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Unix知識 >> 關於Unix >> UNIX發展史

UNIX發展史

日期:2017/2/28 11:27:14   编辑:關於Unix


UNIX這個名字早已被眾多用戶所熟知。作為一個操作系統,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即開放性、可移植性、和多用戶多任務等特點,不僅贏得了廣大用戶的喜愛,同時也受到許多計算機廠商的青睐。
Unix操作系統的歷史漫長而曲折,它的第一個版本是1969年由KeThompson在AT&T貝爾實驗室實現的,運行在一台DECPDP-7計算機上。這個版本實現了一個文件系統、一個命令解釋器(shell)和一些簡單的文件工具。Ken和他的伙伴們使用GE系統來為PDP-7進行交叉編譯,很快寫好了匯編器,使系統有了自支持的能力。這個系統已基本成型,其文件系統與現在的文件系統相似,它使用i結點,有特殊文件類型支持目錄和設備,而且可以同時支持兩個用戶。
與當時的一個名為MULTICS(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的操作系統相比,UNIX顯得異常短小精悍,它曾被玩笑地稱作"UNICS",代表 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 有人稱 MULTICS 代表 "Many Unneccessarily Large Tables In Core Simulataneously",而UNIX則是裁減了的MULTICS,不久,UNICS變成了UNIX而且被流傳下來。
1970年,UNIX被移植到PDP-11/20上,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因為整個系統全是用匯編語言編寫的。
C語言的誕生給系統設計帶來了新的契機, 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使用C語言對整個系統進行了再加工和編寫,使得Unix能夠很容易的移植到其他硬件的計算機上。從那以後,Unix系統開始了令人矚目的發展。由於此時AT&T還沒有把Unix作為它的正式商品,因此研究人員只是在實驗室內部使用並完善它。正是由於Unix是被作為研究項目,其他科研機構和大學的計算機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得到這個系統,以便進行自己的研究。AT&T以分發許可證的方法,對Unix僅僅收取很少的費用,大學和研究機構就能獲得Unix的源代碼以進行研究。Unix的源代碼被散發到各個大學,一方面使得科研人員能夠根據需要改進系統,或者將其移植到其他的硬件環境中去,另一方面培養了懂得Unix使用和編程的大量的學生,這使得Unix的普及更為廣泛。
由於操作系統的開發相當困難,只有少數的計算機廠商,如IBM、Digital等大型公司,才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而其他眾多生產計算機的硬件廠商則采用別人開發的操作系統。因為Unix不需要太多的花費,因此很多廠商就選擇了Unix作為他們生產的計算機使用的操作系統。他們把Unix移植到自己的硬件環境下,而不必從頭開發一個操作系統。
到了70年代中後期,在Unix發展到了版本6之後,AT&T認識到了Unix的價值,成立了Unix系統實驗室(Unix System Lab,USL)來繼續發展Unix。因此AT&T一方面繼續發展內部使用的Unix版本7,一方面由USL開發對外正式發行的Unix版本,同時AT&T也宣布對Unix產品擁有所有權。幾乎在同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統研究小組(CSRG)使用Unix對操作系統進行研究,因此他們的研究成果就反映在他們使用的Unix中。他們對Unix的改進相當多,增加了很多當時非常先進的特性,包括更好的內存管理,快速且健壯的文件系統等,大部分原有的源代碼都被 重新寫過,以支持這些新特性。很多其他Unix使用者,包括其他大學和商業機構,都希望能得到CSRG改進的Unix系統。因此CSRG中的研究人員把他們的Unix組成一個完整的Unix系統──BSD Unix(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向外發行。
到此,UNIX就有了一個大的分支,分為AT&T UNIX 和 BSD Unix,現代的Unix版本大部分都是這兩個版本的衍生產品。
BSD
Unix在Unix的歷史發展中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被很多商業廠家采用,成為很多商用Unix的基礎。而AT&T與其同時存在的Unix版本的影響就小得多。同時很多研究項目也是以BSDUnix為研究系統,例如美國國防部的項目─ARPANET,ARPANET今天發展成為了Internet,而BSDUnix中最先實現了TCP/IP,使Internet和Unix緊密結合在一起。而AT&T的Unix系統實驗室,同時也在不斷改進他們的商用Unix版本,直到他們吸收了BSDUnix中已有的各種先進特性,並結合其本身的特點,推出了Unix System V版本之後,情況才有了改變。從此以後,BSDUnix和UnixSystemV形成了當今Unix的兩大主流,現代的Unix版本大部分都是這兩個版本的衍生產品。
Unix的版本號表示方式比較復雜,各種不同的Unix版本有自己的版本標識方式,如最早AT&T開發的內部Unix使用簡單的順序號來標識版本,從V 1到V 7。BSD使用主版本加次版本的方法標識,如4.2BSD,4.3BSD,在原始版本的基礎上還有派生版本,這些版本通常有自己的名字,如4.3BSD-Net/1,4.3BSD-Net/2。AT&T使用羅馬數字來標識他們的對外發布的Unix版本,用Release來表示次版本。如System V Release 4(簡寫為SVR4)標識AT&T的Unix System V的第四次發布的版本。其他商業公司的Unix使用自己的版本標識,如Sun的Solaris 2.6,IBM的AIX 4.0等。   雖然AT&T的Unix System V也是非常優秀的Unix版本,但是BSD Unix在Unix領域內的影響更大。AT&T的Unix系統實驗室一直關注著BSD的發展,在1992年,Unix系統實驗室指控BSDI── 一家發行商業BSD Unix的公司,違反了AT&T的許可權,發布自己的Unix版本,並進一步指控伯克利計算機系統研究組洩漏了Unix的商業機密(此時的4.3BSD中來自AT&T Un ix的代碼已經不足10%)。這個官司影響了很多Unix廠商,使他們不得不從BSD Unix轉向Unix Sys tem V,以避免法律問題。以至於當今大多數商業Unix版本都是基於Unix System V的。
  
