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Unix知識 >> 關於Unix >> UNIX家族及類UNIX系統

UNIX家族及類UNIX系統

日期:2017/2/28 11:27:58   编辑:關於Unix


UNIX家族及類UNIX系統
BSD
FreeBSD
NetBSD
OpenBSD
Sun Solaris
SCO UNIX
Darwin
MINIX
Linux
DOS和它的接班人
DOS
Windows
OS/2
其他商業化操作系統
Netware
BeOS
QNX
B-right/V
Plan9 & Inferno
TSX-32
TheOS
作為業余愛好的操作系統
AmigaOS模擬器
SkyOS
Syllable
ReactOS
MenuetOS
TriangleOS
Visopsys
Storm OS
實驗室中的操作系統
DROPS
====================================
UNIX家族及類UNIX系統
1969年,在AT&T的Bell Labs,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他們曾是大型操作系統Multics的兩名開發者,Multics太龐大了最終沒有成功)為了一項名為太空旅游的實驗計劃,需要一個操作系統。他們找了一台閒置的PDP-7機器,在上面寫了個Multics的改編版,1971年正式發布。這個東東就是後來名揚天下的UNIX了。Multics——UNIX,大家看出了點什麼嗎?
1973年,Dennis Ritchie用他自己開發的C語言重寫了一遍UNIX,奠定了UNIX普及化的基礎。1976年他們首次將第六版的UNIX流傳到AT&T以外的地方。 UC Berkeley的人以UNIX 7.0為基礎,發表了稱作BSD的系統,並且開發到1992年的4.4版;而AT&T也不斷改進他們的系統,發表了商業化的System Ⅲ直到System Ⅴ。以後UNIX的發展都是圍繞這兩大主流展開的。
UNIX的設計目標是小而美:希望能在任何小系統上執行,而核心只提供必不可少的一些功能,其他的則根據需要加上去。這已經成為操作系統的一種設計哲學。現在許多公司有了自己的UNIX版本,但它們基本特性是一致的:開放性、多用戶、多任務、功能強、實現高效、網絡功能豐富。為了克服UNIX版本差異對可移植性的損害,1990年ISO制定了ISO/IEC 9945-1-1990標准,這是整個可移植操作系統界面(POSIX)的第一部分;系統應用程序界面即POSIX.1。這就是常說的UNIX操作系統的界面標准。
相關鏈接:
BSD系列
目前的x86平台上的BSD系統大多基於Berkeley的4.4 BSD Lite,這是去掉了那些來自AT&T的代碼後公開發布的一個不完整的系統。其中最有名的當屬FreeBSD(最新版為FreeBSD 5.2 [Jan-12-2004]),其他還有NetBSD(最新版為NetBSD 1.6.1 [Apr-21-2003]),OpenBSD(最新版為OpenBSD 3.4 [Nov-1-2003])等版本,都是免費的,可以在相應的官方網站下載。
FreeBSD
由加州伯克利學校(Berkeley)編寫,第一個版本由1993年正式推出。BSD Unix和Unix System V是Unix操作系統的兩大主流,以後的Unix系統都是這兩種系統的衍生產品。
   FreeBSD其實是一種地道的Unix系統,但是由於法律上的原因,它不能使用“Unix”字樣作為商標。它同樣是一個免費的操作系統,用戶可以從互聯網上得到它。
   FreeBSD的優點:
   1、Unix兼容性強
   FreeBSD的免費並不是說FreeBSD就是個人用戶的玩具。由於FreeBSD是Unix的一個分支系統,它具有Unix的特性,可以完成Unix可以完成的工作。由於專業Unix工作站十分昂貴,而FreeBSD就能夠利用個人電腦軟硬件的廉價,發揮自己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替代Unix系統。許多Unix系統的應用程序也能在FreeBSD正常運行。
   2、極其穩定、可靠
   FreeBSD是真正的32位操作系統,系統核心中不包含任何16位代碼,這使得它成為個人電腦操作系統中最為穩定、可靠的系統。FreeBSD工作站可以正常穩定地持續工作好幾年,而不會有問題。它因此被成為“Rock-stable Performance”,就是“堅如磐石”的意思。
   3、強大的網絡功能
   4、多用戶、多任務
