一個分布式網絡脫機打印系統,用於公司的內部網。這是個不小的挑 戰,除了要支持任一個用戶A能夠在任何一台打印機B(也許在隔壁或者上千英裡外)上打印,系統還必須保證, 在紙張用完或者墨粉太少等情況下,打印任務能自動切換到附近的另外一台打印機上,同時系統要能夠向打印 機管理員報告這類問題。

這對拍檔聰明地完成了對標准Unix脫機打印軟件的一系列修改,並加上一些外圍命令文件完成任務。然後他們 意識到他們、以及Cisco遇到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是,他們誰也不大可能永遠在Cisco工作。最後,兩人都會走的,這個軟件不會有人維護了,慢慢就會 爛掉(即,逐漸不再適合現實的工作環境)。沒有人願意看到他自己的成果最後會是這般下場,這對勇敢的搭檔 感覺Cisco已經另外買了一個解決方案,並合理地期望這會比他們自己的程序要用得更長久。

於是,他們找到他們的經理,力勸他將這個脫機打印軟件以開放源碼的形式發布。他們的論據是Cisco將不會失 去任何商品價值,但能獲得很多。通過鼓勵分布在很多公司的用戶和合作開發者團體的擴大,Cisco可以有效地 解決軟件原始開發者流失的問題。

這個Cisco的故事可以概括為另一種模式,在這裡開放源碼起到的降低成本的作用不如分散風險的作用大。其中 各方都發現,開放的源碼、和有多種獨立收入來源的合作團體的存在,提供了本身在經濟上非常有價值的保險 措施 —— 足夠值得為此而投資了。

8. 為何商品價值觀是有問題的

開放源碼使得要從軟件銷售直接獲取商品價值變得相當困難,這種困難不是技術上的:源碼並非比執行碼更易 復制,允許獲取商品價值的版權法律如果實施起來,對開放源碼產品也未必比封閉源碼的更加困難。

困難在於支撐開放源碼開發的社會契約的本性。由於彼此互補的三個原因,幾種主要的開放源碼版權許可都不 允許因為要便於獲取直接商品價值而附加的、對軟件的使用、再發行和修改的絕大部份限制。要理解這些原 因,我們必須考察這些版權形式存在的社會環境:互聯網黑客文化。

盡管(即使在1999年)在黑客圈外還存在對黑客文化的種種神話,這些原因都與對市場經濟的敵意毫無瓜葛。雖 然一小部分人對贏利動機確實有些敵意,整個社團在和Red Hat、SUSE、Caldera等旨在盈利的Linux發行商的 合作方面還是非常願意的,大部分黑客都很樂於和整個社會合作,只要不違背其初衷。黑客們反對直接贏利目 的的授權方式的原因要更加微妙和有趣。

其中一個原因關系到對稱性。雖然多數開放源碼開發者本身並不反對別人從他們的贈品獲利,但大多數人都要 求沒有任何一方(可能除了代碼的原作者之外)占據謀利的特權地位。隨機黑客先生願意讓比如某個Fubarco公 司銷售他的軟件或者補丁來獲利,但前提是他們自己以後也仍然也有以此獲利的可能性。

另一個原因關系到他們不願看到的後果。黑客們注意到那些因為“商業”使用和銷售(這是最常見、不會讓人感 到臉紅的想獲取直接商品價值的合理方式)而含有限制或者收費的版權有嚴重的令人寒心的後果。一個特例是給 廉價的CD-ROM文集的再發行加以一定的法律規定,這按照理想的願望是應該鼓勵的。更一般的,對使用/銷售/ 修改/發行的限制(和授權許可中的其它復雜因素)會產生跟蹤檢查遵守程度的開銷,並且(隨著需要處理的軟 件包數量的增加),會產生可覺察到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法律風險及其各種爆炸性增加的組合形式。這個結果被 認為是有害的,因此強大的社會壓力使授權許可保持了簡單的形式,免除任何限制。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原因關系到保持“開”文中闡述的同行評議和饋贈文化動力。為保護知識產權和獲取直接商 品價值的許可限制常常使得無法合法地分支出新項目(例如,Sun對Jini和Java的所謂“社團源碼”授權就屬於 這種情況)。雖然(由於在“開”文中詳細說明的原因)分支是會遭人反對、而且只是迫不得己的最後選擇,它仍 然被認為極其重要,以防萬一原來的維護人員不再稱職或者背棄其道(如換用更封閉的授權)。

