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 Linux綜合 >> Linux資訊 >> Linux文化 >> Linux:通向自由軟件之路

Linux:通向自由軟件之路

日期:2017/2/27 12:16:53   编辑:Linux文化

為什麼要關注Linux
  Linux系統的出現對用戶來說是一種福音。因為無論怎麼說,這畢竟在現有基礎上為他們創造了新的選擇機會。換言之,一旦Linux系統不能滿足你的要求,你可以很簡單地退出。它只是個選擇,而不是強制性。
Linux系統宛若橫空出世,並占據了服務器市場17%的份額,並正以212%的增長率迅速發展著。而這是在銷售商並未大規模介入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IDC預測:在未來四年內,Linux系統的發展速度將大大快於其它所有捆綁的操作系統,其中也包括Windows系統。這樣的高速度發展極有可能很快將Linux推到操作系統市場的前列。
新技術往往風險性較大。在這項技術成為絕對主流前運用它,可能會促進企業全速發展,也可能限制其發展。這完全取決於它在市場上的表現,以及如何在企業內部運用它。對於Linux系統來說,冒險與機遇並存。仔細分析Linux,了解它的優勢與弱點,今後的發展方向,評估一下如何運用才能產生效益。
從純技術角度來說,Linux只是Unix系統的一種變體,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技術之外的某些東西。要想真正了解它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就應該深入研究一下它的歷史。

GNU計劃及自由軟件基金會
GNU計劃於1984年由一位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研究員Richard Stallman發起,以此來對抗當時興起的源代碼保密和強行推行的軟件許可證制度。他認為源代碼保密是限制編程員自由修改和改進軟件的障礙。不僅如此,他還認為以許可證方式來限制軟件復制有悖於他友好相處、信息共享的處世原則。於是,他開始重新編寫當時應用廣泛的幾種軟件,最後無條件地免費提供給他人使用、修改、再發布。他的目標就是重新創造一整套操作環境:使電腦使用者所需的工具和應用程序都是自由的,不帶任何限制條件。
他選擇UNIX系統作為樣板,因為此系統在技術上比當時其它操作系統都好。然而,由於反對AT&T公司的采用帶限制性條款的許可證方式發布使用Unix,他以一個循環式的首字母縮略詞來命名其計劃——GNU。即“GNU's Not Unix”(意為GNU不同於Unix)。
Richard Stallman是個能力極高的“黑客”(hacker)。他獨自編寫了許多流行的Unix應用程序的自由版本。其中他貢獻最大的軟件是GNU C語言編譯程序gcc及宏指令(emacs)文本編緝器。
  很多人認為自由軟件(freeware)、公共域軟件(public domain software)和共享軟件(share software)是一回事,但事實並非如此。共享軟件屬於商業軟件。與其它商業軟件類似,共享軟件的編寫者也希望得到報酬,但他們願意通過免費派送擴大其知名度。付費得到軟件的用戶可以得到升級和設計錯誤修正(de-bug)服務。共享軟件的源代碼屬於典型的不公開類型,與其說是種自由形式還不如說是種經營手段。公共域軟件雖然是免費的,但它不受版權保護,也就是說,任何對其修改的人有權取得修改版本的版權,並可使其不能繼續流通。而GPL軟件是由原創者取得版權,以非常寬松的條件向公眾發布使用許可。這可以保證該軟件永遠是無償使用的,因此也可認為GPL是指永久保證公共使用(Guaranteed Public for Life)。當然也有其它類型的自由許可證,如有名的BSD許可證。人們稱它為“復制中立”,因為該許可證對復制和再發布沒有任何限制,甚至連GPL規定修改公開化的條件也沒有。
對習慣於版權、專利及保密協議等商業行為的人來說,自由軟件的理念很奇怪。然而每年越來越多的優質軟件產品以GPL許可證方式發行,且為日益增多的計算機用戶所使用,已對著名商業軟件廠商形成不小的威脅。
走近Linux Torvalds
1991年,一個名叫Linux Torvalds的芬蘭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編寫了第一個類似於Unix的核心程序供自己使用。他在因特網上公布了源代碼,希望其它編程員能幫助他完成整套操作系統。來自各方如泉湧般的反饋,使這個學生自己編寫的小小內核程序飛速發展成非常強大的操作系統內核。此時,Torvalds驚奇而高興地發現:其實他所需要的東西早已存在,那就是以GNU軟件和其它自由軟件形式存在的軟件。他將它們組合一新,以自己的名字為整套操作命名——Linux。意為Linux的Unix(LINUS' Unix)
如今,整個Linux系統,無論是核心程序還是應用程序,源代碼都向公眾開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修改、再發布。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合格的編程員接受GPL的邀請,以他們認為合適的任何方式進行修改和改進。
對Linux系統的各項優勢我們早有耳聞,現在要抱著去偽存真的目的,仔細檢驗一下。