   這是現代操作系統都具備的。FreeBSD具有能夠進行控制、調整的動態優先級搶占式多任務功能。這使得即使在系統繁忙的時候也能夠對多個任務進行正常切換,當個別任務沒有相應或崩潰時也不會影響其他程序的運行。
   FreeBSD的不足
   FreeBSD主要是面向互聯網,作為服務器系統來應用,所以它和普通用戶還有很長的距離。它缺少商業數據庫和應用軟件廠商的支持,這都是影響它走進眾多個人電腦的原因。
   一般的電腦用戶可以不考慮采用FreeBSD作為操作系統,因為雖然它能運行的程序很多,但大都是Unix下的程序,對於Windows下的程序無法運行。
Sun Solaris
相關鏈接:
SCO UNIX
Santa Cruz Operation(SCO)公司的UNIX主要有兩套。一方面,1980年的時候,Microsoft開始研制UNIX的PC版本XENIX,後來賣給了SCO。在這個基礎上,SCO又不斷引入AT&T的技術,後來發展成為了SCO Open Server系列。目前我國銀行,郵政等系統很多都用的這個操作系統,最新的版本是SCO Open Server 5.0.7 [Feb-21-2003]。另一方面,1993年,AT&T把他們關於UNIX的整個隊伍、技術包括版權賣給了Nowell公司,有了UnixWare。1995年,Nowell又把這一套東東賣給了SCO,這樣SCO就成了UNIX的嫡傳正宗。SCO整合了自己的技術,發布了UnixWare 7,之後被Caldera並購。Caldera這塊招牌不夠響,又換回了SCO。UnixWare最新版是UnixWare 7.1.3 [Nov-21-2002]。這些在ED上或許可以找到下載。
相關鏈接
Darwin
Darwin是Apple公司Macintosh電腦的操作系統Mac OS X的內核,在1999年的時候出的第一個版本。它基於FreeBSD和Mach 3.0技術,這兩個都是開放源碼的。Apple對Darwin也采用了開放源碼的策略,制作發行版讓人們自由下載,包括x86版本。最新版是Darwin 7.0.1 [Nov-14-2003],可去官方網站免費下載。注意Darwin畢竟不是Mac OS X,少了那個漂亮的的Aqua用戶界面。目前有一些添加了免費GUI的版本,如GNU-Darwin。
相關鏈接:
Mach 3.0 www-2.cs.cmu.edu/afs/cs/project/mach/public/www/mach.html
MINIX
由於版權的問題,UNIX的源碼不再適用於教學,為此1987年著名的荷蘭計算機科學家Andrew Tanenbaum專門寫了了個簡化的類UNIX系統MINIX(mini-UNIX的意思)來給入門者學習。最新的版本是MINIX 2.0.4 [Nov-9-2003],可以去官方網站免費下載。
相關鏈接:
Linux
1991年,芬蘭學生Linus Torvalds開始使用MINIX時,對MINIX提供的功能不滿意。於是他自己寫了一個類UNIX操作系統(盡管還是用MINIX編譯的)並放到網上讓人們自由下載,取名叫Linux。Linux剛出現的時候是被Tanenbaum所鄙視的,因為它是集成化內核,不是MINIX采用的代表先進思想的微內核;但由於遵循GPL協議,Linux仍得到了蓬勃發展。1994年,Linux的第一個商業發行版Slackware問世。1996年,NIST的計算機系統實驗室確認Linux 1.2.13版符合POSIX標准。Linux的核心的最新穩定版是Linux 2.6.1 [Jan-9-2004],可去官方網站下載。而它的發行版比比皆是,知名的有Red Hat,Mandrake,Lycoris等等,國內也有等,相應官方網站可以找到這些發行版的下載。
相關鏈接:
Linux的優點:
   Linux的流行是因為它具有許多誘人之處。
   1、完全免費
   Linux是一款免費的操作系統,用戶可以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免費獲得,並可以任意修改其源代碼。這是其他的操作系統所做不到的。正是由於這一點,來自全世界的無數程序員參與了Linux的修改、編寫工作,程序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靈感對其進行改變。這讓Linux吸收了無數程序員的精華,不斷壯大。
   2、完全兼容POSIX 1.0標准
   這使得可以在Linux下通過相應的模擬器運行常見的DOS、Windows的程序。這為用戶從Windows轉到Linux奠定了基礎。許多用戶在考慮使用Linux時,就想到以前在Windows下常見的程序是否能正常運行,這一點就消除了他們的疑慮。