這件有關Unix版權的案子直到Unix系統實驗室被AT&T賣給了Novell公司後才得以解決, Novell不打算陷入這樣的法律紛爭中,因此就采用了比較友好的做法。伯克利的CSRG被允許自由發布BSD,但是其中來自於AT&T的代碼必須完全刪除。因此CSRG就對他們最新的4.4BSD進行了修改,刪除了那些來自於AT&T的源代碼,發布了4.4 BSD Lite版本(該系統是不完整的,尤其對於英特爾386體系的計算機系統)。由於這個版本不存在法律問題,4.4BSD Lite成為了現代BSD系統的基礎版本。
  
Novell的比較友善的做法還不止對BSD,他把自己的Unix改名為Unixware,而將Unix商標贈送給X/Open── 一個由眾多Unix廠家組成的聯盟,這樣這個聯盟內的所有成員均可使用Unix商標。從此之後,Unix不再是專有產品了。後來Novell由於自身的經營問題,又將Unixware賣給SCO公司。同時,由於BSD系統已經十分成熟,作為對操作系統進行研究的目標已經達到,伯克利計算機系統研究組(CSRG)在發布了4 .4BSD-lite2之後就解散了,小組的科研人員有些進入了Unix商業公司,有些繼續進行其他計算機領域的研究。此時,嚴格意義上的Unix System V和BSD Unix都不復存在了,存在的只是他們的各種後續版本。 Unix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功能的強大性,還在於其優秀的可擴展性,它提供了高級語言C和各種解釋語言可用於編寫程序。利用這些系統提供的工具,使用者就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對原有系統進行擴展,滿足相當一部分計算機研究人員和使用者的需要,這樣Unix就具備更強大的能力,完成各種復雜的任務。一旦用熟了Unix,體會到Unix的強大功能,使用者就會希望一直使用它,而不是僅具備有限能力的其他計算機系統。企業也希望能在其可以承受的條件下,利用Unix系統的強大處理能力。
  
