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綜合 >> Linux資訊 >> Linux業界 >> Linux與Windows,誰將贏得Mac芳心?

Linux與Windows,誰將贏得Mac芳心?

日期:2017/2/27 10:58:20   编辑:Linux業界

來源:CSDN
  眾所周知,第一款基於英特爾處理器的Mac OS X操作系統開發的火狐浏覽器於去年7月公開發布的。而有消息稱:Mozilla基金會已經決定,將在今年三月正式推出在Mac OS X操作系統上運行的火狐網絡浏覽器。這個消息對於Linux的運營商們,以及Windows的粉絲們來說,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同時他們也希望各自的陣容也能加入到這些聯親活動中。到底誰將出現在Mac上,Linux,還是Windows,我們將拭目以待!

  最近有消息稱,由蘋果公司生產的基於英特爾處理器的Mac電腦將能夠交替運行兩個操作系統。這個消息一傳開,整個IT界就炸翻了鍋,特別是Linux和Windows這兩大操作系統陣容,更是炒的沸沸揚揚。盡管不知道此次誰將聯親蘋果公司,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即使加盟蘋果公司,誰也得不到蘋果公司的獎勵。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到操作系統運營商和熱衷者的熱情,他們都在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以便能夠在Mac OS X上運行Linux或是Windows,並期望能在蘋果公司最新的iMacs台式電腦和MacBook Pro筆記本電腦上運行。據蘋果公司稱,iMacs台式電腦已經在各處開始銷售,而MacBook Pro筆記本電腦也將在2006年2月份正式向外界推出,這兩款電腦都是基於英特爾Core Duo處理器。

  Linux操作系統第三大制造商Mandriva SA近日向外界表示稱,其Linux版本已經做好了兼容32位雙核迅馳處理器的准備,該版本還普遍用在基於Linux和Windows的電腦上。“為了能夠防止出現技術問題,我們也做好了准備,以防止在蘋果硬件上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另外,Mandriva Linux完整的兼容版本也將於2006年第二季度正式向外界推出。” Mandriva公司巴黎處的工程副總裁David Barth表示。

  “不管面前有多大的技術難題,Ubuntu的Mactel兼容版本將於8個月內全面在外界使用。” Canonical公司曼島負責人Jane Weideman表示,Canonical公司是另外一家Linux操作系統制造商,位於英國。

  另外,其它的Linux運營商也各抒己見,紛紛拿出了他們未來的計劃。而Linux市場領導紅帽公司也站出來否定先前的傳聞報道,該報道稱紅帽公司將積極改寫在Mactel硬件運行的Linux發行版本。不僅如此,Novell公司也正在等待開源社區提供一個切實的技術解決方案。

  Linux和Macs 其實早是親家

  如果你是細心的人,你肯定已經知曉Linux和Macs 其實早是親家。確實,在舊型Macs機器上(使用了PowerPC芯片)就已經有了Linux的身影,但為什麼Linux這次又在積極備戰,這兩家不是一直有親嗎?其實,那次合作以後,蘋果公司就已經Linux踢出局,原因是因為芯片的速度受到了限制,且導致了熱量過高。如果這次Linux想入主蘋果公司,擺在面前的主要難題是如何解決由EFI(EFI是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的縮寫,中文意思為可延伸式韌體界面)帶了困擾。因為據蘋果公司發言人宣稱,新款計算機將使用可延伸式韌體界面(EFI)作為新的開機標准,而不是使用傳統的 BIOS。

  EFI 標准為 Intel 所開發,擁有一些更先進的特色,包括在OS操作系統加載完畢以前就可藉由指令的方式接連因特網。由於 EFI 是在 Windows XP 操作系統發表後才開始研發,因此包括 XP 之前所有的 Windows,或Linux 操作系統都無法支持 EFI 標准(然而EFI會支持64位版本,新款的Mac是32位,不過這些終將走向一致)。

  “Linux通過使用一種叫做Elilo 的啟動負載器,在Itaniu服務器上使用EFI已經有些年頭了。”軟件工程師Brett Johnson表示,Brett Johnson多年來一直進行Elilo開源工程的維護工作。“有了這樣成功的例子,我們有理由相信Linux可以在32位的EFI系統上運行,例如,新的Macs機器,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Elilo的成功,加重了Linux聯親蘋果公司的砝碼。”惠普公司位於美國克羅拉多州的開源實驗室負責人Johnson在其電子郵件中表示,“但是,要真正實現這一兼容,Linux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以便能夠對IntelMac硬件上有進一步的認識。我的意思是提供一個控制台,或是其他的解決方案。”但是他對於是否通過SourceForge工程和Linux運營商們密切聯系,沒有做任何評論。

