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綜合 >> Linux資訊 >> Linux業界 >> Sun被收購傳聞半路殺出Google

Sun被收購傳聞半路殺出Google

日期:2017/2/27 10:59:27   编辑:Linux業界

DONEWS

Sun被收購傳聞中的收購方一直在微軟、Oracle兩者身上,現在Google也插進了一腳

 近年來,歐美IT業內不斷上演收購傳奇,造就了眾多巨無霸型的“航母”。初春乍暖還寒,業內再次上演激情收購傳聞。  華爾街最近有消息傳出,Google目前正密謀收購陷入困境的Sun,雖然具體涉及金額沒有透露,但傳聞宣稱,如果交易成功,這將是IT業內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  雖有炒作嫌疑,但江河日下的Sun依然成為業內的關注焦點。

  對於擁有近千億美元市值的搜索巨人來說,收購Sun可謂易如反掌、小菜一碟,不存在資金等方面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如果Google收購Sun成功,其最終為Google建立搜索帝國的理想貢獻什麼?能否為Google多元化的戰略助一臂之力?  

沒落的Sun

  誕生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校園的Sun公司,曾經在IT行業有過極為輝煌的歷史,是眾多技術瘋子的向往之地。而今,Sun可說是日薄西山,其市值也一降再降,人們對它的期望已經從100分降到了50分以下,成為“沒落的太陽”。

  迫於無奈,Sun也選擇了多元化經營之路。通過收購、兼並等方式,逐漸向軟硬件全線進軍,其實也就是“什麼賺錢做什麼”。至今已有硬件、存儲、StarOffice、JAVA和Solaris等組建的產品平台。

  2005年,還有不少業內人士對頑強奮斗的Sun寄予厚望,希望其扛起公算大旗、力推Solaris 10以及深化開源之路等舉措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重現昔日“美國網絡四騎士”之風采。時至今日,曾經以開源先驅自居的Sun,卻因種種機緣只落得一個“偽開源”的罪名。

  情況還不僅如此。

 Sun的多元化之路並沒有獲得成功。如今的Sun,正漸漸失去曾經籠罩在頭上的王者光芒。在曾經呼風喚雨的數據存儲市場,IBM、EMC、惠普等對手後來居上,一點點地蠶食著Sun的地盤;在操作系統市場,Sun原想憑借耗資5億美元打造的Solaris 10重振山河,卻被Windows和Linux等反將一軍,市場份額少得可憐;在中間件市場,在甲骨文、SAP和BEA的窮追猛打下,Sun不斷丟城失地,連連敗退,份額急劇縮水。 

 作為Sun的主要競爭對手,微軟、IBM和BEA等已經在各方面超越它。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調查顯示,目前在應用服務器市場上,IBM的 WebSphere的占有率為37%,BEA 的WebLogic為29%,Sun已被擠出了前五甲的行列。Sun在Java技術線上唯一賺錢的是J2ME,並且盈利模式也不是軟件銷售,而是向支持J2ME的手機廠商收取許可費。在硬件、存儲、數據庫等方面,Sun則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可言。

  Sun的復蘇再次被打上了一個大問號。 

 可以看出,Sun目前的處境令人堪憂,前景著實不明。在此存亡之際,Sun急需有人拉一把,不論是資金的支持,還是技術合作,對於Sun來說都是“雪中送炭”。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企業處於進退維谷之時,求生的欲望遠遠超過了獨立的決心。按中國的話來說,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前不久,CEO麥克利尼一人就拋售了1000萬美元的股票。此舉,加重了人們對Sun有意出售的判斷。如果Sun能得Google這樣一個東家,或是與Google達成某種技術層面的全面合作,絕對是利大於弊,可以借力施力,擺脫“四面楚歌”的艱難困境。 

 Sun需要巨人提攜,而Google也不會提供義務幫助。

  Google的尴尬 

 2006年以來,Google逐漸走出了股市神話的光環,開始歸於常態,日漸走低。在前後不到一個多月時間內,Google經歷了很多企業幾年甚至幾十年都難得一遇的股市起伏。  當美國司法部向Google索要搜索記錄遭拒時,Google股價第一次大幅下跌。而當Google公布2005年第4季度財報後,其業績表現沒有達到分析師的預測時,經受了第二次大幅下跌。隨後,其股價表現繼續走低。 2006年3月1日,Google公司首席財務官雷耶斯對公司業績發布警告,聲稱公司未來的發展可能放緩,希望股東和業界作好心理准備,從而減緩股市波動。此言一出,公司股價再次暴跌13%,在業內引發了不小的“地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Google股價由高走低,多次暴跌,也是眾多因素多年積累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是其業務單一、競爭加劇所致。