黑客社團在對稱性原因上還有些商量余地;因此它容許象Netscape的NPL授權那樣,給代碼的原作者一些獲利 的特權(在NPL中,就是特定地指在衍生及封閉源碼產品中使用開放源碼的Mozilla代碼的專有特權)。他們在 不可預料性原因上的商量余地小得多,而在保持分支權利的原因上沒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這也是為何Sun的 Java和Jini的“社團授權”方案被黑客社團所唾棄的原因。)

這些原因也解釋了“開放源碼定義”的條款,該定義是要闡述黑客社團對標准的開放源碼授權(完全公開授權 GPL、BSD授權、MIT授權和藝術家授權等)的關鍵特征。這些條款(盡管不是有意)實際上的效果使得直接獲取 商品價值非常困難。

9. 間接商品價值模式

然而,仍然能通過開創軟件及相關服務的市場來獲得可以說是間接的商品價值。有五種已知的和兩種推測的此 類模式(可能會在將來出現更多)存在。

9.1 降價先鋒/占領市場

在這個模式中,你使用開放源碼軟件來開創或維持市場地位,為產生直接收入來源的私有軟件服務。 在最常見 的類似形式中,開放源碼的客戶軟件促使了服務軟件的銷售,或者門戶站點的訂閱/廣告收入。

當Netscape公司於1998年初開放Mozilla 浏覽器源碼時采取的就是這個策略。他們生意中的浏覽器部分大約 占13%,而且在Microsoft發售IE後這個比率正在下降。IE強大的市場攻勢(以及後來成為反壟斷訴訟焦點的不 太正大光明的捆綁作法)很快就侵入了Netscape的浏覽器市場,令人擔心Microsoft會有意壟斷浏覽器市場, 然後形成對HTML標准事實上的控制,以此來將Netscape趕出服務器市場。

通過開放尚在廣泛流行的Netscape浏覽器的源碼,Netscape 有效地阻止了Microsoft浏覽器完全壟斷的可能 性。他們期望開放源碼合作能加速浏覽器的開發和測試,並希望Microsoft的IE會被遏制到只來得及追趕它的 地位,並防止對HTML進行專有的修改。

這個策略成功了。到1998年11月,Netscape事實上開始收復一些被IE占去的商業市場份額。到1999年初 Netscape被AOL收購時為止,維持Mozilla開發帶來的競爭優勢如此明顯,AOL首次公開的承諾之一就是繼續支 持Mozilla項目,即使它還只是處在初步的alpha開發階段。

9.2 工具過時

這個模式適合於硬件制造商(在此處的上下文中,硬件包括了從以太網卡或其它外圍板卡一直到整個計算機系 統的任何設備)。市場壓力已迫使硬件公司編寫和維護軟件(包括從設備驅動程序、配置工具一直到整個操作 系統的程度),但軟件本身並不是盈利部門,它是額外開銷 —— 而且常常相當重要。

在這種情形下,想都不用想就可以開放源碼了。不會失去任何收入來源,因此沒有什麼弊端。廠商獲得的是戲 劇性擴大的開發群體、對用戶需求更快更靈活的響應,以及通過同行評議獲得的更好的可靠性。它可被自由地 移植到其它環境,很可能它還帶來用戶忠誠度的升高,因為用戶中的技術人員投入了更多編程時間,為滿足他 們的需要進行定制工作。


——摘自:CN Linux NET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