  “我非常同意Johnson的看法,問題不是一兩天就能解決的,需經過不斷的餓努力。” Barth表示。其實,Mandriva通過使用Elilo,已經把Linux帶入到了IA-64機器和基於32位PowerPC的Macs中。另外,通過Mactel硬件,該公司的工程師還已經鑒定出了潛在的問題。“但是,這僅僅只是一個小問題,就像風扇控制一樣。這兩者的兼容,只是一個時間遲早的問題。” Barth表示。

  盡管Johnson和Barth對於這兩者的兼容都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並認為一定會成功。但是,Weideman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並對兼容成功持懷疑態度,他認為問題肯定會出現在蘋果電腦的顯示方面上。

  “蘋果公司的新型機器上將采用全新的顯卡芯片,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實現這兩者之間的兼容。而要真正實現這一點,只有等ATI推出新的顯示設備。” Weideman說道,“在其它驅動方面,我們也要經過嚴格的證實,以防出現不必要的麻煩,而證實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斷的測試。”

  “但是,外界有消息稱,將於2006年四月開發的Ubuntu 6.10版本很有可能用於基於英特爾服務器的蘋果電腦中。根據計劃,Ubuntu 6.10將於2006年10月份正式向外界推出。” Weideman說道。

  到目前為止,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至少會有一個Linux版本將不用於Mactel,那就是Yellow Dog,該軟件是專為蘋果公司的PowerPC Macs而設計制造。“由於Yellow Dog是PowerPC Macs的專屬產品,所以不會出現在IntelMacs上。” Yellow Dog制造商Terra Soft Solutions Inc的CEO Kai Staats表示。

Windows也瞄准了這塊“肉”

  我想在這樣的場合下,肯定不會少了微軟的身影。確實,微軟是不會坐著岸上看戲。有消息稱,很多Windows的熱衷者們已經拿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以說明可以在同一台電腦可以同時運行蘋果和Windows這兩種操作系統。另外,微軟公司某發言人也表示,今後的Windows Vista和XP操作系統也都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以便能夠在MacIntel上運行。“我們之所以會這樣做,主要是因為蘋果公司並沒有決定在EFI上安裝任何固件;另一方面,Intel 的文件數據裡面也陳述兼容支持模塊(Compatibility Support Module)將允許 EFI 由各種操作系統開機,並不需要直接由 EFI 開機管理員支持才可。假使蘋果並沒有完全殺斷 Windows 在 Intel Mac 的絕路,或許真的可以通過兼容支持模塊的方式開機運作。”該發言人表示。

  真的有實質性的解決方案嗎?

  對於上述的種種說法,有人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在新的蘋果硬件上運行Linux,或是Windows操作系統最簡單的方面就是等待一個仿真或虛擬軟件的出現,這樣就可解決實際的問題。確實,他們說的不無道理。最近就有一家小公司iEmulator.com向外界宣稱,並已經承諾將在2006年二月底推出其Windows虛擬軟件。iEmulator 公司的總經理John Czlonka說:“我們已經在進行初期的測試。”該公司位於加拿大艾伯塔市。

  另外,虛擬產品市場領導商VMware Inc.也向外界宣稱,對於在Mactel平台開發虛擬軟件十分地感興趣。“盡管我們公司在這個節骨眼上沒有推出任何相關的虛擬產品,但是今後,我們有興趣,並有信心加入這一市場。”該公司某發言人表示。VMware Inc.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

  如果說上面的只是假設的話,那麼下面這位技術師的親身經歷將讓你知道,借助虛擬軟件,在一台機器上運行兩個操作系統是完成可能的。Moshe Bar是一位技術創辦人,他表示在自己的Mactel機器上安裝了FreeBSD Unix和Debian Linux這兩個操作系統(前提條件當然是使用了虛擬軟件,該虛擬軟件由XenSource公司開發)。而蘋果公司還稱,至於所謂的硬件保護,到目前為止,也僅僅局限於顯卡、聲卡,以及Wi-Fi網絡。

  “Windows操作系統在MacIntels上(基於Xen虛擬技術之上)運行,至少要等到今年夏天,或是更晚的時間。到了那個時候,更多的PC運營商(包括蘋果公司在內)都將會開始銷售內置英特爾虛擬技術的台式電腦。” Bar表示。

  “而如果要在Xen虛擬技術上運行Mac OS X,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Bar表示,“因為Mac OS X自身也帶有虛擬技術,這樣會干涉到Xen。然而,這對於所以的用戶而言,只是一個選擇問題,看他們是選擇Mac OS X,還是Xen。Xen主要是主持Linux和Unix,而前者則支持Windows。”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