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基礎 >> Linux教程 >> linux介紹

linux介紹

日期:2017/2/27 16:06:32   编辑:Linux教程
Linux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碼的類Unix操作系統。目前存在著許多不同的Linux,但它們都使用了Linux內核。Linux可安裝在各種計算機硬件設備中,從手機、平板電腦、路由器和視頻游戲控制台,到台式計算機、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Linux是一個領先的操作系統,世界上運算最快的10台超級計算機運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統。嚴格來講,Linux這個詞本身只表示Linux內核,但實際上人們已經習慣了用Linux來形容整個基於Linux內核,並且使用GNU 工程各種工具和數據庫的操作系統。Linux得名於計算機業余愛好者Linus Torvalds。

簡介

創始人

林納斯·本納第克特·托瓦茲(Linus Benedict Torvalds)出生於芬蘭赫爾辛基市。父親尼爾斯·托瓦茲(Nils Torvalds)是一名活躍的共產主義者及電台記者。托瓦茲家族屬於在芬蘭占6%的少數民族芬蘭瑞典人。他畢業於赫爾辛基大學計算機科學系,1997年至2003年在美國加州硅谷任職於全美達公司(Transmeta Corporation)參與該公司芯片的code morph技術研發。後受聘於開源碼發展實驗室(OSDL :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Inc),全力開發Linux內核。現任職於Linux基金會。
象征物

Tux(一只企鵝,全稱為tuxedo,NCIT 90916P40 Joeing Youthy的網絡ID)是Linux的標志。將企鵝作為Linux標志是由林納斯·托瓦茲提出的。大多數人相信,“Tux”這個名字來源於Torvalds UniX,而不是因為它看起來像是穿著一件黑色小禮服(tuxedo)。這個企鵝圖案在最佳Linux圖標競賽中被選中。其他一些圖案可以在Linux圖標大賽網站中找到。Tux的設計者是Larry Ewing,他於1996年,利用GIMP軟件設計出了這個企鵝。Tux已經成為Linux和開源社區的象征。

歷史發展 Linux 操作系統是UNIX 操作系統的一種克隆系統。它誕生於1991 年的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時間)。以後借助於Internet 網絡,並經過全世界各地計算機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現已成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種UNIX 類操作系統,並且使用人數還在迅猛增長。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發展和成長過程始終依賴著以下五個重要支柱:UNIX 操作系統、MINIX 操作系統、GNU 計劃、POSIX 標准和Internet 網絡。下面主要根據這五個基本線索來追尋一下Linux 的開發歷程,它的醞釀過程,最初的發展經歷。首先分別介紹其中的四個基本要素(UNIX、MINIX、GNU 和POSIX,Internet 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不用對其羅嗦),然後根據Linux 的創始人Linus Torvalds 從對計算機感興趣而自學計算機知識,到心裡開始醞釀編制一個自己的操作系統,到最初Linux 內核0.01 版公布,以及從此如何艱難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全世界hacker 的幫助下最後推出比較完善的1.0 版本這段時間的發展經過,也即對Linux 的早期發展歷史進行詳細介紹。目前,Linux的發行版有很多,如Ubuntu,RedHat,Debian,Fedora等等。

UNIX 操作系統的誕生

Linux 操作系統是UNIX 操作系統的一個克隆版本。UNIX 操作系統是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肯·湯普遜Ken.Thompson和丹尼斯·裡奇Dennis Ritchie 於1969 年夏在DEC PDP-7 小型計算機上開發的一個分時操作系統。當時Ken Thompson 為了能在閒置不用的PDP-7 計算機上運行他非常喜歡的星際旅行(Space travel)游戲,在1969 年夏天乘他夫人回家鄉加利福尼亞渡假期間,在一個月內開發出了unix 操作系統的原型。當時使用的是BCPL 語言(基本組合編程語言),後經Dennis Ritchie 於1972 年用移植性很強的C 語言進行了改寫,使得UNIX 系統在大專院校得到了推廣。

MINIX 操作系統

MINIX 系統是由Andrew S. Tanenbaum(AST)開發的。AST 是在荷蘭Amsterdam 的Vrije 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統工作,是ACM 和IEEE 的資深會員(全世界也只有很少人是兩會的資深會員)。共發表了100 多篇文章,5 本計算機書籍。AST 雖出生在美國紐約,但是是荷蘭僑民(1914 年他的祖輩來到美國)。他在紐約上的中學、M.I.T上的大學、加洲大學Berkeley 分校念的博士學位。由於讀博士後的緣故,他來到了家鄉荷蘭。從此就與家鄉一直有來往。後來就在Vrije 大學開始教書、帶研究生了。荷蘭首都Amsterdam 是個常年陰雨綿綿的城市,而對於AST 來說,這最好不過了,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待在家裡擺弄他的計算機了。MINIX 是他1987年編制的,主要用於學生學習操作系統原理。到91年時版本是1.5。目前主要有兩個版本在使用:1.5 版和2.0 版,當時該操作系統在大學使用是免費的,但其它用途不是,當然目前都已經是免費的,可以從許多FTP上下載。
對於Linux 系統,他表示對其開發者Linus 的稱贊。但他認為Linux 的發展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為了保持minix 的小型化,能讓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就能學完,而沒有接納全世界許多人對Minix 的擴展要求。因此這激發了Linus 編寫Linux。Linus 正好抓住了這個好時機。
作為一個操作系統,MINIX 並不是優秀者,但它同時提供了用C 語言和匯編語言寫的系統源代碼。這是第一次使得有抱負的程序員或hacker 能夠閱讀操作系統的源代碼,在當時這種源代碼是軟件商一直小心地守護著的。

GNU 計劃

GNU計劃和自由軟件基金會(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 FSF)是由Richard M. Stallman 於1984 年一手創辦的。旨在開發一個類似 Unix、並且是自由軟件的完整操作系統:GNU 系統。(GNU 是"GNU's Not Unix"的遞歸縮寫,它的發音為"guh-NEW"。)各種使用linux 作為核心的GNU 操作系統正在被廣泛的使用。雖然這些系統通常被稱作"Linux",但是嚴格地說,它們應該被稱為GNU/Linux 系統。
到上世紀90 年代初,GNU 項目已經開發出許多高質量的自由軟件,其中包括有名的emacs 編輯系統、bash shell 程序、gcc 系列編譯程序、gdb 調試程序等等。這些軟件為Linux 操作系統的開發創造了一個合適的環境,是Linux 能夠誕生的基礎之一。以至於目前許多人都將Linux 操作系統稱為"GNU/Linux"操作系統。