   3、多用戶、多任務
   Linux支持多用戶,各個用戶對於自己的文件設備有自己特殊的權利,保證了各用戶之間互不影響。多任務則是現在電腦最主要的一個特點,Linux可以使多個程序同時並獨立地運行。
   4、良好的界面
   Linux同時具有字符界面和圖形界面。在字符界面用戶可以通過鍵盤輸入相應的指令來進行操作。它同時也提供了類似Windows圖形界面的X-Windows系統,用戶可以使用鼠標對其進行操作。在X-Windows環境中就和在Windows中相似,可以說是一個Linux版的Windows。
   5、豐富的網絡功能
   互聯網是在Unix的基礎上繁榮起來的,Linux的網絡功能當然不會遜色。它的網絡功能和其內核緊密相連,在這方面Linux要優於其他操作系統。在Linux中,用戶可以輕松實現網頁浏覽、文件傳輸、遠程登陸等網絡工作。並且可以作為服務器提供WWW、FTP、E-Mail等服務。
   6、可靠的安全、穩定性能
   Linux采取了許多安全技術措施,其中有對讀、寫進行權限控制、審計跟蹤、核心授權等技術,這些都為安全提供了保障。Linux由於需要應用到網絡服務器,這對穩定性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實際上Linux在這方面也十分出色。
   7、支持多種平台
   Linux可以運行在多種硬件平台上,如具有x86、680x0、SPARC、Alpha等處理器的平台。此外Linux還是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可以運行在掌上電腦、機頂盒或游戲機上。2001年1月份發布的Linux 2.4版內核已經能夠完全支持Intel 64位芯片架構。同時Linux也支持多處理器技術。多個處理器同時工作,使系統性能大大提高。
Linux的不足
   由於在現在的個人電腦操作系統行業中,微軟的Windows系統仍然占有大部分的份額,絕大多數的軟件公司都支持Windows。這使得Windows上的應用軟件應有盡有,而其他的操作系統就要少一些。許多用戶在換操作系統的時候都會考慮以前的軟件能否繼續使用,換了操作系統後是否會不方便。雖然Linux具有DOS、Windows模擬器,可以運行一些Windows程序,但Windows系統極其復雜,模擬器所模擬的運行環境不可能完全與真實的Windows環境一模一樣,這就使得一些軟件無法正常運行。
   許多硬件設備面對Linux的驅動程序也不足,不少硬件廠商是在推出Windows版本的驅動程序後才編寫Linux版的。但一些大硬件廠商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他們的Linux版驅動程序一般都推出得比較及時。
DOS和它的接班人
DOS
DOS的全稱是Disk Operation System。1973年,技術天才Cary Killdal和兩名合作者一起開發出了第一個磁盤操作系統CP/M,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有影響的8位操作系統。在此基礎上,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SCP)的Tim Patterson於1978年開始開發QDOS,此後又成功研制出16位微型機的實驗性操作系統86-DOS。
1980年,IBM公司推出新機型IBM PC,采用Intel 8086 CPU,需要一個16位的操作系統。他們和Killdal洽談CP/M操作系統的合作不順利,於是Microsoft有機可乘了。時間緊迫,Microsoft若是開發新的操作系統事不現實的,就找到SCP買下了DOS的使用權。終於MS-DOS打敗了CP/M,1981年,花費半年時間編寫的MS-DOS 1.0和IBM PC同時在IT界亮相,但其兼容性仍受到業界懷疑。1987年,MS-DOS 3.3發布,它的流行確立了MS-DOS的霸主地位。MS-DOS的最後的版本為MS-DOS 6.22 [May-31-1994],這是一個相當成熟的系統。後來的DOS就整合到Windows 9x中了,在Windows的命令行模式中可以看到它的影子。Microsoft逐漸疏遠DOS之後,IBM公司繼續開發自己的PC-DOS,最後的版本是PC-DOS 2000 [May-29-1998]。
