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編程 >> Linux編程 >> C語言細節

C語言細節

日期:2017/3/1 10:18:30   编辑:Linux編程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C語言細節問題。在找一份工作的時候,語言細節占的比例非常小,之前看某個貼著討論,估計語言細節在面試中,占了10%的比重都不到,那為什麼還要研究C語言的細節呢,我覺得有三個原因促使我總結這篇文章:

1. 總會有些面試官喜歡問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偏底層開發的面試官。

2. 總有有那麼兩個2B同學、同事,搞兩個很偏的知識點來考你,把你難倒以後,他就樂呵呵的滿足了。

3. 對C語言有更加鞏固的基礎,增加信心,在代碼出錯時,可以非常肯定哪裡沒有錯,而把精力花在真正的問題上。


1) switch注意事項( case後面只能是整型或字符型的常量或表達式)

(1) case後面可以用continue,與break的功能一模一樣

(2) case後面可以是常量,常量表達式,#define宏,枚舉值。但是不能是const常量,這是因為C語言中const不是真正的常量,只不過是只讀的變量,如果下面的代碼位於cpp文件中,也就是采用C++的編譯器,則case zero: puts("0");是沒有問題的。這也反面證明了,C語言中沒有真正的常量,const代表只讀。

(3) 最好不要缺省default語句,且用default處理異常情況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stdlib.h>
  3. #define FIVE 5
  4. enum em{SIX=6};
  5. int main()
  6. {
  7. int a = 1;
  8. int i = 0;
  9. const int zero = 0;
  10. for( i = 0; i < 7; i++ )
  11. {
  12. switch( i )
  13. {
  14. //case zero:puts("0");break; //gcc 報錯"錯誤: case 標號不能還原為一個整常量"
  15. case 1:puts("1");break;
  16. case 2:puts("2");continue;
  17. case 3:puts("3");continue;
  18. case 2 + 2:puts("4");break;
  19. case FIVE: puts("5");break;
  20. case SIX: puts("6");break;
  21. default: puts("error");
  22. }
  23. }
  24. return 0;
  25. }

2) 無符號型與有符號型數據相加

  1. #include <stdio.h>
  2.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3. {
  4. unsigned int a = -20;
  5. int b = 10;
  6. if( a + b > 6 )
  7. {
  8. puts(">6");
  9. }
  10. else
  11. {
  12. puts("<6");
  13. }
  14. return 0;
  15. }
以上代碼輸出結果是 >6,原因是編譯器做了隱私轉換,把int 轉換為unsigned int,編譯器就會把b轉換成一個很大的正數。

3) static的作用

static在c語言中有兩個作用。(1)限制變量存儲域[用static修飾的變量都存儲在靜態存儲區,在整個程序的生命周期內可見],(2)限制函數作用域[static修飾的函數,只在同一源文件中可見,同一工程的其他源文件也不可見]。C++對static進行了擴展,用定義靜態數據成員和成員函數,靜態數據成員和靜態成員函數都是類共享,而不是某個對象特有。還要注意的就是,靜態變量自動初始化為0

4) 內存的三種分配方式

(1) 從靜態存儲區域分配。內存在程序編譯的時候就已經分配好,這塊內存在程序的整個運行期間都存在。例如全局變量,static變量。

(2) 在棧上創建。在執行函數時,函數內局部變量的存儲單元都可以在棧上創建,函數執行結束時這些存儲單元自動被釋放。棧內存分配運算內置於處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很高,但是分配的內存容量有限。

(3) 從堆上分配,亦稱動態內存分配。程序在運行的時候用malloc或new申請任意多少的內存,程序員自己負責在何時用free或delete釋放內存。動態內存的生存期由我們決定,使用非常靈活,但問題也最多。

發生內存錯誤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編譯器不能自動發現這些錯誤,通常是在程序運行時才能捕捉到。而這些錯誤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時隱時現,增加了改錯的難度。有時用戶怒氣沖沖地把你找來,程序卻沒有發生任何問題,你一走,錯誤又發作了。

常見的內存錯誤及其對策如下:

(1) 內存分配未成功,卻使用了它。

編程新手常犯這種錯誤,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內存分配會不成功。常用解決辦法是,在使用內存之前檢查指針是否為NULL。如果指針p是函數的參數,那麼在函數的入口處用assert(p!=NULL)進行檢查。如果是用malloc或new來申請內存,應該用if(p==NULL) 或if(p!=NULL)進行防錯處理。

(2) 內存分配雖然成功,但是尚未初始化就引用它。

犯這種錯誤主要有兩個起因:一是沒有初始化的觀念;二是誤以為內存的缺省初值全為零,導致引用初值錯誤(例如數組)。內存的缺省初值究竟是什麼並沒有統一的標准,盡管有些時候為零值,我們寧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所以無論用何種方式創建數組,都別忘了賦初值,即便是賦零值也不可省略,不要嫌麻煩。

(3) 內存分配成功並且已經初始化,但操作越過了內存的邊界。

例如在使用數組時經常發生下標“多1”或者“少1”的操作。特別是在for循環語句中,循環次數很容易搞錯,導致數組操作越界。

(4) 忘記了釋放內存,造成內存洩露。

含有這種錯誤的函數每被調用一次就丟失一塊內存。剛開始時系統的內存充足,你看不到錯誤。終有一次程序突然死掉,系統出現提示:內存耗盡。動態內存的申請與釋放必須配對,程序中malloc與free的使用次數一定要相同,否則肯定有錯誤(new/delete同理)。

(5) 釋放了內存卻繼續使用它。

有三種情況:

(1)程序中的對象調用關系過於復雜,實在難以搞清楚某個對象究竟是否已經釋放了內存,此時應該重新設計數據結構,從根本上解決對象管理的混亂局面。

(2)函數的return語句寫錯了,注意不要返回指向“棧內存”的“指針”或者“引用”,因為該內存在函數體結束時被自動銷毀。

(3)使用free或delete釋放了內存後,沒有將指針設置為NULL。導致產生“野指針”。

【規則7-2-1】用malloc或new申請內存之後,應該立即檢查指針值是否為NULL。防止使用指針值為NULL的內存。

【規則7-2-2】不要忘記為數組和動態內存賦初值。防止將未被初始化的內存作為右值使用。

【規則7-2-3】避免數組或指針的下標越界,特別要當心發生“多1”或者“少1”操作。

【則7-2-4】動態內存的申請與釋放必須配對,防止內存洩漏。

【規則7-2-5】用free或delete釋放了內存之後,立即將指針設置為NULL,防止產生“野指針”。

5) 空結構體的大小

  1. #include <stdio.h>
  2. struct stu
  3. {
  4. };
  5.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6. {
  7. printf("%d\n", sizeof(struct stu));
  8. return 0;
  9. }
用g++編譯輸出結果為1,用vc++6.0編譯輸出結果為1,只有用gcc編譯輸出結果為0[特殊情況],經常考的題目是定義一個空的類,然後sizeof這個類,輸出結果為1,問:為什麼是1不是0?

答:編譯器不能產生一個沒有任何容積的數據類型,編譯器認為任何一種數據類型都有其大小,用他來定義一個變量能夠分配確定大小的空間,所以,編譯器認為任何數據類型都有其大小。並且,編譯器構造一個結構體數據類型是用來打包一些數據的,而最小的數據成員(char)需要一字節,編譯器為每個結構體類型至少預留一個字節的空間,所以空結構體/空類的大小為一字節。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