由於Unix是多用戶操作系統,作為系統的普通使用者只能使用系統提供的有限功能,而只有Unix系統管理員才能充分利用其的全部能力。因而擁有自己的Unix系統也是一個普通Unix使用者的願望。但是在那些時候,能夠滿足這些願望的計算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得起的。昂貴的硬件,以及Unix逐漸商業化趨勢,都使得擁有自己的Unix對大多數人只是美好的願望,而使用Unix的地方主要為一些要求較高的科研和大中型公司機構。
  
到80年代,個人計算機的出現,使得硬件的價格能被人和小企業接受了,給擁有一個Unix系統的願望帶來了一線曙光。但是使用8086芯片的個人計算機能力比較差,在其上不能實現真正正常工作的多用戶系統。進入九十年代之後,英特爾公司推出的80386芯片使個人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大大提高,在個人計算機上構建一個可以真正使用的Unix也成為了可能。
  
事實上此時能運行在X86平台上的Unix相當有限,Mircosoft的Xienx是一種(後來發展成為SCO Unix),但不能指望能自由、免費使用這個商用系統。要移植Unix到PC平台上便需要Unix的源代碼,而此時受AT&T的許可權的限制,Unix代碼還不能被自由獲得(但在BSD與AT&T的法律糾紛之後的4.4 BSD Lite不再受這個限制了,可以在BSD許可下自由使用)。很多計算機愛好者為了實現一個可以自由使用的操作系統,不斷進行著努力。自由軟件基金會的GNU計劃的目的就是打算創建一個自由的、與Unix類似的操作系統,為了實現這個目的,GNU開發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工具,包括編譯器和很多系統命令,然而GNU計劃中的操作系統內核 ──HURD,卻進展緩慢,從而無法構建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很快,就有計算機愛好者開始考慮在個人計算機平台上構建一個Unix內核。芬蘭一位計算機研究生Linus Torvalds開始了這個工作,並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他通過學習Minix──一個用於教學目的的簡單Unix系統,在x86平台上構建了Linux內核,這個內核和GNU的系統工具結合起來,成為當前非常流行的GNU/Linux系統。
在這裡想要著重介紹一下Linux發展的歷程。
說到Linus和他的操作系統,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故鄉芬蘭。芬蘭可以說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按比例來說處在北極圈內最多的國家(約1/4的國土),在這個寒冷的國度裡,遍布著大大小小約六萬多個湖泊,芬蘭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千湖之國”。在芬蘭,一年中實際上只有三個季度,即春冬、夏季和秋冬。“嚴寒的冬天”長達8個月之久,而夏天卻只有60天左右。芬蘭的歷史可以說是芬蘭人民與自然、與寒冷做艱苦卓絕的斗爭的一個神話。 芬蘭人的民族史詩《卡勒瓦拉》就記載了這個民族從遠古時代起直到聖女瑪麗亞生下英雄卡勒利亞王為止的所有神話。這部史詩的作者從豐富的民間傳說、神話及歌謠中汲取了一切養料和精彩篇章,將它們收集、改編並潤色整理,1835年初版時有35篇長詩,共12000多行;而1849年再版時,篇幅幾乎增加了一倍,共50篇長詩,23000余行,最終成為芬蘭人的“荷馬史詩”。
140多年後,又有一位芬蘭人創造了另一部偉大的“史詩”,他就是天才的程序員Linus.不過這一次他用的是計算機語言,他收集這部“史詩”創作素材的地方是覆蓋全球的因特網。這使得他的創作從一開始便具有了國際性,使得他的這部“史詩”成了一部國際性的作品。這部“史詩”的問世,很有可能在20世紀以及21世紀成為芬蘭人對於世界的最巨大的貢獻。這部“史詩”的創作是從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開始的。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是一座三面環海、風景秀麗、大小湖泊星羅棋布的城市;它還是舉世聞名的大學城和國際性的政治、文化及會議中心,這裡曾舉行過多次西方國家的首腦會議。在距市中心約10分鐘腳程的地方,有一條以卡勒瓦拉命名的大街,街道兩旁,19世紀的舊式住宅和現代化的建築相映成趣。卡勒瓦拉大街上,有一座大學生寄宿公寓,我們這部史詩的締造者Linus Torvalds就住在這座公寓裡。  現在看來,Linux並非深思熟慮的驚人之作,而是一個逐漸擴展的過程。它綜合了許多次的試驗、各種各樣的概念和一小段一小段的程序,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凝聚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過程與史詩《卡勒瓦拉》的成書過程極為相似。它最初的生成動機應當追溯到1990年的秋天。那時的Linus正在赫爾辛基大學學習Unix課程,所用的教材是Andrew Tanenbaum的《操作系統:設計與實施》。因為在學校上機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待,於是“一氣之下,我干脆自己掏錢買了一台PC機”,Linus回憶說。
  