POSIX 標准

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puting Systems)是由IEEE 和ISO/IEC 開發的一簇標准。該標准是基於現有的UNIX 實踐和經驗,描述了操作系統的調用服務接口,用於保證編制的應用程序可以在源代碼一級上在多種操作系統上移植運行。它是在1980 年早期一個UNIX 用戶組(usr/group)的早期工作的基礎上取得的。該UNIX 用戶組原來試圖將AT&T 的系統V 和Berkeley CSRG的BSD 系統的調用接口之間的區別重新調和集成,從而於1984 年產生了/usr/group 標准。1985 年,IEEE操作系統技術委員會標准小組委員會(TCOS-SS)開始在ANSI 的支持下責成IEEE 標准委員會制定有關程序源代碼可移植性操作系統服務接口正式標准。到了1986 年4 月,IEEE 就制定出了試用標准。第一個正式標准是在1988 年9 月份批准的(IEEE 1003.1-1988),也既以後經常提到的POSIX.1 標准。
1989 年POSIX 的工作被轉移至ISO/IEC 社團,並由15 工作組繼續將其制定成ISO 標准。到1990 年,POSIX.1 與已經通過的C 語言標准聯合,正式批准為IEEE 1003.1-1990(也是ANSI 標准)和ISO/IEC 9945-1:1990 標准。
POSIX.1 僅規定了系統服務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僅概括了基本的系統服務標准,因此期望對系統的其它功能也制定出標准。這樣IEEE POSIX 的工作就開始展開了。在1990 年,剛開始有十個批准的計劃在進行,有近300 多人參加每季度為期一周的會議。著手的工作有命令與工具標准(POSIX.2)、測試方法標准(POSIX.3)、實時API(POSIX.4)等。到了1990 年上半年已經有25 個計劃在進行,並且有16 個工作組參與了進來。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組織也在制定類似的標准,如X/Open,AT&T,OSF 等。
在90 年代初,POSIX 標准的制定正處在最後投票敲定的時候,那是1991-1993 年間。此時正是Linux剛剛起步的時候,這個UNIX 標准為Linux 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信息,使得Linux 的能夠在標准的指導下進行開發,能夠與絕大多數UNIX 系統兼容。在最初的Linux 內核代碼中(0.01 版、0.11 版)就已經為Linux與POSIX 標准的兼容做好了准備工作。在0.01 版的內核/include/unistd.h 文件中就已經定義了幾個有關POSXI 標准要求的常數符號,並且在注釋中就寫到"ok,這也許是個玩笑,但我正在著手研究它呢"。 Internet的傳播 1991 年7 月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的post 上就已經提到了正在搜集POSIX 的資料。其中透露了他正在進行Linux 系統的開發,並且在Linux 最初的時候已經想到要實現與POSIX(UNIX 的國際標准)的兼容問題了。 具體介紹 概述 Linux操作系統的誕生1981年IBM公司推出享譽全球的微型計算機IBM PC。在1981-1991 年間,MS-DOS操作系統一直是微型計算機上操作系統的主宰。此時計算機硬件價格雖然逐年下降,但軟件價格仍然是居高不下。當時Apple 的MACs 操作系統可以說是性能最好的,但是其天價沒人能夠輕易靠近。 到1991 年,GNU 計劃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工具軟件。最受期盼的Gnu C 編譯器已經出現,但還沒有開發出免費的GNU 操作系統。即使是MINIX 也開始有了版權,需要購買才能得到源代碼。而GNU 的操作系統HURD 一直在開發之中,但並不能在幾年內完成。對於Linus 來說,已經不能等待了。從1991 年4 月份起,他開始醞釀並著手編制自己的操作系統。剛開始,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學習Intel 386 體系結構保護模式運行方式下的編程技術。但後來Linux 的發展卻完全改變了初衷。
1991 年初,Linus 開始在一台386sx 兼容微機上學習minix 操作系統。通過學習,他逐漸不能滿足於minix 系統的現有性能,並開始醞釀開發一個新的免費操作系統。根據Linux 在comp.os.minix 新聞組上發布的消息,我們可以知道他逐步從學習minix 系統到開發自己的Linux 的過程。
從1991 年的4 月份開始,Linus 幾乎花了全部時間研究386-minix 系統(hack the kernel),並且嘗試著移植GNU 的軟件到該系統上(GNU gcc、bash、gdb 等)。並於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說自己已經成功地將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經愛不釋手、不能離開這個shell 軟件了。
第一個與Linux 有關的消息是在1991 年7 月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的(當然此時還不存在Linux 這個名稱,當時Linus 的腦子裡想的可能是FREAX ,FREAX 的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進行Linux 系統的開發,並且在Linux 最初的時候已經想到要實現與POSIX(UNIX 的國際標准)的兼容問題了。
在Linus 的下一發布的消息中(1991 年8 月25 日 comp.os.minix),他向所有minix 用戶詢問"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in minix?"("你最想在minix 中見到什麼?"),在該消息中他首次透露出正在開發一個(免費的)386(486)操作系統,並且說只是興趣而已,代碼不會很大,也不會象GNU 的那樣專業。開發免費操作系統這個想法從4 月份就開始醞釀了,希望大家反饋一些對於minix 系統中喜歡那些特色不喜歡什麼等信息,由於實際的和其它一些原因,新開發的系統剛開始與minix 很象(並且使用了minix 的文件系統)。並且已經成功地將bash(1.08 版)和gcc(1.40 版)移植到了新系統上,而且再過幾個月就可以使用了。
最後,Linus 申明他開發的操作系統沒有使用一行minix 的源代碼;而且由於使用了386 的任務切換特性,所以該操作系統不好移植(沒有可移植性),並且只能使用AT 硬盤。對於Linux 的移植性問題,Linus 當時並沒有考慮。但是目前Linux 幾乎可以運行在任何一種硬件體系結構上。
  到了1991 年的10 月5 日,Linus 在comp.os.minix 新聞組上發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 內核系統的誕生(Free 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這段消息可以稱為Linux 的誕生宣言,並且一直廣為流傳。因此10 月5 日對Linux 社區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許多後來Linux 的新版本發布時都選擇了這個日子。所以RedHat 公司選擇這個日子發布它的新系統也不是偶然的。