另外有人開發了一些能兼容MS-DOS的操作系統,如FreeDOS。它利用了從1988開始開發的DOS-C內核,最新的版本是FreeDOS Beta9 pre-release 3 [Sep-28-2003],可以從官方網站免費下載。
相關鏈接:
Windows
1970年,美國Xerox公司成立了著名的研究機構Palo Alto研究中心。Apple公司的創始人之一Steve Jobs參觀該研究中心時看到了可以支持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和三鍵鼠標的Alto原型,便著手進行自己的GUI系統研究開發工作。1983年第一個GUI系統Apple Lisa開發出來了,第二年推出的Apple Macintosh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商用GUI系統。當時Apple公司只開發了自己微機上的GUI系統,這樣就給Microsoft開發Windows提供了機會。
Microsoft在1983年春季宣布開始研究開發Windows,希望它成為基於Intel x86微處理芯片計算機上的標准GUI操作系統。由於種種原因,Windows的交貨時間不斷推遲,一時成為笑柄。直到1985年11月20日,可以同時執行多個程序的窗口式系統Windows 1.0才正式上市。
奠定Microsoft在操作系統上的壟斷地位的是1990年5月份推出Windows 3.0。一年之後有了更穩定的Windows 3.1。1993年5月,Microsoft發布了Windows NT,主要針對網絡和服務器市場。1995年8月推出的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 95是第一個不要求用戶預裝MS-DOS的版本,這是Microsoft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也是操作系統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基於Windows 9X內核的最後一個Windows為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 [Sep-14-2000],基於Windows NT內核的Windows最新版為Windows Server 2003 [Apr-14-2003],以及下一代產品Windows Longhorn。
相關鏈接:
OS/2
早期的OS/2源自於多任務的DOS版本,Microsoft在1983年就開始研究多任務的DOS版本。但是由於80286 CPU設計上的問題,OS/2無法從286的保護模式下支持DOS程序。這個問題差一點讓OS/2胎死腹中,此後對OS/2的研究一直處於相對緩慢的狀態。這個系統還曾幾度易名,直到1987年4月才被定名為OS/2。1991年,Microsoft由於在Windows方面獲得了巨大成功而宣布退出OS/2的研究開發。OS/2 2.0因此延期,盡管性能優越但銷售量仍不及Windows 3.1,OS/2的光芒從此一直被Windows所掩蓋。1996年,IBM發布了OS/2 Warp 4,然後就宣布不繼續開發了。
OS/2的愛好者們不願意看到一個如此優秀的操作系統就這樣消失,經過一番努力,Serenity Systems公司取得了IBM的授權繼續開發OS/2,新的產品命名為eComStation。最新的版本為eComStation 1.1 [May-23-2003],ED上可以找到下載的。
相關鏈接:
其他商業化操作系統
Netware
1981年,硬件公司Novell Data Systems的老板Jack Messman看到三個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在玩一個他們自己編的叫“Snipes”的游戲,是在不同的機器上玩的同一個游戲,拿到今天來說就是網絡游戲了。他敏銳的商業頭腦讓他馬上雇了這三個人,開發出名叫NetWare的系統來實現不同機器間信息的共享。當時還有別的公司也有類似的動作,Novell的成功得益於他們的產品和IBM PC的緊密結合。NetWare在80年代曾經輝煌一時,現在受到Windows NT Server系列的沖擊在走下坡路。最新的版本是搭配了一些開放源代碼軟件的NetWare 6.5 [Aug-15-2003],ED上有下載。
BeOS
BeOS首次出現在1996年的電腦展上,它由一些離職的Apple工程師根據“媒體操作系統”的設計理念全新打造,並在後來移植到了x86平台。由於經營不善,Be公司宣布停止BeOS的開發,2001年BeOS的開發團隊被Palm公司收購,BeOS的官方版本就此結束,最後的發行版為2000年的BeOS 5,包括商業性的Pro版和免費的Personal版。