Linus在自己的PC機上,利用Tanenbaum教授自行設計的微型Unix操作系統Minix為開發平台,開發了屬於他自己的第一個程序。“這個程序包括兩個進程,都是向屏幕上寫字母,然後用一個定時器來切換這兩個進程。”他回憶說,“一個進程寫A,另一個進程寫B,所以我就在屏幕上看到了AAAA,BBBB,如此循環重復的輸出結果。”
  
Linus說剛開始的時候他根本沒有想到要編寫一個操作系統內核。1991年,他需要一個簡單的終端仿真程序來存取Usenet新聞組的內容,於是他就在前兩個草草編寫的進程的基礎上又寫了一個程序。當然,他把那些個A和B改成了別的東西。“一個進程是從鍵盤上閱讀輸入然後發送給調制解調器,另一個進程則是從調制解調器上閱讀發送來的信息然後送到屏幕上供人閱讀。”然而要實現這兩個新的進程,他顯然還需要一些別的東西,這就是驅動程序。他必須為不同的顯示器、鍵盤和調制解調器編寫驅動程序。1991年的夏季,也就是在他購買了第一台PC之後6個月,Linus覺得他還需要從網上下載某些文件,為此他必須讀寫某個磁盤。“於是我又不得不寫一個磁盤驅動程序,然後是一個文件系統。而一旦當你有了任務切換器、文件系統和設備驅動程序之後,你當然就擁有了一個Unix,”或者至少是它的一個內核。Linux就以這樣一種極其古怪但也極其自然的方式問世了。
  
這個羽毛未豐的操作系統很有可能馬上夭折,所以Linus並沒有在Minix新聞組中公布 。他只是在赫爾辛基技術大學的一台FTP服務器上發了一則消息,說用戶可以下載Linux的公開版本。“Linux是我的筆名,但是我要是真用它來命名的話,我擔心有人會認為我狂妄自大,而且不會去認真地對待它。所以我當時選了一個很糟糕的名字:Freax,”這個字是由free(自由)+freak(怪胎)+x構成的,“我知道這聽起來令人惡心。”幸好,管理這台FTP服務器的Ari Lemmke根本不喜歡Freax這個名字,他最後還是選擇了Linux。到1992年1月止,全世界大約只有100個左右的人在使用Linux,但正是他們為Linux做關鍵性的在線洗禮。他們所提供的所有初期的上載代碼和評論後來證明對Linux的發展至關重要,尤為重要的是那些網上黑客們為了解決Linux的錯誤而編寫的許多插入代碼段。
  