Linux 的命名

  Linux 操作系統剛開始時並沒有被稱作Linux,Linus 給他的操作系統取名為FREAX,其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意思。在他將新的操作系統上傳到FTP服務器上時,管理員Ari Lemke很不喜歡這個名稱。他認為既然是Linus 的操作系統就取其諧音Linux 作為該操作系統的目錄吧,於是Linux 這個名稱就開始流傳下來。  在Linus 的自傳《Just for Fun》一書中,Linus 解釋說:"坦白地說,我從來沒有想到過要用Linux 這個名稱發布這個操作系統,因為這個名字有些太自負了。而我為最終發布版准備的是什麼名字呢Freax。實際上,內核代碼中某些早期的Makefile - 用於描述如何編譯源代碼的文件 - 文件中就已經包含有"Freax"這個名字了,大約存在了半年左右。但其實這也沒什麼關系,在當時還不需要一個名字,因為我還沒有向任何人發布過內核代碼。而Ari Lemke,他堅持要用自己的方式將內核代碼放到ftp 站點上,並且非常不喜歡Freax 這個名字。他堅持要用現在這個名字(Linux),我承認當時我並沒有跟他多爭論。但這都是他取的名字。所以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說我並不自負,或者部分坦白地說我並沒有本位主義思想。但我想好吧,這也是個好名字,而且以後為這事我總能說服別人,就像我現在做的這樣。"-- Linus Torvalds《Just for fun》第84-88 頁。

Linux的讀法

  linux發音五花八門版本頗多,見到和聽到的不下10種。根據linux的創始人Linus Torvalds的說法,Linux的發音和“Minix”是押韻的。“Li”中“i”的發音類似於“Minix”中“i”的發音,而“nux”中“u”的發音類似於英文單詞“profess”中“o”的發音。依照國際音標應該是/'linэks/——類似於“裡讷克斯”。但是,由於Linus Torvalds本人是芬蘭人,所以他的Linux讀音不是/'linэks/,而是/'liniks/.。  有人綜合網上和linux自己的讀音,概括出幾個自認為最合適也最通用的讀法:/li'n^ks/(“裡讷克斯”)或/'li:nэks/(“裡讷克斯”)或/li'nju:ks/(“裡紐克斯”)。這幾個應該是誰都聽得懂的。至於哪個比較正宗,當然是linux的原音。但事實上使用linux哪種讀法的人似乎都不在少數。

基本思想

  Linux的基本思想有兩點: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個軟件都有確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軟件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於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至於說Linux是基於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兩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版本命名

  Linux內核有三個不同的命名方案。
  早期版本:
  第一個版本的內核是0.01。其次是0.02,0.03,0.10,0.11,0.12(第一GPL版本),0.95,0.96,0.97,0.98,0.99及1.0。
  從0.95版有許多的補丁發布於主要版本版本之間。
  舊計劃(1.0和2.6版之間),版本的格式為A.B.C,其中A,B,C代表:
  A大幅度轉變的內核。這是很少發生變化,只有當發生重大變化的代碼和核心發生才會發生。在歷史上曾改變兩次的內核:1994年的1.0及1996年的2.0。
  B是指一些重大修改的內核。
  內核使用了傳統的奇數次要版本號碼的軟件號碼系統(用偶數的次要版本號碼來表示穩定版本)。
  C是指輕微修訂的內核。這個數字當有安全補丁,bug修復,新的功能或驅動程序,內核便會有變化。
  第三次,自2.6.0(2003年12月)發布後,人們認識到,更短的發布周期將是有益的。自那時起,版本的格式為A.B.C.D,其中A,B,C,D代表:
  A和B是無關緊要的
  C是內核的版本
  D是安全補丁

Linux內核

Linux是最受歡迎的自由電腦操作系統內核。它是一個用C語言和匯編語言寫成,符合POSIX標准的類Unix操作系統。Linux最早是由芬蘭黑客林納斯.托瓦茲(Linus B. Torvalds)為嘗試在英特爾x86架構上提供自由免費的類Unix操作系統而開發的。該計劃開始於1991年,林納斯·托瓦茲當時在Usenet新聞組comp.os.minix登載帖子,這份著名的帖子標示著Linux計劃的正式開始。
  在計劃的早期有一些Minix黑客提供了協助,而今天全球無數程序員正在為該計劃無償提供幫助。
  技術上說Linux是一個內核。“內核”指的是一個提供硬件抽象層、磁盤及文件系統控制、多任務等功能的系統軟件。一個內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一套基於Linux內核的完整操作系統叫作Linux操作系統,或是GNU/Linux。

桌面環境

  在圖形計算中,一個桌面環境(Desktop environment,有時稱為桌面管理器)為計算機提供一個圖形用戶界面(GUI)。這個名稱來自桌面比擬,對應於早期的文字命令行界面(CLI)。一個典型的桌面環境提供圖標,視窗,工具欄,文件夾,壁紙以及像拖放這樣的能力。整體而言,桌面環境在設計和功能上的特性,賦予了它與眾不同的外觀和感覺。
  現今主流的桌面環境有KDE,gnome,Xfce,LXDE等,除此之外還有Ambient,EDE,IRIX Interactive Desktop,Mezzo,Sugar,CDE等。
  KDE  KDE(Kool Desktop Environment)項目始建於1996年10月,相對於GNOME還要早一些。KDE項目是由圖形排版工具Lyx的開發者、一位名為Matthias Ettrich的德國人發起的,目的是為滿足普通用戶也能夠通過簡單易用的桌面來管理Unix工作站上的各種應用軟件以及完成各種任務。
  GNOME  gnome即GNU網絡對象模型環境 (The GNU Network Object Model Environment),GNU計劃的一部分,開放源碼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讓使用者容易操作和設定電腦環境的工具。
  目標是基於自由軟件,為Unix或者類Unix操作系統構造一個功能完善、操作簡單以及界面友好的桌面環境,他是GNU計劃的正式桌面。
  XFCE  xfce(XForms Common Environment)xfce創建於2007年7月,類似於商業圖形環境CDE,是一個運行在各類Unix下的輕量級桌面環境。原作者Olivier Fourdan最先設計XFce是基於XForms三維圖形庫。Xfce設計目的是用來提高系統的效率,在節省系統資源的同時,能夠快速加載和執行應用程序。