之後有不少人在BeOS 5 Personal Edition的基礎上做出了免費的開發版,如BeOS MAX Edition,BeOS Developer Edition,可去相應官方網站下載。而開發中的BeOS 5.1洩漏出來,稱作Dano在網上流傳,yellowTab公司又在這個基礎上發行了BeOS的後續版本Zeta 1.0 RC-1 [Nov-3-2003]。此外還有愛好者開發OpenBeOS,試圖能寫出和BeOS相似的系統。
BeOS以其出色的多媒體功能而聞名,它在多媒體制作、編輯、播放方面都表現其優越性,因此在多媒體領域,多媒體愛好者們都喜歡使用它。
BeOS的優缺點
看後面關於BEOS的相關闡述,以前說的BEOS在網絡方面的特點不完全正確,謝謝TREO的指正。
   1、全圖形結構BeOS的核心就是圖形化,這使得BeOS是真正具有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而Windows等都是以字符界面作為其基礎,這樣就讓結構比較復雜,會在運行過程中存在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具有全圖形結構對提高穩定性和運行效率都很有幫助。
   2、擁有眾多的多媒體軟件作為一個面向廣大多媒體愛好者的操作系統,BeOS擁有眾多功能強大的多媒體軟件,從制作到播放是應有盡有,並且許多軟件都是內置在系統中的。其中有MediaPlayer、CD Burner、CDPlayer、MIDIPlayer等。當然也有一些專業的多媒體軟件能夠運行在BeOS環境中。
   3、先進的文件系統BeOS使用了64位的文件系統,這是個人電腦上的首次嘗試。由於進行多媒體制作時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數據交換,而64位的文件系統使其運行得更高效。
   4、多處理器支持和Linux、Windows NT一樣,BeOS也能夠支持多處理器。由於多媒體制作對系統的存儲設備和處理器能力都是一個較大的考驗,采用多處理器無疑能夠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多媒體制作的高負荷工作。
   5、網絡功能除了在多媒體方面出色外,BeOS的網絡功能也不容輕視。它的網絡功能十分完備,BeOS服務器能夠提供WWW、Ftp、E-Mail、Telnet等網絡服務。但BEOS的多媒體是特長,但網絡則一定不是。原因很簡單,BEOS不是unix。tcp/ip,internet都是在unix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說unix在網絡方面積累了許多年,BEOS正是因為不是unix,無法繼承這些年那麼多人的智慧和勞動。看看BEOS的發展,為什麼當初在internet booming的時候反應遲鈍,半天才能將apache port過去,除了管理層的決策失誤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BEOS NOT UNIX。
   BeOS的不足和Linux、FreeBSD等非Windows操作系統一樣,BeOS的不足同樣表現在面向一般用戶的應用程序太少。這些操作系統雖然能夠運行的程序十分多,但大部分對於一般的家庭、辦公用戶並不實用,而無法被大眾用戶所接受。Windows卻擁有數量巨大的應用程序,除了面向專業領域的軟件外,大部分都能適合一般用戶的需要,並且許多軟件已深入人心。這就是Windows在普通家庭、辦公用戶電腦中占有率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BeOS的應用程序中,多媒體方面的軟件占了大多數,並且它對某些硬件的支持也不盡人意。
相關鏈接:
QNX
兩個加拿大人Gordon Bell和Dan Dodge在1980年成立了Quantum Software Systems公司,他們根據大學時代的一些設想寫出了一個能在IBM PC上運行的名叫QUNIX(Quick UNIX)的系統,直到AT&T發律師函過來才把名字改成QNX。QNX在正式發行的1.0版就成功實現了多任務,而80年代中期Microsoft年復一年的宣布他們新版的DOS將是真真正正的多任務系統的時候,QNX已經在各大公司用開了。POSIX出現後,QNX被重寫了一遍,一方面避免了被指責用戶界面與UNIX過於相似的尴尬,另一方面在保持特色的同時作了一些改進,變得更加優秀。為了與Microsoft抗衡,改名為QNX Software Systems的公司又推出了基於微內核技術的Neutrino版本,這使得QNX在嵌入式應用方面有了廣闊的前景。QNX的最新版本為QNX Neutrino RTOS Version 6.2.1 [Apr-7-2003],國內的官方網站有非商業版的下載。