Linus就是如此這般腳步蹒跚跌跌撞撞地創建了一個網上的“卡勒利亞王國”,並開始為他的“卡勒瓦拉”收集並組織各種有用的素材。網上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Linux的基本文件,並可通過電子郵件發表評論或者提供修正代碼,Usenet還專門為它開辟了一個論壇。於是,Linux就從最開始的一個人思想的產品變成了一副巨大的織錦,變成了由無數志同道合的黑客們發起的一場運動。
Linus向來不求名利,Linux的成功也沒有為他帶來財富,但他的成就已使其在電腦科技發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Linus的才能吸引了二十多名精英跟隨左右,並心甘情願地離開他們的家和原來的辦公室,隨Linus來到硅谷,去開創他們眼裡真正的事業。而Linux的轉售商,像Red Hat、Solaris、Caldera以及Workstation Solution等,在得知李納斯要離開赫爾辛基去硅谷發展時,無不對Linux系統的前景翹首以盼。就像當年Marc Andreesen離開學校開發出Internet免費浏覽器軟件(即今天的NETSCAPE),又或像楊致遠和David Filo創辦雅虎一樣,Linus離開象牙塔後也定會有所建樹。
Linux雖有不少優勢,但並非所向披靡。對長期依賴微軟操作系統的人來說,Linux的使用概念仍很陌生;企業用戶也不可能一夜間拋棄Windows。雖然電腦大廠紛紛表態支持Linux,但現有支援Linux的應用軟件和工具仍比不上微軟完備。但對於不遠的將來,Linus會竭盡一切,使Linux在激烈競爭中繼續領先。Linux受歡迎的現狀已經超出了他當初的想象,而且還將繼續被關注、被傳播、被進行下去。
與這些努力相比,BSD方面的研究人員的行動則比較遲緩,一個原因是Unix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計算機系統研究組的大部分成員已經把注意力轉向了其他研究項目,另外AT&T與BSD的法律紛爭也使得BSD發展受到了阻礙。但是還是有兩個將BSD移植到80386平台的開發工作同時進行,一個是BSD/386小組,他們的研究成果是商業版本的BSD/OS,屬於商業公司BSDI。另一個就是386BSD計劃,後來發展成為FreeBSD。
CSRG研究人員的條件比較優越,擁有足夠的Unix系統,因此對個人計算機平台上的Unix系統沒有太急迫的要求。386BSD計劃由Bill Jolitz等研究人員發起,將4.3BSD Net/2移植到80386平台上,並使用386BSD的名稱發布。但是移植工作是一個復雜的任務,直到386BSD 0.5版本,系統中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問題沒有解決。於是在1993年,另一些研究者決定加入這個計劃,打算和Bill Jolitz一起修正系統中存在的問題。但是這時計劃的組織者Bill Jolitz突然決定退出,使得386BSD計劃面臨停止的危險。Bill Jolitz作為計劃的發起者和負責者並沒有對這個計劃以後該如何發展給出具體意見,因此386BSD計劃是到此為止還是繼續發展,就取決於其他開發者的決定。幸運的是,該項目的另三個參與者Nate Williams, Rod Grimes和Jordan K. Hubbard決定繼續這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他們采用由David Green man創造的名字FreeBSD作為系統的新名字,從此有了一種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Unix操作系統 ── FreeBSD。
  
BSD
Unix使用一個神話中的精靈形象作為其吉祥物,這個吉祥物標志被FreeBSD、NetBSD繼續使用,但不同BSD系統的精靈略有不同,右圖為FreeBSD的BSD精靈形象。當用戶浏覽Internet時,會在很多與FreeBSD相關的網站上看到這個可愛的精靈標志。
  
  
FreeBSD雖然可以自由獲得,然而BSD與AT&T的法律糾紛仍然威脅著FreeBSD系統的合法性。就在FreeBSD得到相當多用戶歡迎的時候,Unix系統實驗室(此時已經賣給了Novell)與伯克利計算機系統研究小組的法律紛爭有了結論。雖然最後不必進行賠償,但是BSD Unix系統中必須去除原來來自AT& T的源碼。伯克利計算機系統研究小組去除了這些不到10%源碼,發布了4.4BSD Lite,其他基於BSD的U nix,包括FreeBSD在內,都被要求立即轉換到4.4 BSD Lite上去。
  