Linux發行版

  Linux發行版指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Linux操作系統”,它可能是由一個組織,公司或者個人發行的。Linux主要作為Linux發行版(通常被稱為"distro")的一部分而使用。通常來講,一個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內核,將整個軟件安裝到電腦上的一套安裝工具,各種GNU軟件,其他的一些自由軟件,在一些特定的Linux發行版中也有一些專有軟件。發行版為許多不同的目的而制作,包括對不同計算機結構的支持,對一個具體區域或語言的本地化,實時應用,和嵌入式系統。目前,超過三百個發行版被積極的開發,最普遍被使用的發行版有大約十二個。
  一個典型的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核心,一些GNU庫和工具,命令行shell,圖形界面的X窗口系統和相應的桌面環境,如KDE或GNOME,並包含數千種從辦公包,編譯器,文本編輯器到科學工具的應用軟件。
  很多版本Linux發行版使用LiveCD,是不需要安裝就能使用的版本。 主流的Linux發行版 Ubuntu, DebianGNU/Linux ,Fedora,Gentoo,MandrivaLinux ,PCLinuxOS,SlackwareLinux ,openSUSE,ArchLinux,Puppylinux,Mint,CentOS,Red Hat等。
  中國大陸的Linux發行版
  中標麒麟Linux(原中標普華Linux), 紅旗Linux(Red-flag Linux) ,Qomo Linux(原Everest),沖浪Linux(Xteam Linux) ,藍點Linux ,新華Linux ,共創Linux ,百資Linux ,veket,lucky8k-veket.Open Desktop ,Hiweed GNU/Linux ,Magic Linux ,Engineering Computing GNU/Linux ,kylin,中軟Linux ,新華華鐳Linux(RaysLX) ,CD Linux ,MC Linux ,即時Linux(Thizlinux) ,b2d linux ,IBOX ,MCLOS ,FANX,酷博linux,新氧Linux,Hiweed,Deepin Linux,雨林木風YLMF OS。
  需要說明的是,新氧、Hiweed、Deepin都是基於ubuntu,並且Deepin Linux是Hiweed與深度合並後的版本,原來的Hiweed已經停止更新,新氧也停止更新了。其中CD linux因可方便集成一些無線安全審計工具,以及較好的中文界面和較小的體積,深受一些破解愛好者喜愛。

大眾的Ubuntu

  初始版本: 2004年10月20日
  贊助公司:Canonical有限公司
  創始者:馬克·捨特爾沃斯
  支持的語言: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Ubuntu是一個以桌面應用為主的Linux操作系統,其名稱來自非洲南部祖魯語或豪薩語的“ubuntu”一詞(譯為吾幫托或烏班圖),意思是“人性”、“我的存在是因為大家的存在”, 是非洲傳統的一種價值觀,類似華人社會的“仁愛”思想。Ubuntu基於Debian發行版和GNOME桌面環境,與Debian的不同在於它每6個月會發布一個新版本。Ubuntu的目標在於為一般用戶提供一個最新的、同時又相當穩定的主要由自由軟件構建而成的操作系統。Ubuntu具有龐大的社區力量,用戶可以方便地從社區獲得幫助。

優雅的Linux Mint

初始版本:2006年8月27日開發者:Linux Mint Team
  支持的語言: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Linux Mint於2006年開始發行,是一份基於Debian和Ubuntu的Linux發行版,其目標是提供一種更完整的即刻可用體驗,這包括提供浏覽器插件、多媒體編解碼器、對DVD播放的支持、Java和其他組件,它也增加了一套定制桌面及各種菜單,一些獨特的配置工具,以及一份基於web的軟件包安裝界面。它與Ubuntu軟件倉庫兼容,使得它有一個強悍的根基,一個巨大的可安裝軟件庫,還有一個完善的服務設置機制。  Linux Mint是對用戶友好而功能強大的操作系統。它誕生的目的是為家庭用戶和企業提供一個免費的,易用的,舒適而優雅的桌面操作系統。Linux Mint的一大雄心是:使用最先進的技術而不是美化的看起來像Windows的軟件使普通人也感到易用,使自己成為可以和Windows並駕齊驅的操作系統。但是這個目標並不是使其看起來像微軟的或者是蘋果的,而是去創造我們心中的完美桌面系統。我們應該使linux技術更易用,更簡便。

銳意的Fedora

初始版本:2003年11月6日
開發者: Fedora Project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最早Fedora Linux社區的目標是為Red Hat Linux制作並發布第三方的軟件包,然而當Red Hat Linux停止發行後,Fedora社區便集成到Red Hat贊助的Fedora Project,目標是開發出由社區支持的操作系統(事實上,Fedora Project除了由志願者組織外,也有許多Red Hat的員工參與開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則取代Red Hat Linux成為官方支持的系統版本。
Fedora Core(自第七版直接更名為Fedora)是眾多 Linux 發行套件之一。它是一套從Red Hat Linux發展出來的免費Linux系統。現時Fedora最新的版本是Fedora 16,Fedora是linux發行版中更新最快的之一,通常每6個月發布一個正式的新版本。
Fedora和Redhat這兩個Linux的發行版聯系很密切。Redhat 自9.0以後,不再發布桌面版的,而是把這個項目與開源社區合作,於是就有了Fedora 這個 Linux 發行版。Fedora 可以說是Redhat 桌面版本的延續,只不過是與開源社區合作。