相關鏈接:
B-right/V
B-right/V是基於稱作TRON的體系結構的操作系統。1984年,日本有關部門正式啟動了TRON項目,以滿足對計算機實時處理能力的需求。BTRON是TRON中關於人機交互的子結構,是涉及到有關個人電腦、工作站以及掌上電腦的多任務實時操作系統的設計規范。最早的基於BTRON概念的機器發布於1985年。Personal Media公司於1994年發布了在x86平台上運行的符合BTRON規范的16位操作系統1B/V1,1998年又發布了32位的B-right/V。該系列最新的版本為B-right/V R4.101 [Jan-7-2004],又稱超漢字4。
相關鏈接:
Plan9 & Inferno
Plan 9和Inferno這兩個操作系統都出自UNIX的老家Bell Labs,目前由Vita Nuova公司負責發行。Bell Labs看到UNIX這樣一個古老的分時系統有根本上的缺陷,很難和在它誕生之後出現的的新思想相適應,於80年代後期開始了Plan 9的研究。這樣一個系統在吸收了UNIX設計思想的長處的同時,針對分布式應用有了許多創新。Plan 9在1993年第一次發行,目前仍主要用於研究目的,最新版為Plan 9 Fourth Edition [Apr-27-2002],可以從其官方網站免費下載。Inferno是於90年代後期開始開發的分布式操作系統,與Plan 9不同的是它不僅可以獨立運行,還可以作為一個應用軟件在很多其他平台上運行。Inferno是一個商業軟件,最新版為Inferno 4th Edition [Jun-14-2003]。
相關鏈接:
TSX-32
TSX-32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操作系統,1975年S&H Computer Systems公司就為PDP-11機開發了多用戶、多任務的TSX操作系統;幾年後更新為TSX-Plus,曾獲得巨大的成功。1989年該系列的32位版本TSX-32開始支持x86平台,現在它的最新版是TSX-32 Version 6.30 [Jun-?-2003],S&H提供其試用版下載。
相關鏈接:
TheOS
從1977年開始由TheOS Software公司開發的TheOS是個人電腦上最早的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之一,最新版的THEOS Corona 5.0140 [Apr-18-2003]可以從網上下載,但是安裝前需要授權碼。
相關鏈接:
=== 附錄A ===
操作系統列表
早期操作系統(專利保護)
TRS-DOS,ROM OS’s
TI99-4
Commodore PET, 64, 和 VIC-20,
第一套IBM-PC
Apple
Sinclair Micro和QX等
非Unix商業操作系統 CPM操作系統
MP/M-80
UCSD P-system
Mini-FLEX
SSB-DOS
CP/M-86
DR-DOS
FreeDOS
MS-DOS
PC-DOS
Mach
Multics
OS-9
Unix及類似系統
UNIX
微軟Xenix
Cromix
UNIflex
OS-9
IBM的AIX
BSD
FreeBSD
NetBSD
OpenBSD
Digital UNIX,即之後康柏Tru64
DNIX
HP的HP-UX
GNU/Hurd
SGI的IRIX
Linux(或稱GNU/Linux)
MacOS X
OSF/1
SCO的SCO UNIX
Sun的SunOS,即之後的Solaris
System V
Ultrix
UniCOS
LindowsOS
OS/390
z/OS
Syllable
其他
Acorn
RiscOS
Arthur
Amiga
AmigaOS
Atari ST
TOS
MultiTOS
MiNT
蘋果電腦(Apple/Macintosh)
Apple DOS
ProDOS
Mac OS
Mac OS X
Be
BeOS
BeIA
Digital/康柏(Compaq)
AIS
OS-8
RSTS/E
RSX-11
RT-11
TOPS-10
TOPS-20