這對FreeBSD是一次相當嚴重的打擊,雖然4.4 BSD Lite只刪除了一小部分代碼,但尤其對於英特爾80386平台,缺乏這些代碼,系統就不能正常運轉。FreeBSD小組必須解決兩個任務,首先是將FreeBS D從原本的4.3BSD遷移到4.4BSD上,再將刪除的源碼完全重寫。這些任務相當於將4.4BSD Lite重新移植到80386上,因此這花費了FreeBSD核心小組很大的精力。因此直到1995年1月他們才發布了FreeB SD 2.0,這次就是一個完全的4.4BSD Lite的系統了。但是在大約一年時間之內,FreeBSD不能在原有1.0基礎上進行改進並推出新版本,而這個時期正是Internet進一步發展的階段,FreeBSD錯過了一個發展壯大的好時機。而其競爭對手,如Linux,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接下來,FreeBSD加快了開發節奏,2.1、2.2、3.0相繼推出,這個系統在Internet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對於要求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網絡服務器系統,FreeBSD提供了一個極具誘惑的選擇。
  
由於Unix商標屬於X/Open組織,而FreeBSD只是一個自由操作系統,從法律角度上看FreeBS D不能被叫Unix(不能使用Unix做商標)。但是基於Unix本身的歷史,FreeBSD可以算最原汁原味的Unix,在有的方面,它更具傳統特色──或者說BSD Unix的學院特色。當前,Unix商標其實是只具有象征性的含義,沒有人介意到底那些系統是X/Open的成員,可以被稱作Unix,那些不是。Unix已經成為一個廣泛的概念,只要是按照Unix為模板進行開發,所有的應用程序在C源程序級與其他Unix相互兼容,也同樣被所有使用者承認為 Unix系統。因此這裡的Unix包括BSD和System V在內的各種系統,也包括像Linux這樣的兼容系統。
由於FreeBSD十分關心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同時FreeBSD的開發又非常活躍並十分開放。因此在系統開發中支持幾個版本的FreeBSD系統並行發展,一些版本用於提供一個最具穩定性的操作系統,另一些版本逐漸融合進各種新特性,使FreeBSD不斷發展。當前主要使用的FreeBSD有三個分支版本:
  
FreeBSD2.2.x-stable:這個分支是當前Internet上大部分網絡服務器上使用的FreeBSD版本,經過無數實踐驗證,具有高穩定性的特點。但是由於3.0版本已經正式發布,FreeBSD的開發者已經於1999年1月決定停止對這個版本的開發,這個FreeBSD的分支版本進入維護狀態,將僅僅進行修補一些可能存在的系統漏洞等工作。因此除非是現存的FreeBSD系統,或者為了特殊目的要使用一些基於2.2.x開發的特殊軟件,新安裝的FreeBSD系統應該使用FreeBSD-3.x版本。這個系列中最後一個正式發布的光盤版本為F reeBSD 2.2.8-release。
  
FreeBSD3.x-stable:這個版本的第一個正式版本3.0-release,它於1998年10月正式發布,隨後就成為了穩定版本。它與2.2相比增加了對很多新硬件的支持,並進一步提高了性能。對於安裝新的FreeBSD系統來講,應該選用這個版本。當前已經發布了FreeBSD 3.2-release。   
FreeBSD4.0-current:於1999年1月產生,同時FreeBSD 3.x-cur rent分支轉變為FreeBSD 3.x-stable分支。當前還沒有任何正式發布版本,需要通過Internet獲得源代碼進行安裝。
  