華麗的openSUSE

  初始版本:2006年12月7日
  開發者:openSUSE Project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openSUSE logoopenSUSE 項目是由 Novell 發起的開源社區計劃。旨在推進 Linux 的廣泛使用。openSUSEorg提供了自由簡單的方法來獲得世界上最好用的 Linux 發行版,SUSELinux。openSUSE 項目為 Linux開發者和愛好者提供了開始使用 Linux 所需要的一切。
openSUSE項目的目標是使 SUSE Linux 成為所有人都能夠得到的最易於使用的 Linux 發行版,同時努力使其成為使用最廣泛的開放源代碼平台。為開放源代碼合作者提供一個環境來把 SUSE Linux 建設成世界上最好的 Linux 發行版,不論是為新用戶或者有經驗的 Linux 用戶。大大簡化並開放開發和打包流程,以使 openSUSE 成為 Linux 黑客和應用軟件開發者的首選平台。

自由的Debian

初始版本:1993年8月16日
  開發者 : Debian計劃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DebianGNU/Linux是由一個叫做伊恩·默多克(IanMurdock)的牛人在1993年發起的,他的名字以Ian開頭,他太太的名字Debra開頭三個字母是Deb,於是在愛情的力量下,他發起了DebianGNU/Linux組織。
  Debian 計劃是一個致力於創建一個自由操作系統的合作組織。我們所創建的這個操作系統名為 Debian GNU/Linux,簡稱為 Debian。操作系統是使計算機運行的基本程序和工具的集合,其中最主要的部分稱為內核(kernel)。內核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程序,負責一切基本的調度工作,並讓您運行其他程序。

簡潔的Slackware

初始版本:1993年7月16日
  創始人:Patrick Volkerding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Slackware logoSlackwareLinux是由Patrick Volkerding制作的GNU/Linux發行版,它是世界上依然存活的最久的Linux發行版,在它的輝煌時期,曾經在所有發行版中擁有最多的用戶數量。但是,隨著 Linux商業化的浪潮,Redhat、Mandrake 和Suse 這些產品通過大規模的商業推廣,占據了廣大的市場;Debian作為一個社區發行版,也擁有很大的用戶群。相比之下,Slackware的不事聲張,使得它從許多人(尤其是使用Linux的新用戶)的視野中消失了。
  與大多數其他的發行版不同,KISS(Keep it simple,stupid)是Slackware一貫堅持的原則,盡量保持系統的簡潔,從而實現穩定、高效和安全。在KISS哲學裡面,簡單(Simple)指的是系統設計的簡潔性,而不是用戶友好(User friendly)。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系統的易用性,但卻提高了系統的透明性和靈活性。
  正是一直以來對KISS原則的堅持,Slackware贏得了簡潔、安全、穩定、高效的名聲,也贏得了一大批的忠實用戶。

老牌的RedHat

  初始版本:1995年5月13日 RedHat logo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Red Hat是全球最大的開源技術廠家,其產品Red Hat Linux也是全世界應用最廣泛的Linux。Red Hat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在全球擁有22個分部。
  2004年4月30日,Red Hat公司正式停止對Red Hat 9.0版本的支持,標志著Red Hat Linux的正式完結。原本的桌面版Red Hat Linux發行包則與來自民間的Fedora計劃合並,成為Fedora Core發行版本。Red Hat公司不再開發桌面版的Linux發行包,而將全部力量集中在服務器版的開發上,也就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版。2005年10月RHEL4發布。

磁盤及分區

  設備管理 在 Linux 中,每一個硬件設備都映射到一個系統的文件,對於硬盤、光驅等 IDE 或 SCSI 設備也不例外。Linux 把各種 IDE 設備分配了一個由 hd 前綴組成的文件;而對於各種 SCSI 設備,則分配了一個由 sd 前綴組成的文件。
  例如,第一個 IDE 設備,Linux 就定義為 hda;第二個 IDE 設備就定義為 hdb;下面以此類推。而 SCSI 設備就應該是 sda、sdb、sdc 等。
  分區數量 要進行分區就必須針對每一個硬件設備進行操作,這就有可能是一塊IDE硬盤或是一塊SCSI硬盤。對於每一個硬盤(IDE 或 SCSI)設備,Linux 分配了一個 1 到 16 的序列號碼,這就代表了這塊硬盤上面的分區號碼。
  例如,第一個 IDE 硬盤的第一個分區,在 Linux 下面映射的就是 hda1,第二個分區就稱作是 hda2。對於 SCSI 硬盤則是 sda1、sdb1 等。
  各分區的作用 在 Linux 中規定,每一個硬盤設備最多能有 4 個主分區(其中包含擴展分區)構成,任何一個擴展分區都要占用一個主分區號碼,也就是在一個硬盤中,主分區和擴展分區一共最多是 4 個。
  對於早期的 DOS 和 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系統只承認一個主分區,可以通過在擴展分區上增加邏輯盤符(邏輯分區)的方法,進一步地細化分區。
  主分區的作用就是計算機用來進行啟動 操作系統 的,因此每一個 操作系統 的啟動,或者稱作是引導程序,都應該存放在主分區上。這就是主分區和擴展分區及邏輯分區的最大區別。
  我們在指定安裝引導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時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區上,就是最好的例證。
  Linux 規定了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占用 1 至 16 號碼中的前 4 個號碼。
  以第一個 IDE 硬盤為例說明,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邏輯分區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個號碼。
  因此,Linux 下面每一個硬盤總共最多有 16 個分區。
  對於邏輯分區,Linux 規定它們必須建立在擴展分區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統上也是如此規定),而不是主分區上。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擴展分區能夠提供更加靈活的分區模式,但不能用來作為 操作系統 的引導。除去上面這些各種分區的差別,我們就可以簡單地把它們一視同仁了。
  分區指標
  對於每一個 Linux 分區來講,分區的大小和分區的類型是最主要的指標。
  容量的大小讀者很容易理解,但是分區的類型就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了。
  分區的類型規定了這個分區上面的文件系統的格式。
  Linux 支持多種的文件系統格式,其中包含了我們熟悉的FAT32、FAT16、NTFS、HP-UX,以及各種 Linux 特有的 Linux Native和 Linux Swap分區類型。在 Linux 系統中,可以通過分區類型號碼來區別這些不同類型的分區。

