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基礎 >> 關於Linux >> 打造個人專屬的微型linux--具體實現篇

打造個人專屬的微型linux--具體實現篇

日期:2017/3/3 16:34:44   编辑:關於Linux

離上一篇啟動原理間隔了這麼多天,讓大家久等了。這期間在制作過程中個人也遇到了些許問題,所以斷斷續續的才把此篇寫完。

問題是在initrd階段識別不到磁盤設備,掛載不了rootfs,谷歌了查了很多資料都沒得到解決。剛開始用的是centos6.2的內核,6.2更新了initrd,裡面的init腳本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於是我換到5.8的內核,還是不行,又切換到5.4的內核,問題依然存在。火大,又自己去官網下載了2.6.18的內核源代碼,基於安裝的centos5.4的config重新編譯了一次(編譯太耗時間),問題依舊存在。。。那時候真的是特別無語。最後還是找馬哥交流了下,在這裡還要多謝馬哥的指導,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大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在馬哥的群裡一起探討,群號在馬哥的博客,地址在我的博客鏈接中

在開始之前說說個人的近況。值得高興的是pass了國家軟考網絡工程師,對於這個證書,個人覺得以後在國企或者政府單位工作還是有點用處的,一般在私企和外企作用不是很大。不過總是比沒有的好。

網工過了,下半年的計劃就是把CCNA給過了,這個已經耽擱了很久了。主要是對自己的en很不自信。。。呵呵。。對於CCIE。。。還是算了,網絡這塊,折騰到CCNP也就差不多了。。。

好了,有點啰嗦了,接下來進入正題

總結在上一篇的linux啟動原理,我們知道要啟動一個linux所必須的有的東西有以下幾個

1.bootloader:系統引導程序GRUB

2.kernel:系統內核

3.initrd:引導內核的ramdisk

4.init:系統第一個進程

5.用戶接口bash

5.init,bash等程序所依賴的庫文件和腳本

為了避免各位看官看的迷糊,首先先說下大概的一個流程

整個實驗的流程:安裝bootloader--復制kernel到硬盤--提供initrd--配置GRUB--提供init,bash,等必須的軟件和庫文件

由以上流程羅列出以下所需要的一些配置文件,程序等元素

配置文件 /etc/inittab /boot/grub/grub.conf

腳本 /etc/rc.d/rc.sysinit

必須的程序

kernel

/sbin/init

/bin/bash

庫文件:用ldd查看具體需要哪些庫文件

知道了以上所需要的東西,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動手在一塊硬盤中一步步的打造一個微型的linux了

具體思路是在一個安裝好的linux宿主機中添加一塊新硬盤,在這塊硬盤上安裝一個微型的linux,再用另外一台虛擬機加載那塊硬盤啟動微型linux

OK,just do it !

ps:以下都在虛擬機中實現

step1:

首先添加一塊硬盤

step2:

啟動宿主linux系統,對新添加的硬盤進行分區。這裡分一個boot分區,一個根分區和一個swap分區

可以看到,boot分區用了100MB,根分區我只使用了512MB。從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極其精簡的linux。SWAP分區用了128MB,所以下面我將只會使用64MB的內存來啟動這個linux。

分區完成後進行格式化,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partprobe /dev/sdb

[root@localhost ~]# mkfs.ext2 /dev/sdb1

[root@localhost ~]# mkfs.ext3 /dev/sdb2

[root@localhost ~]# mkswap /dev/sdb3

step3:

在宿主機上掛在boot分區和根分區

[root@localhost ~]# mkdir /mnt/{boot,sysroot} –p

[root@localhost mnt]# mount /dev/sdb1 /mnt/boot/

[root@localhost mnt]# mount /dev/sdb2 /mnt/sysroot/

下面會將宿主系統的內核,程序等需要的文件移植到這2個目錄

step4:

安裝bootloader,這裡用比較常用的grub作為引導程序

[root@localhost mnt]#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mnt /dev/sdb #這裡指定root目錄時,會自動搜尋此目錄下的boot目錄,此命令就直接將grub全部安裝完成,包括第一段的MBR和第二段放置在boot目錄下的grub程序

Probing devices to guess BIOS drives. This may take a long time.
Installation finished. No error reported.
This is the contents of the device map /mnt/boot/grub/device.map.
Check if this is correct or not. If any of the lines is incorrect,
fix it and re-run the script `grub-install'.
(fd0)    /dev/fd0
(hd0) /dev/sda
(hd1) /dev/sdb

安裝好grub後,等放置好內核後再回來配置grub

step5:

在根目錄下移植系統必須的一些基本的程序

首先創建根目錄下所必須的目錄

[root@localhost sysroot]# mkdir -p root home proc sys dev etc/rc.d bin sbin lib var tmp opt boot misc mnt media usr

然後先移植init這個系統父進程,這個進程的配置文件為/etc/inittab,加載配置文件後會執行/etc/rc.d/rc.sysinit這個系統初始化腳本來對系統進行一系列的操作

注意移植的時候要移植到相對應的目錄

[root@localhost sysroot]# cp /sbin/init /mnt/sysroot/sbin/

除了主程序,還要移植相應的庫文件,init所依賴的庫文件可以使用ldd命令來查看

[root@localhost sysroot]# ldd /sbin/init
linux-gate.so.1 => (0x00ca5000)
libnih.so.1 => /lib/libnih.so.1 (0x00514000)
libnih-dbus.so.1 => /lib/libnih-dbus.so.1 (0x00a1e000)
libdbus-1.so.3 => /lib/libdbus-1.so.3 (0x006a9000)
libpthread.so.0 => /lib/libpthread.so.0 (0x00d92000)
librt.so.1 => /lib/librt.so.1 (0x0020e000)
libgcc_s.so.1 => /lib/libgcc_s.so.1 (0x005e1000)
libc.so.6 => /lib/libc.so.6 (0x00217000)
/lib/ld-linux.so.2 (0x0080c000)