  眾所周知,在業內還不懂得如何通過搜索引擎贏利時,Google開天辟地,闖出了在線廣告的金光大道,賺了個缽滿盆滿。目前為止,Google有99%的營收來自於關鍵字搜索廣告業務。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Google這種單一的贏利模式也為其今後的發展埋下了禍根。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Google單一廣告越來越成為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第二次創業的羁絆。業內分析家表示,目前Google在在線廣告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高達64%,因此未來很難期望大幅度提升占有率。如果Google的業績表現不夠搶眼,華爾街分析家的努力也將無濟於事。

  對於業務模式單一的致命弱點,Google內部也早已心知肚明。為了讓人們繼續保持對Google的信任,Google開始通過自身開發和收購兩種方式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和業務范圍。比如,Google收購無線搜索公司、廣播廣告公司,參股AOL等舉措接踵而至。此外,Google也在積極招募從操作系統到硬件設計的各類人才。但即便如此,Google也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統治網絡搜索的野心。因為,這一市場誘惑太大,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而且競爭對手又實力太強。因此,Google必然成為眾矢之的,處境被動。

 由於Google四處出擊,從互聯網到電腦,從操作系統到桌面軟件,又從軟件走向硬件,多元化的野心世人皆知,但也越來越偏離其主營業務。隨著其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乏力,新業務投入的持續增加,加之Google在與戴爾、蘋果等攜手過程中提高了推廣成本,其贏利空間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壓縮。

 未來,Google業務多元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利用Java與微軟抗爭 

 就在Google迷茫之際,Sun進入了其戰略視野。

  2005年10月,Google與Sun的高管坐到了一起,表示今後要在Java、OpenOffice以及OpenSolaris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通過一段時間的合作,Google嘗到了甜頭。因為Sun所具有的,正是Google未來想進一步擴張的。雙方能一步步親密接觸,也是業務擴張、取長補短的需要。特別在開源和存儲市場,Sun畢竟經營多年,底子要比Google扎實得多,有良好的市場銷售渠道。Google要拓展搜索之外的市場,白手起家,談何容易。

  對於Google來說,Sun的價值首先在於Java。Java的種種優點,業內人所共知,知名度絕不亞於Windows。對於這樣一件“寶貝”,Google自然是看著眼饞,很想占為己有,為我所用。另一方面,Sun雖然擁有這個寶貝,但長期以來卻一直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一些公司,依托於Java賺了個腰纏萬貫,而Java的主人,還要靠拼命地推銷它的服務器賴以為生。

  為此,Google正在進一步擴大網絡搜索的范圍與概念,在搜索引擎中不斷融合Java系統,不但搜索方式會發生重大的變化,而且會得到豐厚回報。

  2006年3月10日,業內就傳聞Google正在策劃收購從事網絡字處理業務的Writely公司。此舉再次表明,Google決心要與微軟的Office平台一決高下。此時回想,2005年Google宣布支持OpenOffice開源系統,雇用頂級程序員完善OpenOffice系統等舉措,就是這種圖謀的一個前奏。  但Google要想在軟件市場贏利,與微軟奪食,並非易事,一旦真刀實槍地上陣,將要面臨諸多的困難。

  我們假設,如果Google拿下Sun,其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整合Sun的多元業務。Sun可謂家大業大,從硬件到軟件,從銷售到服務,一應俱全。但所有這一切,都不是Google所擅長的。因此,要將這些種類繁多的業務重新整合,納入Google戰略的大盤子,恐怕是一大難題。過去,Sun嘗試推行多元化戰略,無果而終,Google收購後,多元化戰略也不會順風順水。 

 此外,從目前Google搜索與Java之間的關系來看,雙方就Java的合作也並不是很緊湊。如果用戶在針對Google應用時只是單純地進行互聯網搜索,Java系統似乎無用武之地,長此下去,這樣一件“精密武器”只能在人們的記憶中被漸漸淡忘。

 困難重重,但Google與Sun還是充滿信心。除了Java得天獨厚外,兩家公司之間,還有著不錯的淵源。

 首先,雙方人員之間的親密和熟悉程度,在業內是少有的。目前,在Google內部的高層有一部分就來自Sun。雙方合並,可以說是一家人的重聚,這在企業文化的整合方面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麥克利尼曾自嘲道:“和一名Sun公司前雇員坐在一起,對於我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們已經和很多Sun前雇員一起,攪亂這一行業。”

  其次,雙方都熱衷於開源運動。尤其是Google,入道雖晚,但進步神速。借助雙方業已建立的合作成果,很難說Google不會超過IBM、紅帽、Novell等開源先鋒。

  面對弱肉強食的殘酷競爭,Google和Sun都在尋找新的機會,面臨新的挑戰。是獨立斗爭,還是合縱連橫,這一著險棋需要極大的睿智和眼光,顯然他們似乎成竹在胸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