文件系統

  Linux繼承了Unix操作系統結構清晰的特點。在linux下的文件結構非常有條理。但是,上述的優點只有在對linux相當熟悉時,才能體會到。
  /
  根目錄,所有的目錄、文件、設備都在/之下,/就是Linux文件系統的組織者,也是最上級的領導者。
  /bin
  bin 就是二進制(binary)英文縮寫。在一般的系統當中,你都可以在這個目錄下找到linux常用的命令。系統所需要的那些命令位於此目錄,比如 ls、cp、mkdir等命令;功能和/usr/bin類似,這個目錄中的文件都是可執行的、普通用戶都可以使用的命令。作為基礎系統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命令就是放在這裡。
  /boot
  Linux的內核及引導系統程序所需要的文件目錄,比如 vmlinuz initrd.img 文件都位於這個目錄中。在一般情況下,GRUB或LILO系統引導管理器也位於這個目錄。
  /cdrom
  這個目錄在你剛剛安裝系統的時候是空的。你可以將光驅文件系統掛在這個目錄下。例如:mount /dev/cdrom /cdrom
  /dev
  dev 是設備(device)的英文縮寫。這個目錄對所有的用戶都十分重要。因為在這個目錄中包含了所有linux系統中使用的外部設備。但是這裡並不是放的外部設備的驅動程序。這一點和我們常用的windows,dos操作系統不一樣。它實際上是一個訪問這些外部設備的端口。我們可以非常方便地去訪問這些外部設備,和訪問一個文件,一個目錄沒有任何區別。
  /etc
  etc這個目錄是linux系統中最重要的目錄之一。在這個目錄下存放了系統管理時要用到的各種配置文件和子目錄。我們要用到的網絡配置文件,文件系統,x系統配置文件,設備配置信息,設置用戶信息等都在這個目錄下。
  /home
  如果我們建立一個用戶,用戶名是"xx",那麼在/home目錄下就有一個對應的/home/xx路徑,用來存放用戶的主目錄。
  /lib
  lib是庫(library)英文縮寫。這個目錄是用來存放系統動態連接共享庫的。幾乎所有的應用程序都會用到這個目錄下的共享庫。因此,千萬不要輕易對這個目錄進行什麼操作,一旦發生問題,你的系統就不能工作了。
  /lost+found
  在ext2或ext3文件系統中,當系統意外崩潰或機器意外關機,而產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這裡。當系統啟動的過程中fsck工具會檢查這裡,並修復已經損壞的文件系統。有時系統發生問題,有很多的文件被移到這個目錄中,可能會用手工的方式來修復,或移到文件到原來的位置上。
  /mnt
  這個目錄一般是用於存放掛載儲存設備的掛載目錄的,比如有cdrom 等目錄。可以參看/etc/fstab的定義。有時我們可以把讓系統開機自動掛載文件系統,把掛載點放在這裡也是可以的。主要看/etc/fstab中怎麼定義了;比如光驅可以掛載到/mnt/cdrom。
  /media
  有些linux的發行版使用這個目錄來掛載那些usb接口的移動硬盤(包括U盤)、CD/DVD驅動器等等。
  /opt
  這裡主要存放那些可選的程序。你想嘗試最新的firefox測試版嗎?那就裝到/opt目錄下吧,這樣,當你嘗試完,想刪掉firefox的時候,你就可 以直接刪除它,而不影響系統其他任何設置。安裝到/opt目錄下的程序,它所有的數據、庫文件等等都是放在同個目錄下面。
  /proc
  可以在這個目錄下獲取系統信息。這些信息是在內存中,由系統自己產生的。操作系統運行時,進程信息及內核信息(比如cpu、硬盤分區、內存信息等)存放在這裡。/proc目錄偽裝的文件系統proc的掛載目錄,proc並不是真正的文件系統,它的定義可以參見 /etc/fstab
  /root
  Linux超級權限用戶root的家目錄。
  /sbin
  這個目錄是用來存放系統管理員的系統管理程序。大多是涉及系統管理的命令的存放,是超級權限用戶root的可執行命令存放地,普通用戶無權限執行這個目錄下的命令,這個目錄和/usr/sbin; /usr/X11R6/sbin或/usr/local/sbin目錄是相似的;我們記住就行了,凡是目錄sbin中包含的都是root權限才能執行的。
  /selinux 好像是對SElinux的一些配置文件目錄,SElinux可以讓你的linux更加安全。
  /srv 服務啟動後,所需訪問的數據目錄,舉個例子來說,www服務啟動讀取的網頁數據就可以放在/srv/www中
  /sys
  Linux 內核中設計較新的一種虛擬的基於內存的文件系統,它的作用與 proc 有些類似,但除了與 proc 相同的具有查看和設定內核參數功能之外,還有為 Linux 統一設備模型作為管理之用。
  /tmp
  臨時文件目錄,用來存放不同程序執行時產生的臨時文件。有時用戶運行程序的時候,會產生臨時文件。/tmp就用來存放臨時文件的。/var/tmp目錄和這個目錄相似。
  /usr
  這是linux系統中占用硬盤空間最大的目錄。用戶的很多應用程序和文件都存放在這個目錄下。在這個目錄下,你可以找到那些不適合放在/bin或/etc目錄下的額外的工具。比如像游戲啊,一些打印工具拉等等。/usr目錄包含了許多子目錄:/usr/bin目錄用於存放程序;/usr/share用於存放一些共享的數據,比如音樂文件或者圖標等等;/usr/lib目錄用於存放那些不能直接 運行的,但卻是許多程序運行所必需的一些函數庫文件。你的軟件包管理器(應該是“新立得”吧)會自動幫你管理好/usr目錄的。
  /usr/local
  這裡主要存放那些手動安裝的軟件,即不是通過“新立得”或apt-get安裝的軟件。它和/usr目錄具有相類似的目錄結構。讓軟件包管理器來管理/usr目錄,而把自定義的腳本(scripts)放到/usr/local目錄下面,我想這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
  /usr/share
  系統共用的東西存放地,比如 /usr/share/fonts 是字體目錄,/usr/share/doc和/usr/share/man幫助文件。
  /var
  這個目錄的內容是經常變動的,看名字就知道,我們可以理解為vary的縮寫,/var下有/var/log 這是用來存放系統日志的目錄。/var/ www目錄是定義Apache服務器站點存放目錄;/var/lib 用來存放一些庫文件,比如MySQL的,以及MySQL數據庫的的存放地。
文件類型
  在介紹屬性時,提到了最前面的標志(d或 -)可以表示目錄或文件,那就是不同的文件種類。Linux的文件種類主要有下面這幾種:
  普通文件(regular file):就是一般我們存取的文件,由ls -al顯示出來的屬性中,第一個屬性為 [-],例如 [-rwxrwxrwx]。另外,依照文件的內容,又大致可以分為:
  純文本文件(ASCII):這是Unix系統中最多的一種文件類型,之所以稱為純文本文件,是因為內容為我們可以直接讀到的數據,例如數字、字母等等。設 置文件幾乎都屬於這種文件類型。舉例來說,使用命令“cat ~/.bashrc”就可以看到該文件的內容(cat是將文件內容讀出來)。
  二進制文件(binary):我們在GNU發展史中提過,系統其實僅認識且可以執行二進制文件(binary file)。Linux中的可執行文件(腳本,文本方式的批處理文件不算)就是這種格式的。舉例來說,命令cat就是一個二進制文件。
  數據格式的文件(data):有些程序在運行過程中,會讀取某些特定格式的文件,那些特定格式的文件可以稱為數據文件(data file)。舉例來說,Linux在用戶登入時,都會將登錄數據記錄在 /var/log/wtmp文件內,該文件是一個數據文件,它能通過last命令讀出來。但使用cat時,會讀出亂碼。因為它是屬於一種特殊格式的文件。
  目錄(directory):就是目錄,第一個屬性為 [d],例如 [drwxrwxrwx]。
  連接文件(link):類似Windows下面的快捷方式。第一個屬性為 [l],例如 [lrwxrwxrwx]。
  設備與設備文件(device):與系統外設及存儲等相關的一些文件,通常都集中在 /dev目錄。通常又分為兩種:
  塊(block)設備文件:就是存儲數據以供系統存取的接口設備,簡單而言就是硬盤。例如一號硬盤的代碼是 /dev/hda1等文件。第一個屬性為 [b]。
  字符(character)設備文件:即串行端口的接口設備,例如鍵盤、鼠標等等。第一個屬性為 [c]。
  套接字(sockets):這類文件通常用在網絡數據連接。我們可以啟動一個程序來監聽客戶端的要求,客戶端就可以通過套接字來進行數據通信。第一個屬性為 [s],最常在 /var/run目錄中看到這種文件類型。
  管道(FIFO,pipe):FIFO也是一種特殊的文件類型,它主要的目的是,解決多個程序同時存取一個文件所造成的錯誤。FIFO是first-in-first-out(先進先出)的縮寫。第一個屬性為 [p]。
加載程序
  LILO(LInux LOader),LILO代表Linux加載程序。LILO是一個在系統啟動時運行的程序,它允許選擇用於引導計算機的操作系統。
  GNU GRUB(簡稱“GRUB”)是一個來自GNU項目的多操作系統啟動程序。GRUB是多啟動規范的實現,它允許用戶可以在計算機內同時擁有多個操作系統,並在計算機啟動時選擇希望運行的操作系統。GRUB可用於選擇操作系統分區上的不同內核,也可用於向這些內核傳遞啟動參數。
相關用戶
  普通用戶可以在其權限許可的范圍內使用系統資源,而超級用戶(用戶名為root)不僅可以使用系統中的所有資源而且可以管理系統資源。
工作方式
  Linux的工作方式分為字符工作方式和圖形工作方式。
當前主要用途
  1、Android
  當然,首當其沖的是Android這款谷歌的基於Linux的移動操作系統。Android一心就想把蘋果大獲成功的iPhone擠入到小眾設備領域,同時還在與大受歡迎的iPad作一番較量。Android把Linux交到了全球無數移動設備消費者的手裡,大概是Linux迄今為止在主流界取得的最大成功。
  2、小眾個人電腦
  3、機頂盒
  4、自動櫃員機(ATM)
  5、維基百科、谷歌及更多