查詢到所需的庫文件後,將這些庫文件移植到對應的目錄。

[root@localhost sysroot]# cp /lib/libnih.so.1 /lib/libnih-dbus.so.1 /lib/libdbus-1.so.3 /lib/libpthread.so.0 /lib/librt.so.1 /lib/libgcc_s.so.1 /lib/libc.so.6 /mnt/sysroot/lib/

用同樣的方法再移植bash

[root@localhost sysroot]# cp /bin/bash /mnt/sysroot/bin/

[root@localhost bin]# ln -s bash sh #不要忘了為bash創建鏈接文件

[root@localhost sysroot]# ldd /bin/bash
linux-gate.so.1 => (0x004c4000)
libtinfo.so.5 => /lib/libtinfo.so.5 (0x00e05000)
libdl.so.2 => /lib/libdl.so.2 (0x00c1d000)
libc.so.6 => /lib/libc.so.6 (0x00110000)
/lib/ld-linux.so.2 (0x00954000)

[root@localhost sysroot]# cp /lib/libtinfo.so.5 /lib/libdl.so.2 /lib/ld-linux.so.2 /mnt/sysroot/lib/

/lib/libc.so.6這個庫文件是init和bash都需要使用到的,之前移植init時已經cp過去了,這次就不用重復cp了

其它需要用到的程序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移植,這裡只提供了最基本的bash,其它程序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移植

這裡我再移植了一個ls命令,步驟這裡就不再羅列出了,等制作好後登錄到這個微型linux後,出了bash內置的命令外,我將只能在bash下使用ls命令

之前移植了init後,還沒有創建init的配置文件,接下來就先創建init配置文件inittab

[root@localhost bin]# vim /mnt/sysroot/etc/inittab

寫入下面2行

id:3:initdefault: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

表示默認啟動的運行級別為3,和系統開機時初始化腳本的位置

創建系統初始化腳本

[root@localhost bin]# vim /mnt/sysroot/etc/rc.d/rc.sysinit

#!/bin/bash
#
echo -e "\t hello world ,welcome to the mini linux by lustlost"
/bin/bash

[root@localhost bin]# chmod +x /mnt/sysroot/etc/rc.d/rc.sysinit #不要忘了給腳本加上執行權限

step6:

[root@localhost dev]# yum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Libraries" -y
[root@localhost dev]# yum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y

好了,程序都移植好了,下面就可以移植內核和initrd了

我們直接使用宿主機上的內核(之前忘了說了,宿主機是最新的centos6.2 minimal版本,使用的是內核版本是2.6.32-220.el6.i686)

[root@localhost ~]# cp /boot/vmlinuz-2.6.18-308.el5 /mnt/boot/vmlinuz #內核的移植很簡單,直接cp就行了

接下來要移植引導內核的initrd.img了。如果宿主機和要移植的微型linux的分區不一樣的話,解包initrd編輯一下裡面的init修改這一行

mkrootdev -t ext3 -o defaults,ro /dev/sda2

確保這一行指定的根文件系統是對應的,然後重新打包

[root@localhost ~]# zcat /boot/initrd-2.6.18-164.el5.img | cpio –id #解包命令

[root@localhost tmp]# find . | cpio -o -H newc --quiet | gzip > /mnt/boot/initrd.gz #重新打包命令

然後繼續移植。。。我這裡宿主機和微型linux分區是一樣的,所以就重新打包演示了

[root@localhost tmp]# cp /boot/initrd-2.6.18-308.el5.img /mnt/boot/initrd.img

step7:

移植好內核和initrd,就可以配置grub的引導配置文件了

[root@localhost ~]# vi /mnt/boot/grub/grub.conf

OK ,歷經千辛萬苦,有工作全部就緒,我們開始新建一個虛擬機加載制作好的微型linux的硬盤,看看能不能啟動起來

創建自定義虛擬機,使用剛剛在宿主機上制作的,上面放置著微型linux的硬盤

看到了麼?一個配置極其猥瑣和寒酸的虛擬機,只搭載了64MB的內存,其余的配置能刪的都刪了。

step8:

好了,開始啟動一下這個微型linux

開機grub啟動菜單

初始化各種硬件

成功進入系統

使用一下ls命令

進入到bin目錄下,只有bash和ls這2個程序,想要移植其它程序按照上面的方法進行移植就行了

至此,一個微型的linux的創建成功,只有64MB的內存就啟動起來了,各種擴展功能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定制了

最後說下開篇說的我遇到的問題,其實很SB的一個問題,因為宿主機是centos6.2的系統,由於6.2中使用了比較新的initramfs,裡面的腳本和以前的大不一樣,於是後來使用了5.8的內核,但之前創建的minilinux的虛擬機是依照redhat 6創建的,所以做好系統後一直啟動不了。後來在馬哥的提醒下重新創建了redhat 5的虛擬機,成功啟動了。。。

這裡我想說的是,有時候一個疏漏的小細節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失敗。以後工作中要切記不要遺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好吧 。。。我又啰嗦了。。。

The End。。。。。

本文出自 “lustlost-迷失在欲望之中”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lustlost.blog.51cto.com/2600869/916852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