可以看到,FreeBSD的版本使用current或stable後綴進行修飾,其中使用stable修飾的版本是一個穩定的版本,它不是FreeBSD的最新版本,主要關心系統的性能和使用的連續性,同一個stable分支中的下一個版本主要是修訂系統問題,因此stable分支得到很多商業用戶的歡迎。current表示這個版本是正在開發的版本,還不成熟,它更關心新特性,每種可能的特性都被開發者嘗試加入進FreeBSD中,但並不保證以後的正式發布版本會支持所有的特性,一些特性會因為不成熟或對大部分用戶無益,即使曾經加入也可能從正式版本中去除。通常Fr eeBSD的愛好者和開發者使用這個分支,或者一些需要某些FreeBSD的新特性的用戶,就必須使用這個分支。   
FreeBSD選用current和stable來修飾FreeBSD不但是因為FreeBSD是一個不斷發展、更新的系統,而FreeBSD還是一個由Internet上的用戶參與開發、使用Internet交流開發工作的系統。這與商業軟件不同,商業軟件的開發工作在公司內部,外界不能訪問正在開發的版本,不能對要開發的軟件發表意見和提出建議。而FreeBSD則相反,任何人只要通過Internet,都可以訪問到FreeBSD的源碼,並且Fr eeBSD開發者鼓勵別人訪問當前正在開發的源程序,鼓勵提建議和進行自己的FreeBSD開發計劃,如果這個計劃的確不錯,那麼這個開發者就能被邀請進入FreeBSD開發組,他的計劃就能被合並到正式的FreeBSD開發中去。但是,如果一個系統老是處於不斷開發的過程,沒有一個穩定的版本,顯然得不利於希望將FreeBSD用在日常業務處理任務的普通用戶。因此FreeBSD並存著兩個同時發展的版本,stable版本為穩定版本,相當於商業軟件中的對外發行的版本,current版本為正在開發的版本。當一個current版本已經足夠穩定,這個版本就轉變為stable版本,而FreeBSD開發組將轉入下一個current版本的開發工作。
  
除了current和stable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後綴用來修飾FreeBSD的二進制發行版本。一個是release,如FreeBSD 3.0-release,表示這是一個正式發行的FreeBSD版本,但這個版本可以處於current分支或stable分支。但如果一個FreeBSD的current分支發布了release版本,這將表示它離進入stable狀態不遠了,此後該版本實際上不會再作太大的改動,已經是一個完全可用、足夠穩定的 FreeBSD版本了。另一個後綴是snapshot,如FreeBSD 4.0-snapshot,表示這是一個預覽版本,用於FreeBSD愛好者提前查看current分支當前的開發狀態,嘗試新特性用的。FreeBSD的光盤發行版本常常使用這兩個詞進行修飾。
  
因此對於FreeBSD用戶,需要根據情況選擇使用不同的版本。對於正式使用,應該選擇stable版本,而對於進行學習、研究、開發FreeBSD,可以考慮使用current版本。
到目前,InterNet上常見的UNIX系統有以下幾種: 各商業公司的基於AT&T的UNIX系統(非intel平台據多),主要是Sun的Solaris,基於BSD UNIX 的BSDi 和 FreeBSD ,以及Linux,其中FreeBSD和Linux 是可在i386上運行的免費的操作系統,我們能夠使用的也基本上只有這兩個UNIX系統,但在這裡,我們還要分清楚linux和FreeBSD的區別,主要有兩個:1.FreeBSD是由最初的BSDUNIX一路發展下來的正統的UNIX系統,而linux是一個遵循POSIX標准所有系統代碼全部重新編寫了的操作系統。2.FreeBSD是完整的一個操作系統,而linux只是一個內核,加上各種GNU軟件構成的操作系統,所以,才會有很多的linux系統,如RedHat Linux ,Tubro Linux,藍點linux 等,redhat linux 就是redhat公司對linux內核作必要的修改,加上redhat挑選的GNU程序構成,tubro亦然,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這個做,搞個XXlinux 出來,只要你有這個能力:)。
回顧Unix的發展,可以注意到Unix與其他商業操作系統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其開放性。在系統開始設計時就考慮了各種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因而Unix被設計為具備很大可擴展性的系統。由於它的源碼被分發給大學,從而在教育界和學術界影響很大,進而影響到商業領域中。大學生和研究者為了科研目的或個人興趣在Unix上進行各種開發,並且不計較金錢利益,將這些源碼公開,互相共享,這些行為極大豐富了Unix本身。很多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遵循這些方式,開發了數以千計的自由軟件,包括FreeBSD在內。正因為如此,當今的Internet才如此豐富多采,與其他商業網絡不同,才能成為真正的全球網絡。開放是Unix的靈魂,也是Internet的靈魂。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