  如果你曾經用過維基百科,那麼你已經從Linux得到了好處,至少間接得益。實際上,在使用了多年的紅帽和Fedora後,維基百科現在又在使用Ubuntu。可擴展性如何?維基百科現在每月的頁面浏覽量大約是100億人次,據說這一切離不開Ubuntu的支持。
  如果我們把話題轉向企業應用,谷歌、亞馬遜、思科、IBM、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維珍美國公司也都是大名鼎鼎的Linux用戶。
  6、政府
  單單在美國,美國郵政管理局、美國國防部和美國聯邦航空局都是Linux的重要政府用戶。另外世界上還有許多政府做出了使用Linux的類似決定,包括法國、西班牙、德國和瑞士。
  7、meego系統
編輯本段

Linux的職業發展領域

  職業領域:系統應用類(網管\系統管理和維護人員\安全管理人員中低端行業領域) 待遇屬於中下
  系統開發類行業(JAVA軟件開發\C語言軟件開發\WEB開發\嵌入式軟件開發)其中嵌入式軟件開發是linux應用最廣的領域 待遇屬於中等
  發展方向:UNIX往高端領域和產業發展,例如:AIX、HP-UX、Solaris 等等。
  Linux驅動工程師: 可為芯片廠商如Ti等公司推出新的芯片的時候編寫和維護芯片和相關外圍設備的驅動程序(SDK包),方便需求各種功能的開發商調用,職業起點較高;另一種是為公司的具體功能需求修改維護驅動程序,以便用戶空間能對硬件操作完成各種特定功能,經驗豐富的驅動工程師的工資是沒有上限的。