零價格標簽
Linux系統通常以價格免費來招徕顧客。但事實上,沒有一個企業會安裝沒有技術支持協議的軟件。如果那些網點遍布大街小巷的著名軟件廠商和銷售商願意向Linux提供支持,許多企業就會因有第三方提供技術支持而采用Linux。因此,Linux不可能完全是零成本。
然而,就許可證成本這一點來看,特別在多用戶和多台電腦的情況下,企業會欣喜地發現Linux在這方面的成本優勢顯著。
例如,據《電腦動向》雜志估算:全套Windows NT服務器包括Web服務器、E-mail、開發工具及數據庫的安裝費為4500美元或4636美元;而一套相仿的Linux系統的安裝只需一張Red Hat CD 就可包含所有軟件,費用只有50美元(硬件費用相同)。此外,Windows許可證使用費是以安裝機器的數量為基數倍增計算的,而Linux可以免費安裝在無限數量的機器上,所發生的費用就是一次性購買CD的花費。
再看一下技術支持的成本。最近,惠普公司宣布:願為Linux系統提供每周7天,一天24小時的全球范圍的電話和E-mail技術支持,收費標准為每台服務器每月130美元或每台服務器每年1560美元。這個由第三方提供技術支持的費用比較合理。這樣看來,Linux在成本上占優勢是公證的結論。假定Windows NT的技術支持成本為零,每個服務器的購買價也要大約2500美元。因此關於Linux系統成本優勢的討論結果已不言自明了。微軟公司及其合伙人以不同價格標准向用戶提供多種技術支持的選擇,所以如果把NT技術支持成本計算入內,Linux的成本優勢就更加突出了。
Linux的另一隱含成本優勢是它只占用很少的內存及磁盤空間,這樣在舊機器上也能運行。換言之,節約了硬件升級的費用。而Windows每個新版本的發行都需要硬件升級。高速芯片層出不窮,但由於軟件的體積龐大,占用空間較大,相對減弱其速度優勢,因此流行著這樣一句諺語:“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即因特爾前任主席安迪·格羅弗,後人即微軟的比爾·蓋茨。Linux在新硬件設備上表現極佳,但同時也能良好地在舊機器上運行。
體積龐大的軟件是傳統Windows平台的另一項隱含成本。Linux系統的GNU C/C++優化程序編譯器只占用10MB磁盤空間,其它相關的編輯、編譯、項目管理工具等總共占用的空間還不到2MB。而微軟的Visual C++6.0專業版本則需要290MB的磁盤空間。盡管Visual C++只是一個帶綜合編輯器和編譯器的虛擬工具,在占用空間方面兩者的差距也是如此巨大。
過去,有人指出:“只有你捨得花時間,Linux對你來說才是免費的。”這句話形象地描繪出查找和編輯配置文件對初學者來說是何等的困難,而這又是唯一管理Linux系統的方法。不過,新設計的管理和配置工具,如Red Hat的“Linuxconf”及Caldera的Lizard(Linux向導),使系統管理集中化、形象化,大大減少了手工編輯配置文件的需要。上述工具的改進使Linux系統管理的難度降到一個合理的程度。
去年,墨西哥政府雄心勃勃地計劃為140,000個學校配備電腦設施,但他們發現:即使有數量折扣,微軟的Windows使用許可證費用也太昂貴。因此決定改用Linux系統,此舉估計節約了1億2400萬美元。如安裝的數量很大,Linux的成本優勢非常顯著。
在Digital Domain公司為電影《泰坦尼克號》設計視覺效果時,需要大量服務器來承擔數據處理工作。最後,該公司選用了105台安裝康柏/α芯片Linux系統的服務器。雖然所節約的費用的具體數目沒有公開,但據Digital Domain公司Web網站的信息,選擇Linux系統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成本。(當然,該系統的性能也非常出色,否則價格再低,也毫無意義。)
用戶的需求五花八門,但最好在作出決定前粗略地核算一下成本。


摘自:http://www.sit.net.cn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