VMS (後更名為OpenVMS)
IBM
OS/2
AIX
OS/400
OS/390
VM/CMS
DOS/VSE
OS/360
MFT
MVT
SVS
MVS
TPF
ALCS
z/OS
微軟(Microsoft)
MS-DOS
Xenix
Windows 1.0
Windows 3.1
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Windows Longhorn
Windows NT
Windows 3.5
Windows 4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Server 2003
Novell
NetWare
NeXT
NeXTStep (即之後的Mac OS X)
Plan 9
Inferno
Prime Computer
Primos
西門子
BS2000
個人電子助理(PDA)操作系統
Palm OS
Pocket PC
EPOC
Microsoft Windows CE
=== 附錄B===
操作系統時間列表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imeline of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s from 1960 to 2003. For a narrative explain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s, see the related History of computing.
1961
CTSS
1964
OS/360 (announced)
1965
Multics (announced)
OS/360 (shipped)
Tape Operating System (TOS)
1966
MS/8
1967
CP/CMS
ITS
WAITS
1969
ACP (IBM)
TENEX
Unix
1970
DOS/BATCH 11 (PDP-11)
1972
MFT
MVT
RDOS
SVS
VM/CMS
1973
Alto OS
RSX-11D
RT-11
VME
1974
MVS (MVS/XA)
1976
TOPS-20
1978
Apple DOS 3.1 (first Apple OS)
TripOS
VMS
1979
Apple DOS 3.2
1980
Apple DOS 3.3
OS-9
QDOS
SOS
XDE (Tajo) (Xerox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Xenix
1981
MS-DOS
1982
SunOS (1.0)
Ultrix
1983
Lisa OS
Coherent
ProDOS
1984
Macintosh OS (System 1.0)
QNX
UniCOS
1985
AmigaOS
Atari TOS
MIPS OS
Microsoft Windows 1.0
1986
GS-OS
HP-UX
1987
Arthur
IRIX (3.0 is first SGI version)
Minix
(1.0) Microsoft Windows 2.0
1988
A/UX (Apple Computer)
LynxOS
MVS/ESA
OS/400
1989
AIX
NeXTSTEP (1.0)
RISC OS
SCO Unix (release 3)
1990
BeOS (v1)
1991
Linux
1992
Solaris (2.0 is first not called SunOS)
Windows 3.1
1993
Plan 9
FreeBSD
NetBSD
Windows NT 3.1 (First version of NT)
1995
Digital Unix (aka Tru64 )
OpenBSD
OS/390
Windows 95
1997
Mac OS 7.6 (first officially-named Mac OS)
1998
Windows 98
1999
Mac OS 8
2000
AtheOS
Mac OS 9
Windows 2000
Windows ME
2001
Mac OS X
Windows XP
z/OS
2002
Syllable
2003
Windows Server 2003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