具體特性

  Linux的流行是因為它具有許多誘人之處。
  完全免費
  Linux是一款免費的操作系統,用戶可以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免費獲得,並可以任意修改其源代碼。這是其他的操作系統所做不到的。正是由於這一點,來自全世界的無數程序員參與了Linux的修改、編寫工作,程序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靈感對其進行改變。這讓Linux吸收了無數程序員的精華,不斷壯大。
  完全兼容POSIX 1.0標准
  這使得可以在Linux下通過相應的模擬器運行常見的DOS、Windows的程序。這為用戶從Windows轉到Linux奠定了基礎。許多用戶在考慮使用Linux時,就想到以前在Windows下常見的程序是否能正常運行,這一點就消除了他們的疑慮。
  多用戶、多任務
  Linux支持多用戶,各個用戶對於自己的文件設備有自己特殊的權利,保證了各用戶之間互不影響。多任務則是現在電腦最主要的一個特點,Linux可以使多個程序同時並獨立地運行。
  良好的界面
  Linux同時具有字符界面和圖形界面。在字符界面用戶可以通過鍵盤輸入相應的指令來進行操作。它同時也提供了類似Windows圖形界面的X-Window系統,用戶可以使用鼠標對其進行操作。在X-Window環境中就和在Windows中相似,可以說是一個Linux版的Windows。
  豐富的網絡功能
  Unix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繁榮起來的,Linux的網絡功能當然不會遜色。它的網絡功能和其內核緊密相連,在這方面Linux要優於其他操作系統。在Linux中,用戶可以輕松實現網頁浏覽、文件傳輸、遠程登陸等網絡工作。並且可以作為服務器提供WWW、FTP、E-Mail等服務。
  可靠的安全、穩定性能
  Linux采取了許多安全技術措施,其中有對讀、寫進行權限控制、審計跟蹤、核心授權等技術,這些都為安全提供了保障。Linux由於需要應用到網絡服務器,這對穩定性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實際上Linux在這方面也十分出色。
  支持多種平台
  Linux可以運行在多種硬件平台上,如具有x86、680x0、SPARC、Alpha等處理器的平台。此外Linux還是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可以運行在掌上電腦、機頂盒或游戲機上。2001年1月份發布的Linux 2.4版內核已經能夠完全支持Intel 64位芯片架構。同時Linux也支持多處理器技術。多個處理器同時工作,使系統性能大大提高。

實際應用

  過去,Linux主要被用作服務器的操作系統,因為它的廉價、靈活性及Unix背景。傳統上,以Linux為基礎的“LAMP(Linux,Apache,MySQL,Perl/PHP/Python的組合)”技術,除了已在開發者群體中廣泛流行,它亦是現時提供網站服務供應商最常使用的平台。
  基於其低廉成本與高度可設置性,Linux常常被應用於嵌入式系統,例如機頂盒、移動電話及移動裝置等。在移動電話上,Linux已經成為Symbian OS的主要競爭者;而在移動裝置上,則成為Windows CE與Palm OS外之另一個選擇。目前流行的TiVo數碼攝影機使用了經過客制化後的Linux。此外,有不少硬件式的網絡防火牆及路由器,例如部份LinkSys的產品,其內部都是使用Linux來驅動、並采用了操作系統提供的防火牆及路由功能。
  采用Linux的超級電腦亦愈來愈多,根據2008年11月的TOP500超級電腦列表,現時世上最快速的超級電腦使用Linux作為其操作系統。而在表列的500套系統裡,采用Linux為操作系統的,占了439組(即87.8%)。
  2006年開始發售的SONY PlayStation 3亦可使用Linux的操作系統,它有一個能使其成為一個桌面系統的Yellow Dog Linux。之前,Sony亦曾為他們的PlayStation 2推出過一套名為PS2 Linux的DIY組件。Ubuntu自9.04版本,恢復了PPC支持(包括PlayStation 3)。
  而隨著OLPC的XO-1,華碩的Eee PC等低價電腦的推行,許多人樂觀的認為在低端PC市場,linux的市場占有率正在快速的增長。但在Windows進入此一市場後,Linux的市占率快速下滑。現在Windows系統在所有的PC市場中,都占有絕對優勢。

相關認證

  Linux認證指獲得專業Linux培訓後通過考試得到的資格。目前國際上廣泛承認的Linux認證有Linux Professional Institute(簡稱為LPI)、SairLinux和GNU、Linux+和RedHatCertifiedEngineer。
  Linux Professional Institute(LPI)
  就目前Linux團體所關注的程度來看,LPI認證計劃受到了最為廣泛的支持。LPI已經先期推出了Linux ProfessionInstitute Certified-Level 1(簡稱為LPIC-1)認證計劃,不久的將來還會按預定計劃推出第2和第3級認證。為了獲得LPIC-1證書,你必須通過兩門各自長達90分鐘的考試—--101 (LPI General Linux,Part1)和102 (LPI General Linux,Part2)。LPI的LPIC—1的應試對象主要是有至少1年Linux工作經驗的系統管理員。
  Sair Linux 和 GNU
  同LPI一樣,Sair提供了三種級別的認證計劃;
  Level 1——Sair Linux & GNU Certified Administrator(LCA)
  Level 2 —-- Sair Linux & GNU Certified Engineer(LCE)
  Level 3 ---- Master Sair Linux & GNU Certified Engineer(MLCE)
  第1級才是目前得到完全開發的Sair認證項目,這一點也和LPI一樣。
  Linux+
  CompTIA主辦的Linux+認證計劃是最新進入Linux認證市場的。該計劃於2001年9月21日正式推出,目前已經在Linux從業人員和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幾乎所有的主要認證出版商都撰寫了針對Linux+認證的考試參考書,眾多的IT 培訓中心都在准備Linux+認證計劃了。
  同CompTIA推出的其他帶“+”號的認證一樣,Linux十資格證書只需要通過一場考試即可獲得(VUE和Prometric考試中心舉辦此類考試),一旦你獲得了Linux+資格證書,證書就終生有效。Linux+考試價格是190美元,考試采用多選題形式,時長120分鐘,所覆蓋的內容很多都是和Sair以及LPI認證完全一樣的,但難度稍有降低。
  LPI和Sair認證計劃的考試對象是具有相當經驗的Linux網絡和系統管理員,而Linux+認證則主要面向只有半年左右的Linux體驗、想獲得基本Linux技術資格的個人。
  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
  Linux+ 代表了低級的Linux認證計劃,而高級的Linux認證長期以來則幾乎完全是Red Hat CertifiedEngineer(RHCE)認證計劃的天下。RHCE是該領域最具挑戰性的認證考試,所以它也是最有價值的Linux認證。但也是最貴的,全套課程費用為2,498美金,也可單獨做認證測驗,費用為749 美金。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